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從亂石灘蝶變“頂流”打卡地 江灘公園生態治理重塑岸線
來源:重慶日報  |  2025-10-27 09:24:55

  原標題:從亂石灘蝶變“頂流”打卡地 江灘公園生態治理重塑岸線

重慶:從亂石灘蝶變“頂流”打卡地 江灘公園生態治理重塑岸線

  江北嘴江灘公園,市民騎行玩耍。(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秋風漸起,江北嘴江灘公園粉黛搖曳,景美如畫。

  作為連接兩江三橋的重要綠色濱水空間,中心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十大公共空間節點之一,江北嘴江灘公園不僅是市民健身郊遊的休閒場所,也是重慶展現山水特色、城市顏值的重要名片。

  在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進程中,這片曾經的亂石江灘,已蝶變為集健身、遊憩、觀景于一體的江灘公園,成為重慶“頂流”打卡地之一。

  開啟治理

  亂石江灘變身網紅打卡地

  江北嘴的這片灘塗始於重慶大劇院、三洞橋商業街等重要景觀門戶區域,止于塔子山觀音寺,岸線全長6.01公里。由於季節性調水蓄水,這裡形成了岸線消落帶,在江水消落季會露出一片原生態江灘,吸引不少市民遊客前來打卡。

  “以前這裡缺乏整體規劃,江畔沿線是一片亂石灘,有著多且複雜的貨運碼頭、餐飲船舶、沙石堆場,難以承受突然激增的人流帶來的管理壓力,這份巨大的流量我們接不住。”江北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説。

  如何讓消落區綜合治理既能保持岸線生態功能,又能滿足市民親水休閒需求?江北區對這片江灘開啟了改造。

  圍繞“山清水秀生態帶、立體城市景觀帶、便捷共享遊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的目標,科學推動“兩江四岸”治理提升,該區大力開展“八亂”治理,徹底肅清岸線生態隱患。拆除餐飲船、僵屍船等,完成多個貨運碼頭的關停治理,並取締了數處砂石堆場。廣泛借鑒國內外經驗,全線建成步行道、騎行道,並配備景觀平臺、公共衛生間、停車場等設施。

  此外,相關部門還通過消落帶植被修復、濱江硬質碼頭復綠、橋下空間提升等策略,重構生態自然的濱江環境,在消落帶選取蒲葦、卡開蘆、狗牙根等耐水淹的植物進行生態治理,恢復濱江生態;使用少量色葉植物,如玉簪、山桃草、三角梅等點亮步道空間;以鄉土樹種為主、引進外來樹種為輔,持續滿足城市綠化的多樣性。

  2021年至2022年,江灘公園一期、二期先後開放。通過實施消落帶護岸工程、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生態修復工程和歷史文化景點修繕工程,江灘公園成為集健身、休憩、觀景于一體的濱水生態公園。

  升級改造

  一年四季都有看點

  江水奔流,波光粼粼。2024年完成改造後的江灘公園,岸上的楓楊樹挺拔而優雅。秋季,葉片漸漸由綠轉紅,如同火焰般絢爛。春夏季節,柳枝隨風搖曳,柔美而飄逸。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持續改造升級,江灘公園展現出更加宜居宜遊的一面。

  “此次改造中,我們摒棄了傳統的石材鋪裝,轉而增加綠化施工,力求保持岸邊灘塗濕地的自然風貌。”江北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説,為打造生態美觀的江灘環境,該區持續仔細梳理原有植物種類,因地制宜補栽裸土地段,精心挑選並種植了一系列適合江灘環境的植物。

  清理及栽植粉黛草5000多平方米、草坪鋪設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花景佈置區域約200平方米、蒲葦補植面積約800平方米;此外,還增補櫻花、海棠、紅楓、香樟等樹木30余株,新增鳳尾竹200余株,種植山桃草、扶桑花、三角梅、杜鵑、迎春、麥冬等花卉及灌木約800平方米。

  改造後的江灘公園,不僅新增了金沙火井、疏林小徑、望江平臺等景觀,江灘植被更是擁有了超長花期,可以説一年四季都有看點,讓來訪者能盡享公園的寧靜與愜意,感受生活的美好與和諧。

  接續維護

  守護家門口的顏值

  10月23日上午6點,天剛濛濛亮,江灘公園綠化管理員何娜早早地來到公園開展沿線綠化巡查。何娜檢查得非常仔細,如若發現樹木有些歪斜、植被有些疏漏、河面有些垃圾等問題,會立即聯繫工人一同處理。

  “我出生在江北城,從小就在這片江灘中玩耍,親眼見證這片江灘的變化。”在何娜的印象中,過去的江北城多是老街老巷,青石板階梯,穿洞房,泥巴墻,6層高的青磚房每層共用一個廁所,道路狹窄、污染嚴重,與如今寬敞明亮、乾淨整潔、環境優美的江水園林景觀相比,判若兩地,“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江北城居民,我要用心用情去守護這家門口的‘顏值’。”

  負責江灘綠化日常養護工人有40多人,他們一年四季持續對公園綠化進行養護:在精細化管護區開展春耕除草,在鎏家碼頭播撒硫華菊3000平方米、在觀音廟段播撒金雞菊花籽8000平方米,針對以前缺失的各類灌木地被植物進行補植補栽超過10000平方米……

  此外,工人們還在42.6萬平方米的管理面積中,持續開展抗旱澆水保苗,消落帶淹沒區域抗洪清淤、大樹扶正修剪補栽、植物沖洗、垃圾雜物清理等工作。正是如他們一樣的無數工作者共同努力守護,才讓這片江灘在潮起潮落中始終“顏值”在線。(記者 卞立成)

編輯:周利宏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