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33是重慶市公安局江北區分局石門派出所社區民警劉康的警號。這枚警號曾屬於他的父親劉景華。2020年,劉景華因公殉職。37年來,這枚警號曾在江北公安分局的刑警支隊、拘留所、派出所等多個崗位上“工作”過。在劉康心中,“擔當作為,甘於犧牲奉獻”是這串警號最後留給他的精神力量。
父親倒下後,劉康離開在萬盛工作了7年的特警崗位,申請調回到父親曾經工作的社區民警崗位。2021年1月1日,劉康接過這枚警號,繼續完成父親生前未完成的工作。但缺少社區民警工作經驗的劉康四處碰壁。為了做好社區工作,劉康通過探尋父親的足跡尋找一些工作啟發。
2014年1月,刑滿釋放人員林長江去大興村派出所報到,遇到了社區民警劉景華。剛出獄的林長江迷茫無助、生活艱難。劉景華見此便積極開導他,幫他想辦法。在兩個人的聊天中,劉景華得知林長江擅長廚藝,尤其是小面,於是建議他開麵館,還幫忙協調社區、城管,辦理各種手續。
現如今,林長江的小麵館生意越來越好。林長江説:“劉景華警官從來不會放棄我們任何一個人,如今我總覺得自己還欠他一碗麵。”當劉康回訪到這裡的時候,他體會到父親工作的態度:始終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扎紮實實為他們想辦法,解決難題。
父親與林長江的故事對劉康觸動很大。重走完父親的工作軌跡後,劉康把父親的故事當成案例學習,調整好心態和工作重點繼續出發。劉康所管轄的社區構成形態比較複雜,舊小區、單體樓、廉租房和新盤混合,還有一個重點治理小區。
劉康表示,自己有一份“重點關懷人群”名單,這份名單裏的人是最需要關心、引導、關懷的人,他們很孤獨、可能被社會排斥,但卻是劉康電話名單中常聯繫的人。
7000多人的社區,劉康像一個大“群主”。除了每個季度尋訪一次外,他還給自己加了一項工作——“重點關懷人群”要經常見面溝通、談心。為了更有效地工作,他還著手建立了轄區保安、街道、物業、業主等微信群,準備定期召開群防群治會議,讓大家共同參與平安社區的建設。
見過了更多家長裏短的劉康,也對父親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體悟。如今,劉康接過父親的擔子,滿眼都是如何更好地為群眾服務,行動也日漸成熟穩重,已經能坦然面對和有溫度地去處理這些警情。
這是英雄精神的傳承,更是使命責任的擔當。當劉康重啟102233,接過父親的接力棒那一刻,就已經在傳承父親的堅定、信念和熱愛。(江北區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