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媒體團嘉賓體驗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全景影院。記者 卞立成 攝
非洲媒體團嘉賓聽取重慶單軌建設情況介紹。記者 卞立成 攝
9月6日至10日,來華採訪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31個非洲國家35名記者來渝參訪。據悉,這是近年來訪渝的最大規模非洲媒體團,重慶是該團訪華離京後的唯一參訪地。此次訪問還將被納入重慶市政府外辦打造的“@重慶@世界”外事品牌活動。在渝期間,非洲媒體團通過參訪考察、互動交流等形式,從城市規劃、産業生態、傳統文化、基層治理、國際傳播等方面,多角度採訪報道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對外開放合作特別是中非合作重慶實踐。
9月7日上午,非洲媒體團來渝參訪活動首站,來到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參觀了解重慶地理、歷史以及城市規劃建設情況。
非洲媒體團嘉賓拿出10元人民幣對照夔門圖片。記者 卞立成 攝
走進歷史人文展區,悠久的重慶曆史引起了烏干達《新願景報》記者巴爾·萬尼卡的注意,他特地為展區裏每一個古建築模型單獨拍攝了特寫圖片。
“中國文化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在這裡我們找到了重慶城市現代化通行證。”在巴爾·萬尼卡看來,重慶乃至整個中國的高品質發展離不開對自身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傳承,“通過歷史,中國人清楚他們從哪來,知道自己在哪,更明白自己要往哪去,這給予了他們明確的目標和強大的動力,令他們更加專注地向著既定目標不懈努力。”
非洲媒體團嘉賓拍攝推介視頻。記者 卞立成 攝
非洲媒體團嘉賓正在為重慶古建築模型拍攝圖片。記者 卞立成 攝
非洲媒體團嘉賓來到重慶市規劃展覽館。記者 卞立成 攝
當天下午,非洲媒體團一行先後來到山城巷、李子壩單軌穿樓觀景平臺、重慶海扶科技産業園,體驗山城茶文化、川劇變臉表演、單軌穿樓,考察重慶醫療健康領域科技創新成果。
在海扶科技産業園,毛里求斯廣播公司記者阿斯塔沙瑪·奇塔蒙在技術發明人王智彪的引導下將手伸進水池,放在海扶設備和有機玻璃之間,隨著細微的嗡嗡聲響起,海扶刀隔著她的手在有機玻璃上刻起字來。正是憑著這項獨門絕技,海扶刀能夠“隔空”消滅腫瘤。阿斯塔沙瑪·奇塔蒙感嘆道:“中國太神奇了,這項技術令人印象深刻,我能感覺到中國這項技術創新是為了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技術發明人王智彪向非洲媒體團介紹海扶刀。記者 卞立成 攝
讚嘆之餘,大家更在意的是這項技術將如何在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推廣,為全球癌症患者們帶來福音。“在非洲有多少家海扶刀技術相關醫院?”“到目前為止你們訓練了多少相關工作人員?有什麼擴員計劃嗎?”“你們與非洲國家達成了哪些醫療健康領域的相關協議?”……非洲記者們進行了一系列提問。
技術發明人王智彪引導嘉賓親身體驗海扶刀技術。記者 卞立成 攝
“技術進步對每一個發展中經濟體,特別是非洲國家,都顯得非常重要。作為記者,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信息帶到相關地區和部門,推動問題的解決。”尼日利亞通訊社記者福瓊·阿邦希望,通過自己的報道能夠讓更多患者了解並積極採用這項先進醫療技術,擺脫病痛。(記者 卞立成 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