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彭水:“九苗”歸一興苗鄉
2022-08-08 14:11:16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李金秋

【轉載】重慶彭水: “九苗”歸一興苗鄉

九黎城

【轉載】重慶彭水: “九苗”歸一興苗鄉

唱苗歌

【轉載】重慶彭水: “九苗”歸一興苗鄉

苗食長桌宴

【轉載】重慶彭水: “九苗”歸一興苗鄉

苗繡

【轉載】重慶彭水: “九苗”歸一興苗鄉

鞍子鎮羅家坨苗寨

【轉載】重慶彭水: “九苗”歸一興苗鄉

苗醫苗藥

【轉載】重慶彭水: “九苗”歸一興苗鄉

苗舞

  彭水是我市唯一以苗族為主,全國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這顆鑲嵌于武陵山中的明珠,是重慶的苗鄉,中國的苗鄉,世界的苗鄉。

  苗食、苗繡、苗藝、苗歌、苗舞、苗醫、苗藥、苗寨、苗城……悠遠燦爛的苗族文化在彭水傳承至今,凝聚成以“九苗”為代表的特色文化載體,賦予了這座城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當前的彭水,將生態旅遊業作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第一支柱”,立足“九苗”文章,圍繞建設民族地區産城景融合發展示範區、打造重要的生態康養和休閒運動基地、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知名旅遊城市三大定位,高水準打造“世界苗鄉·養心彭水”。

  道道苗食快朵頤

  彭水兩江交匯,水運發達,南來北往,八方匯聚。厚重的歷史文化交融,奠定了彭水美食發展的基礎,形成了獨特的苗家美食。

  眾多彭水美食,乙太子豆花(雞豆花)最負盛名。它以優質母雞的肉、蛋、油、湯製成。傳為唐太子李承乾丫環所創,距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吃雞不見雞,吃豆不見豆”道出了人們品嘗後的感慨。

  近年來,彭水積極傳承美食文化,不斷推陳出新,成功包裝出“晶絲苕粉”等一批叫得響的地理商標品牌,暢銷世界各地。

  2019年發佈的《苗鄉菜譜》,收錄了鬱山三香、嘟卷子、心肺米粉、無忌燒白、鬱山搟酥、苦蕎粑蘸蜂蜜等100余道苗鄉美食。

  針針苗繡傳真情

  今年3月,在渝全國人大代表、市級“非遺”技藝傳承人李紹玉,將一幅耗時2年製作,長達9米,繡了上百萬針的苗繡精品帶到了北京“兩會”會場。這幅苗繡將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的《砥柱銘》用針線完美還原。

  苗繡是苗族的傳統手工藝術。彭水苗繡以做工精細、工藝考究著稱。通常以色彩分為單色繡和彩色繡。單色繡以青線為主繡制,作品典雅疑重,樸素大方;彩色繡用七彩絲線繡制,手法相對複雜,多以花鳥蟲魚或龍鳳麒麟為題材。2016年,彭水苗繡製作技藝被列入市級“非遺”名錄。

  而今,在以李紹玉為代表的一大批傳承人的大力推廣下,彭水繡娘規模已超過萬人。出自她們之手的精美苗繡,成為彭水極富特色的伴手禮。

  精巧苗藝奪天工

  7月5日,蚩尤九黎城裏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傳習所,庹俊鹖手中的噴槍噴出藍色的火焰,堅硬的銀塊逐漸變紅變軟。在熟稔的捶打、淬火、修整之下,很快成為了一副精美的手鐲。

  苗族人心靈手巧,許多獨特的苗藝傳承至今。作為市級“非遺”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傳承人的庹俊鹖,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近年來,彭水高度重視苗藝的保護傳承,對豐富多姿的民族文化遺産進行深入挖掘整理、保護傳承、開發利用,讓獨特的苗藝薪火相傳,綻放光芒。

  去年底,市文化旅遊委組織開展了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調整工作,彭水35項“非遺”技藝上榜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今年6月,市文化旅遊委公佈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彭水又有18人榜上有名。

  聲聲苗歌唱千年

  彭水積極普及苗歌苗舞,做足“世界苗鄉”文化內涵,營造全民唱苗歌跳苗舞的氛圍,3月12日,彭水縣文化旅遊委邀請全國著名作曲家楊軍、作詞家和詩人余合智走進彭水,會同地方音樂舞蹈工作者走進基層采風,挖掘原生態的苗歌苗舞,打造更多的苗族舞蹈和苗族音樂。

  鞍子鎮是彭水苗族同胞聚居數量最多的地方,也是苗族民歌的發源地,較為完整地保留了苗族民歌和苗寨文化。古老的鞍子苗歌沒有成文的歌詞,靠口口相傳流傳千年,曲風高亢嘹亮,從屋中刺繡到田間勞動,“走哪唱哪,見什麼唱什麼”。

  “鞍子苗歌”2007年入選市級首批“非遺”名錄,“苗族民歌”2014年躋身第四批國家級“非遺”。

  不歇苗舞“踩花山”

  “遍舞摩圍,遞歌彭水,拂雲驚浪……”北宋詩人黃庭堅在彭水觀看民間歌舞盛況後,留下了這樣的詩詞。

  苗族人能歌善舞。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踩花山”節,彭水的苗族同胞總會身著盛裝歡聚一堂,載歌載舞,並進行玩獅、射弩、踢毽子、爬花桿等活動。

  近年來,彭水不斷挖掘整理民族舞蹈,舉辦民族民間舞蹈大賽,讓苗族音樂舞蹈等得到很好的傳承。彭水通過多年的挖掘、整理、提煉,編排出一套集娛樂、健身為一體的苗族風情舞《踩花山》。

  “萬人同唱嬌阿依,萬人共舞踩花山”的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目前已連續舉辦了10屆,成為一張亮麗的地方文化名片。

  妙手苗醫濟蒼生

  歷史上,天災人禍導致苗族人頻繁遷徙。所到之處,基本都是植被豐富、蛇蟲出沒的瘴癘之鄉。堅韌的苗族人嘗百草、驅百毒、戰疾患,經過無數先人的經驗積澱,形成了獨有的草藥使用經驗。

  市場化、商品化,是彭水保護傳承苗醫苗藥,提升苗族文化內涵的重要舉措之一。彭水依託彭水苗藥研究院,在蚩尤九黎城建立了苗醫苗藥體驗館,邁出了苗醫苗藥市場化、商品化的第一步。

  醫藥傳承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臨床經驗的累積。苗醫強調“一方一病”,苗藥藥理與眾不同。苗醫苗藥的很多知識技能,常存在於日常的生活習慣之中。當前,彭水苗藥研究院正致力於研究、編制苗醫藥教程,並聯合縣職教中心開設了苗醫藥課。苗醫“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壁壘由此破冰。

  道地苗藥出深山

  在彭水工業園區的現代化生産車間裏,以苗藥為主料的“苗山五清茶”從生産線上源源不斷地包裝下線。開發這款産品的彭水苗藥研究院和彭水俊苗山民族醫藥産業有限公司,于2020年在彭水成立。投資彭水,投資方正是看中了這裡豐富的道地藥材資源。

  彭水地處武陵山區,是重慶7個森林資源大縣之一,區內地貌類型複雜形成了種類繁多的生態系統,具有物種豐富、特有屬種多、區係起源古老等特點。

  據彭水縣誌記載,彭水有140余科1579種植物,全縣天然野生中藥材面積在10萬畝以上。其中,以禾本科、薔薇科、唇形科、菊科、傘形科、十字花科、蘭科、毛茛科、蓼科、百合科、小檗科植物為主。經整理鑒定,已知入藥的有1150多種,可謂武陵山區的天然藥庫。

  古老苗寨煥新顏

  有500多年曆史的鞍子鎮羅家坨村,是我市最大且保存較為完好的家族苗寨,2012年獲評首批“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依山而建的苗寨以木質吊腳樓為主體,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萬足鎮廖家村,2019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位於該村瓦廠壩的周家寨子,是一座經歷了200多年風雨的古老建築群。目前寨子居住著以苗族、周姓為主的70多戶300余名居民。大量木質青瓦的吊腳樓依山而建,呈階梯型分佈,保存完好,遠觀近看,各有韻致。

  在彭水,和羅家坨一樣極富特色的苗寨還有很多。近年來,彭水有效整合資金資源,對諸多古老苗寨進行保護開發。全縣打造出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8個,其中國家級傳統村落7個。

  巍巍苗城傲武陵

  上古時代,苗族先祖蚩尤率九黎部落逐鹿中原,不斷向西南遷徙,大部進入渝、鄂、湘、黔交界的武陵山區。摩圍山下,烏江之濱,一座以“蚩尤九黎”命名的宏偉城池傲然屹立。城中齊列的號角苗鼓,而今發出鏗鏘的時代之音。

  蚩尤九黎城景區總佔地面積430畝,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由旅遊核心區、旅遊服務區和休閒娛樂區3個部分組成,有單體景觀建築40余處。其中的核心建築九黎宮高99米呈11開間,寓意“九九歸一”。全部建築均為榫卯結構搭建,因地制宜、依山造勢,退山而居。

  這座集苗族文化、苗族建築、遊客接待於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繼承並延續著苗族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是彭水自然風光與苗族歷史文化的有機結合體,已經成為展示和傳承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文 趙童 劉玉珮 董韜 圖片由彭水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