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抓賊奔”到“技術劉”:重慶刑偵尖兵的數字化革新之路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10-27 15:54:28

  十年間,重慶市大足區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劉奔,從與嫌疑人近身搏鬥的“抓賊奔”華麗轉身成為推動“視頻偵查+大數據”深度融合的“技術劉”,在刑偵領域掀起了一場數字化革命。他帶領團隊研發智慧裝備、搭建AI篩查系統,讓傳統刑偵搭上“數字快車”,成為基層警務創新的標杆。

  40歲的劉奔身形清瘦,黑框眼鏡後藏著刑偵人的敏銳與工程師的嚴謹。工作中,他專注沉穩,研判案件時全神貫注;生活中,他愛笑健談,被群眾親切稱為“奔哥”。“科技不能只是好看,必須能用、好用、管用。”這句口頭禪,是他將實戰痛點轉化為技術突破的行動指南。

  2020年,視頻偵查小組遭遇難題:大量現場視頻需快速採集回傳,傳統方式效率低下,提取單個視頻耗時耗力。劉奔萌生研發“傻瓜式”設備的想法,帶領技術骨幹從零鑽研Python編程、嵌入式系統開發。三個月後,“多功能視頻採集回傳器”誕生。這款黑色小型設備相容多類監控系統,支持遠程操控、視頻校時與快速回傳,可實現“現場採集、雲端智控、一鍵入庫”。目前,該設備已在重慶多地推廣,成為警務技術轉化的典範。

從“抓賊奔”到“技術劉”:重慶刑偵尖兵的數字化革新之路_fororder_圖片1

刑警劉奔研發“多功能視頻採集回傳器” 供圖 大足區公安局

  2021年,大足區“三元催化器盜竊案”頻發,嫌疑人晝伏夜出、流竄作案,案發地多在監控盲區,傳統追蹤手段屢屢碰壁。劉奔另辟蹊徑,提出“從週邊卡口篩查異常”的思路,帶領團隊開發“車輛卡口時空異常篩查系統”。該系統通過分析過車數據中的時空矛盾點,精準鎖定一輛晝夜顛倒、軌跡異常的麵包車。警方順藤摸瓜,一舉搗毀一個跨省作案團夥。此案後,劉奔的戰術思維從“追著嫌疑人跑”升級為“織密數據天網”,“技術型刑警”的標簽愈發鮮明。

  2022年4月,“劉奔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掛牌。工作室以“視頻偵查+”為核心,建立“警情、基礎工作、巡邏防控”三聯動機制:警情發生後,系統自動推送周邊監控資源;基礎工作組實時更新人員、車輛信息;巡邏警力按預警路線精準布控。同年,劉奔帶隊參加重慶市視頻偵查大比武,憑藉自主研發的系統與戰術,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奪冠。

從“抓賊奔”到“技術劉”:重慶刑偵尖兵的數字化革新之路_fororder_圖片2

“劉奔勞模創新工作室”視頻研判工作現場 供圖 大足區公安局

  工作室不僅注重技術創新,更重視人才培養。大足區公安局打破專業壁壘,吸納電子信息、微電子等領域民警及高學歷輔警,形成“民警+輔警+技術專家”的複合型團隊。劉奔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通過“請進來授課、走出去研學”的培訓模式,系統提升團隊的數據建模、AI演算法等能力。

  面對榮譽,劉奔始終謙遜:“警服穿在身上,就要對得起這份責任。”他透露,團隊正研發“多模態犯罪預測系統”,通過整合視頻、通訊、資金等數據,構建犯罪風險預警網絡,實現從“事後追查”到“事前預防”的跨越。

  從“鷹眼視偵助手”通過一張模糊老照片鎖定潛逃30年的命案嫌疑人,到如今在AI與大數據賽道持續突破,劉奔用十年完成從刑偵硬漢到智慧警務領跑者的蛻變。

  “科技創新無止境,科技興警永遠在路上。”劉奔説,“我和團隊會繼續前行,讓技術真正成為守護平安的利器。”在這條沒有終點的賽道上,他以創新為筆,書寫著基層警務的數字化未來,為中國警務改革貢獻著“重慶智慧”。(文 雷婧涵)

編輯:付意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