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孵化器管理人大會在重慶舉行。大會由重慶市科學技術局與四川省科學技術廳聯合主辦,150余位科技主管部門負責人、孵化器管理人及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商成渝雙城科技孵化高品質發展路徑,為培育新質生産力注入動能。
大會現場 供圖 主辦方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成渝地區孵化服務團隊達5700人,較“十三五”末增長24%;建成孵化載體超960家,孵化場地面積近900萬平方米,較2020年增長62%;累計培育科技企業4.8萬家,帶動就業15萬人,在孵企業擁有知識産權近5萬件,核心指標實現全面提升。兩地通過共建“科技資源共享平臺”“雙創導師聯盟”等機制,構建起“成果篩選-中試孵化-産業加速”全鏈條服務體系,培育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標杆企業。
大會重點展示兩項典型成果轉化案例。其中,重慶郵電大學李紅波團隊推動的“桌面級智慧機器人”,突破AI教育核心技術,産品覆蓋全國十余家教育機構,獲2024年CSR教育典範大獎;孵化器管理人、成都天河中西醫科技保育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兼重大辦負責人杜長玨助推“融合細胞因子抗免疫替抗新製劑”創新成果落地轉化,項目全面投産後,預計年銷售額達4000萬元。
圓桌會議 供圖 主辦方
在大會圓桌會議環節,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秘書長楊曉非提出,未來需構建“概念驗證-中試-應用”三級體系;西安高新區代表建議打造“孵化街區+産業社區”融合生態;西南大學專家黃斌強調建設“環大學創新經濟圈”,推動學科、孵化、産業三鏈融合。
會議明確,“十五五”期間,成渝將重點推進三大任務,一是建立雙城孵化標準互認體系,促進要素自由流動;二是打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專業孵化集群,建設10個國家級中試平臺;三是創新“孵化貸”“成果轉化保險”等金融工具,設立百億級雙城科創基金。此外,大會還促成10項科技成果簽約孵化。
簽約儀式 供圖 主辦方
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重慶將聯合四川科技廳出臺《成渝孵化載體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實施“百名領軍管理人培養工程”,打造“成渝科創孵化雲平臺”,力爭2025年雙城孵化載體專業化率超80%,為全國科創中心建設提供更強支撐。(文 張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