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記者 田渝兵 實習生 陶春紅):9月5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重慶市委網信辦、市教委、共青團重慶市委、重慶紅岩文化中心、中共重慶市沙坪壩區委、沙坪壩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青春紅岩”網上主題宣傳活動在重慶1949大劇院啟動。
當天下午,記者團來到重慶市沙坪壩區,先後參觀了石井坡街道中心灣社區以及紅岩派出所,了解到區內“城市改造師”隊伍和特色紅岩品牌、紅岩民警等基本情況,發現沙坪壩區通過積極持續實施“微改造”、打造特色“紅岩”警務品牌賦能和用紅心聚力隊伍建設,賦能城市基層治理,有效提高了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據了解,中心灣社區的花弄裏小區有7棟居民樓,共16個單元335戶居民,其前身為特鋼廠工人社區,歷史悠久。為了讓房子煥發新生機,百餘名來自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的學生化身“城市改造師”,在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肖競、羅丹的帶領下,為小區繪製更新改造設計圖,並聯合社區發起“時光不棄”花園營建項目,在城市更新中打造“群眾家門口的風景”“青春之城”活力IP。
“時光不棄”花弄裏社區花園改造項目 攝影 陶春紅
依託轄區豐富紅色資源,紅岩派出所打造了“紅岩學堂”育警黨建品牌,通過講好時代紅岩宣講課、行走紅岩感悟課、浸潤紅岩體驗課等,將黨建“軟實力”轉化為夯實公安基層工作的“硬支撐”,以教育引導隊伍延續紅色血脈。其中,“最美基層民警”何巧牽頭成立“紅岩無聲警務宣講團”,通過使用手語與聾啞人群體進行交流溝通,並主動向其提供幫助。
民警何巧講解紅岩派出所情況 攝影 陶春紅
2022年以來,紅岩派出所民警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623起,矛盾糾紛警情連續三年環比下降,無“民轉刑、刑轉命”案件。在便民服務方面,2022年以來,紅岩派出所民警為群眾排憂解難2700余次,找回手機、身份證等丟失物品980余件,找回走失老人、兒童130余人。
紅岩精神是重慶城市精神的核心,植根于重慶悠久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沙坪壩作為紅岩精神的發祥地,傳承了紅色基因,培育了紅岩人才,建構了紅岩品牌。下一站,記者團將繼續尋覓山城裏的“青春紅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