近年來,重慶巫溪縣菱角鎮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與地域優勢,堅持走“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發展之路,把發展智慧蠶桑作為全鎮産業振興的主導産業,用好智慧養蠶“金鑰匙”,打開增收致富“幸福門”,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建設。
據介紹,菱角鎮海拔在320米至950米之間,氣候和地理條件都適宜桑樹種植,蠶繭品質高,且栽桑養蠶的傳統一直存在。過去,傳統的養蠶業受運行體制、技術缺乏、勞動力密集等因素影響,群眾喪失了發展信心,甚至毀桑改為種植其它作物的農戶大有人在,一定程度制約了該産業的發展。
2017年,菱角鎮引進龍頭企業,流轉土地300余畝建設高標準桑園,在全縣率先實行蠶桑恢復性發展試點。幾年下來,憑藉政府引導及智慧化養蠶技術的推廣,菱角鎮建成智慧養蠶車間和生産輔助用房,配備智慧養蠶2.0設備,從三季到十二季,從單純的賣繭到賣繭加賣葉,群眾重拾信心,不少人逐步走上了種桑養蠶的致富之路。
據了解,為讓更多農民就近就業創業、就地致富,菱角鎮于2022年初明確建立市級蠶桑科技示範園的發展目標,積極探索“村集體+龍頭企業+農戶”三方共贏發展模式,整合資金新種植桑樹5000畝,提質增效桑園5000畝,完善蠶桑産業園基礎配套設施,新建三個村集體經濟智慧蠶房3.0生産線。同時,該鎮還實現了從蠶種選擇、技術支持到上門回收一條龍服務,為農戶解決産業發展的後顧之憂。
村民陳吉生説,蠶桑産業得到恢復性發展後,他和妻子合力在家種桑養蠶,現有桑樹30畝,年養蠶30張,年養蠶收入可達6萬餘元。富餘的桑葉還可以賣給公司,僅靠賣桑葉就可收入1萬餘元。此外,桑園套種大豆、馬鈴薯等矮稈糧食作物也能增收,一年在家門口增收近10萬元。
在巫溪菱角,像陳吉生這樣的獨立養蠶大戶就有上百家。依託2條生産線,龍頭企業可以帶動全村2000畝桑園的發展,群眾每畝桑葉可以增收2000元,還能帶動在家的弱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當前,全鎮在地桑園面積達到1萬畝,養蠶農戶700多戶,全年鮮繭産量達到18萬公斤,可實現蠶繭收入820.14萬元。
“智慧養蠶就是一把‘金鑰匙’,是打開增收致富的‘幸福門’。”菱角鎮黨政負責人算了一筆“未來帳”,以一個村集體經濟智慧蠶房為例,每年養蠶10個批次共300張,産繭1.5萬公斤,村集體經濟年收益就可達到75萬元。
下一步,該鎮將以萬畝蠶桑科技示範園建設為抓手,建設智慧蠶桑産業園,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延伸蠶桑産業鏈條,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繪就蠶桑小鎮新畫卷。(文 孔德萍 鄔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