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第18場主題新聞發佈會,巫溪縣委書記李衛東圍繞“堅持生態優先 推動綠色發展 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貢獻巫溪力量”作主題介紹。巫溪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王中,巫溪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副書記、縣政府新聞發言人唐江洪,巫溪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縣委新聞發言人馬丙合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媒體記者和網友提問。
巫溪縣城風貌 供圖 巫溪縣委宣傳部
李衛東介紹,全國以“巫”命名的城市只有2個,其中一個便是巫溪。巫溪是三峽地區古人類和巫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巫”字上面一橫代表天、下面一橫代表地、中間一豎代表貫通天地靈氣,兩邊的“人”代表通達天地的執行者。當前,巫溪縣正咬定“奮力實現新時代巫溪綠色崛起”總體目標,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著力構建具有巫溪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努力讓好山好水變成好風景、優良生態變成生産力。
市民遊客在巫溪大寧河邊吃烤魚 供圖 巫溪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巫溪縣把旅遊業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支柱産業,通過高水準規劃引領,優化基礎設施配套,構建全域旅遊格局,唱響“天地靈氣 逍遙巫溪”文旅品牌。全縣A級景區已增加到13個,全縣旅遊人數、綜合收入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近十萬群眾吃上“旅遊飯”。同時,巫溪全面融入全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推動巫溪烤魚、巫溪老鷹茶、中藥材精深加工集群發展,綠色食品加工、中藥材加工、教育裝備生産等六大基地正加快形成,巴繡、晚李、蜜柚等一批具有巫溪辨識度的産品銷往境外,“大寧河邊吃烤魚”成為遊客喜愛的消費新體驗。
李衛東表示,巫溪縣始終把縣城作為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載體,作為鄉村振興的“火車頭”推進,作為全域旅遊的第一張名片來打造,推動“産城景”深度融合,使巫溪更加宜居、宜業、宜遊。通過5年到10年的努力,巫溪縣城將打造成為一座文化底蘊深厚、氣候景色宜人、産城景深度融合、宜居宜業宜遊的“最美縣城”“戀戀小城”。
王仲介紹,作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巫溪深化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創新推進“和美家園”建設,因地制宜探索山區庫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新路子。巫溪通過創新“和美家園”建設,健全共建共管機制,發動群眾參與鄉村建設,讓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主人;建立農戶、企業和村集體利益共同體,健全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讓群眾留下來,實現家門口增收致富。比如通城鎮龍池村戶籍人口1855人,過去常住人口約800人,近兩年通過實施鄉村振興,回流人口達600余人,鄉村成為幹事創業的大舞臺。
同時,巫溪縣正著力打造區域性教育和醫療服務中心,充分利用渝中區、重慶師範大學等幫扶力量,在鳳凰水城高標準規劃建設了三峽巴蜀中學、三峽人和街小學、重慶師範大學附中和附小4所名校,建成後可為渝陜鄂川毗鄰地區提供近1萬個優質學位。醫療服務方面,巫溪縣利用重醫大附一院、市中醫院、重慶骨科醫院、魯渝協作等幫扶資源,著力推進等級醫院創建,縣人民醫院創成國家三級綜合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創成二甲醫院。到2025年,該縣將建成2所三級醫院、3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2個甲等基層醫療機構,讓老百姓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紅池壩鎮茶山村 供圖 巫溪縣委宣傳部
王仲介紹,巫溪還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老鷹茶等特色産業,讓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村集體經濟強起來。2023年,全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2.1%,75%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今年上半年,全縣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成倍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8%,增速排全市第5。
唐江洪介紹,巫溪素有“天然藥海”之稱,現有地産中藥材2932種,佔全市藥用動植物總數的50.2%,同時常用中藥材達到320種。目前,全縣的中藥材佔地面積已經達到40萬畝,藥食同源的産品開發達到100個以上,産能突破1萬餘噸。2023年巫溪縣被授予“中國道地藥材之鄉”。結合大健康産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發展,巫溪縣力爭用3年時間讓全縣中藥材在地面積達50萬畝以上、産值突破20億元;用15年時間實現産值100億元。
“巫文化、鹽文化、藥文化、茶文化及康養文化薈萃於此,成為巫溪發展的一大寶貝。”馬丙合表示,遊客們在巫溪,不僅能品嘗到美食,更能深入了解巫溪獨特的民俗風情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
蘭英大峽谷 供圖 巫溪縣委宣傳部
同時,巫溪縣堅持“一切圍繞旅遊轉”,堅持“綠色打底、山河為骨、文化鑄魂”,突出“慢巫溪快逍遙”,通過高水準規劃引領,優化基礎設施配套,構建全域旅遊格局,唱響“天地靈氣逍遙巫溪”文旅品牌,充分彰顯旅遊業龍頭帶動作用,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文 肖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