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耍牙,“耍”出非遗新魅力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耍牙,“耍”出非遗新魅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7-28 10:53

  演员口含12颗尖而长的野猪獠牙,或吞或吐,有时上下左右摇动翻转,有时又突然刺进鼻孔,配上鲜艳的脸谱和华丽的戏服,引得观众们连连惊叹:“好厉害!”“真功夫!”这是18岁的李艺在快手直播间展示耍牙——一门起源于浙江宁海、戏曲宁海平调所独有、和川剧变脸并称“西脸东牙”的中国传统技艺。

  李艺在表演耍牙 李 艺供图

  李艺走上耍牙之路可以说既有家传,又有师承。他的爷爷是老一辈耍牙艺人,会耍4颗牙,这在李艺心中播下了学习和继承耍牙技艺的种子。“既然想学艺,那就必须达到精通的程度。”李艺说。他11岁从河南商丘前往宁海拜师学艺,3年就学成了耍牙这门功夫。如今,他还掌握了川剧变脸技艺,时常结合国风音乐,将自己表演这两种技艺的片段拍摄剪辑成短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

  平日里,李艺白天去剧院演出,晚上则在直播间为观众们表演耍牙和变脸。他的耍牙表演有“顶鼻子”和“藏牙”两大绝活。“顶鼻子”看似是将长长的獠牙顶到鼻孔内,实际上是把牙顶在鼻子外侧的皮肤上,对精准度要求很高;“藏牙”则是将牙吸进肚子后再吐出来,这需要演员拥有强大的内部气息来控制獠牙的上下移动。“在表演‘藏牙’时,观众们纷纷留言互动,问我‘到底怎么把牙吞进去的?’‘牙吞进去以后怎么办?’”看到大家被传统技艺吸引,李艺非常高兴。他介绍,随着在网络平台持续深耕,他的粉丝数量不断增长,直播热度也越来越高,“现在,我在快手已有超过29万粉丝。前段时间我在一场直播中耍了12颗牙,变脸11招,还表演了‘吞球’,收获了大量观众的认可,那场直播登上快手相关直播榜的第一名。”

  李艺在练习耍牙的过程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首先,耍牙对所用牙的要求极其严格,必须是取自体重200公斤以上雄性野猪的上颚獠牙,且对应的两颗牙必须一模一样,光找牙他就花了半年多时间。另外,由于常年练习耍牙,他的口腔黏膜、牙龈被磨破乃至磨烂是家常便饭,严重的时候甚至吃不了饭,只能靠打点滴维持身体健康。但对耍牙发自内心的喜爱和传承推广这项非遗的执着,支撑着李艺一路迎难而上,走到今天。

  除了扮演耍牙的经典角色钟馗、宁海平调《金莲斩蛟》中的恶龙等,李艺还将“西脸东牙”相结合,创造出“变脸木偶”的表演新形式:表演者面画脸谱,手提木偶,身着耍牙戏服;木偶变脸,表演者耍牙,两种表演形式同时进行,给观众以更加沉浸、多元的体验。谈及未来,年轻的李艺表示,他会进一步精进技艺,争取将耍牙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董世捷 徐嘉伟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落地泰国

  • 海丝非遗展品亮相北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  5月30日,在海南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教室,正在给学生们讲解阿秒知识的杨玮枫教授,声音温和而坚定。2004年,杨玮枫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师从我国强场超快物理的开拓者、著名物理学家徐至展院士和龚尚庆研究员。
2024-06-03 09:58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持续呵护和培养。随着科普工作逐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更高质量的科普内容,更多元的科普形式,必将让“科普之翼”更有力,厚植科技创新的沃土。
2024-06-03 09:3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充分利用智能科技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更多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农村产业就能不断发展壮大。
2024-06-03 09:35
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与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合作,给出了电子俘获超新星通道形成双中子星系统的参数空间,并发现该通道能够解释观测上大多数的双中子星系统特征,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中子星+氦星”双星系统中,氦星伴星在经历氦燃烧、碳燃烧阶段后,内部会形成一个主要由氧、氖元素构成的金属核。
2024-06-03 09:33
课堂上,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深情讲述,用饱含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人生经历,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国防建设。
2024-06-03 03:10
6月2日早上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采集月壤样品和月表岩石。
2024-06-03 03:10
5月31日7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05-31 09:30
试点成效如何?创新路上中小企业还有哪些需求?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发展还有哪些诉求?记者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倾听实践者的诉求与心声。
2024-05-31 04:25
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科技部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仪式。
2024-05-31 04:25
从清华大学获悉,继2019年发布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之后,该校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在类脑视觉感知芯片领域再获新突破,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2024-05-31 04:25
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段路明研究组近日在量子模拟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实现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冷却以及300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
2024-05-31 04:25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国经济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必须立足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的战略高度,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打通科技与产业融通的堵点,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
2024-05-31 04:25
商用车的智能化发展,提升了商用车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在长途驾驶等多种场景下具有实用意义。
2024-05-30 07:52
研究团队进行了4个实验,让300多名参与者聆听一系列合成音乐和语言类的音频,这些声音具有不同的调幅和规律。
2024-05-30 07:50
研究团队分析了富含有益化学物质的橙皮提取物,研究其减少TMAO和三甲胺(TMA)产生的潜力。
2024-05-30 07:4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陈少华发现,很多孩子缺少动手能力,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类的兴趣不大、手动不勤。
2024-05-30 07:47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2024-05-30 07:45
萤火虫成虫通过发光吸引配偶。对幼虫来说,发光不仅可以用来引诱小虫、寻找食物,还可以吓唬那些想要吃掉自己的天敌。
2024-05-30 07:44
由于量子比特非常敏感,需要将它们尽可能地与环境干扰隔离,因此新型制冷机也有助加快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
2024-05-29 09:22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5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利用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数据,以检测手臂下的淋巴结中是否存在乳腺癌细胞。
2024-05-29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