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青春紅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渝啟動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10-29 19:02:58

  弘揚紅岩精神,賡續紅色血脈。10月2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重慶市委網信辦、重慶市委直屬機關工委、重慶市教委、重慶市總工會、共青團重慶市委、重慶紅岩文化中心聯合主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支持的“青春華章·青春紅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啟動,部分區縣網信辦、中央和市屬媒體網站、商業平臺、網絡名人及師生代表等共計700余人參加。

  歷史回聲

  一場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

“青春華章・青春紅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渝啟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1029154539

舞蹈《歸來紅菱艷》 攝影 黃正恒

  音樂漸起,重慶芭蕾舞團演員的足尖輕點舞臺,旋轉、跳躍……一曲《歸來紅菱艷》再現抗戰時期以舞為戰的場景,仿佛將觀眾帶回烽火歲月。

  啟動儀式分為“誰寄錦書來”“青春啟新程”上下篇,串聯起紅岩歷史與新時代青年的擔當,用鮮活的舞臺形式呈現了一場文化視覺盛宴。

  現場,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90後”講解員古越聲情並茂地講述了《紅岩:看得見的信仰》。當他誦讀著紅岩英烈何雪松寫給妻女的家書時,台下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紅岩英烈用熱血定義了革命年代的青春,新時代的青春又當如何書寫?啟動儀式上,一群當代青年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周新雨團隊,這個平均年齡僅28歲的攻堅小組,攻克了兒童青少年抑鬱症治療難題;石柱縣三河鎮小學那群在綠茵場上奔跑、拼搶的“足球女將”,無球鞋、無場地,卻將金燦燦的獎盃捧回大山;重慶市公安局特警總隊劉俊豪與戰友們以血肉之軀和堅韌之志勇鬥歹徒,在這堵名為“平安”的銅墻鐵壁上,刻下對黨忠誠、守衛人民的“紅色筆記”。

“青春華章・青春紅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渝啟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1029154548

現場展播石柱三河鎮“足球女將”微故事 攝影 黃正恒

  這一刻,紅岩精神不再是書本裏的文字、博物館中的展品,而是化作了新時代青年敢闖敢拼、勇擔使命的精神底色。

  紅岩鑄魂

  塑造英雄之城的鮮明底色

“青春華章・青春紅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渝啟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1029154551

啟動儀式現場 攝影 黃正恒

  啟動儀式環節,活動主辦方以及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廣電集團等相關領導共同啟動了本次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重慶,是一座英雄之城。紅岩精神的內涵,已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成為其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此次活動的啟動,是重慶傳承與弘揚紅岩精神的又一生動實踐。

  重慶工商大學黨委書記曾維倫表示,重慶工商大學始終將傳承弘揚紅岩精神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並全面融入學校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具有學校辨識度和全國影響力的黨建育人品牌,推動紅岩精神落地生根。

  “本次活動既是一場高品質紅岩精神與文化盛宴,更是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課。”曾維倫希望同學們從紅岩先烈的事跡中汲取信仰力量,將紅岩精神蘊含的精神偉力轉化為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堅定理想信念中築牢人生根基,以奮進之姿書寫青春更加絢麗的華章。

  談及網絡媒體如何在思政育人中發揮作用時,重慶市委網信辦主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吳勇軍表示,各網絡媒體要心懷“國之大者”,進一步發揮網絡媒體在思政育人格局中的積極作用,把互聯網打造成最酷最生動的“雲端思政課堂”,讓黨的創新理論成為青年心中最閃亮的“信仰之光”。

  “紅岩精神,在新時代始終是頂流。”吳勇軍指出,本次活動要把青年群體作為重要的傳播對象,充分借力人工智能、大數據挖掘等新技術新應用,打造一批青年朋友“追更、催更、一鍵三連”的“創新型”網絡産品,讓紅岩精神傳播在指尖、在彈幕、在二次創作裏“火起來”“潮起來”,真正實現“青年在哪,紅岩精神就照亮哪”。

  破圈傳播

  多維聯動讓紅岩精神直抵人心

  啟動儀式後,活動將堅持“學校共推+青年共鳴+平臺共創+基層共振”模式,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讓紅岩精神跨越時空、直抵人心。

  線上將充分運用AI、AR、MR等技術,打造主題MV、系列思政公開課、AI短視頻、網絡專題等多元融媒産品,還將在多個網絡平臺發起互動活動,如“紅岩金句”視頻接力、“表情包”傳播等,吸引網友參與分享,在年輕群體中形成討論熱潮。

  線下活動則重點展現紅岩精神在基層的鮮活實踐,來自中央及市屬新聞網站的記者團隊,將深入鄉村田間、企業一線與高校,開展行進式採訪,推出系列深度稿件和融媒體産品,傳承與弘揚紅岩精神,進一步凝聚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的強大合力。

  根據主辦方安排,活動還將把啟動儀式上的精彩內容剪輯成思政課精品視頻,開展“青春紅岩進校園”巡迴展播活動,推動紅岩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建設,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文 黃楚雲)

編輯:付意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