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現場
東北新聞網訊:4月21日,2018中國新型旅遊産業發展大會在蘇州勝利閉幕,中國旅遊研究院領導、中國旅遊協會領導、各地政府領導、專家學者、旅遊企業、旅行社等出席大會。次此大會進一步推進的當前新型旅遊産業發展,進一步拓展旅遊發展空間,培育區域旅遊增長極,構建旅遊産業新體系,培育旅遊市場新主體和消費新熱點,提升出席單位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領導專家在會上進行精彩演講,各地代表對旅遊資源和旅遊項目也進行全面的推介。
地方代表推介
南明區領導接受專訪
出席大會的領導嘉賓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剋夫先生、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中國旅遊改革發展諮詢委員會副秘書長厲新建先生、國家發改委原所屬中國投資協會創業投資專委會副秘書長、創投家聯盟執行主席周薇女士、山西旅遊商會創會秘書長、深圳泛華世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吳鴻章先生、黑龍江省通河縣人民政府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曹德友先生、安徽省譙城區縣委宣傳部部長徐麗女士、貴州省南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盛薇女士、湖南省蒸湘區區委副書記丁德輝先生、河北省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石磊先生、安徽省郎溪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虞文勝先生、河南省開封市節會辦主任、宋都古城文化産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李紅寧女士、山西省平陸縣人民政府鄭文紅女士、河北省武安市旅遊委副主任程曉先生、四川省都江堰市旅遊局局長楊波先生、山東省費縣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姚永先生、河南省溫泉鎮鎮長李華州先生、遼寧省鐵嶺縣旅遊局局長趙朝朋先生、河南省寶豐縣旅遊局局長王校傑先生、山西省左權縣旅遊局局長何君蘭女士、湖北省鄖西縣旅發委主任姚超先生、安徽省霍邱縣旅遊局副局長余建林先生、浙江省普陀區旅遊委副主任孫曉芬女士、湖南省岳陽縣旅遊局副局長袁正先生、四川省街子鎮人民政府副鎮長趙疆女士、江蘇省青山鎮副鎮長張文君先生、陜西省靖邊縣旅遊局辦公室主任李勇先生、山東省賈莊鎮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魏長俊先生、西安曲江臨潼國家旅遊休閒度假區管委會主管李曉晶女士、安徽佛子嶺景區主任曹衍昭、 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代表徐浩先生、山西九維時空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愛女士。另外,寧鄉市、大化縣、荔波縣、十八站、思禮鎮、菱塘鄉、隆興坳村的代表也參加本次會議。
經過近一年的時間各地通過遊客認知度、網上投票、大會組委會針對全國旅遊資源的全面對照評出了一批全國優秀旅遊目的地;獲獎單位如下: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榮獲“中國避暑養生休閒旅遊最佳目的地、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遊名區”
南明,是一個因水得名的錦繡之地。
城區的西南,南明河蜿蜒而入,穿城而過,向東北奔流而去。貴陽市解放之初,人民政府便將這片城市的中心地帶劃定為南明區。
流經南明的南明河,發源於廣順之南的河沙壩,全長150公里,是貴陽市的母親河。
遠在商周時期,南明河、市西河、貫城河三水匯流之處,便居住著史學家稱為“東濮人” 的部落,他們是貴陽最早的先民。“東濮人”部落的寨子“佳兮”, 就建在今天南明區次南門、都司路一帶。時至宋代,這裡已初具城市雛形,元代的順元城,就建在這片土地上。明清時期,城市不斷擴展,延伸至貴山腳下,貴陽因山而名。
今日的南明區,是貴陽市的中心城區之一,它風光秀麗,歷史文化豐厚,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有“一河兩岸,風景十里” 的氣象,可謂“飛花流玉,人傑地靈”。商業經濟發達,貫穿城區的中華路與大南門商業街區,商廈酒店星羅棋佈,是省城最佳購物、旅居場所。區域內年平均氣溫15.3度,年降雨量120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森林覆蓋達41.5%以上,更是理想的旅遊觀光、休閒和避暑勝地。
以貴陽市標誌性建築甲秀樓為中心的古建築群、道教聖地仙人洞景區、佛教聖地黔明寺觀音洞景區、森林公園景區、達德學校(忠烈宮)等等,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南明區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而使南明區在歷史文化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南明自古多靈秀。作為貴州省會城市貴陽市的中心城區,南明不僅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很大程度上也是貴陽市的雛形。而古時,由於南明河畔文人騷客聚居,歷代名勝古跡眾多,故南明也是全省的旅遊勝地之一。
明代以來,貴陽各類志書都對這裡的景致作過記載,後民國時陳恒安先生在編寫《貴陽市指南》一書時,將甲秀樓、翠微閣、鰲磯石、浮玉橋、涵碧潭、芳杜洲、海潮寺、武候祠列為“貴陽八景”,偏巧這八景都在南明,於是又稱為“南明八景”。時光流逝,“南明八景”中的多數景點或消失或另為它用,但無論是甲秀樓下的青青磚石、黔明寺裏的清脆木魚、仙人洞裏的道骨仙風,還是達德戲臺上的一衣帶水、翠微園裏的裊娜茶韻、觀風山上的一覽無遺……這些見證南明發展的名勝舊跡,始終向人們述説著兩岸如煙的世故人情。而近年來,隨著全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境域的不斷擴容,南明也隨之增添了一批如築城廣場、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永樂湖國家水利風景區、李端棻紀念館等自然人文景觀,為南明旅遊文化資源添上了更為多彩絢爛的一筆。除此之外,氣候環境舒適宜人、交通路網四通八達、酒店餐飲配套完善、購物中心名品紛呈、娛樂休閒豐富多彩、夜市小吃通宵達旦、城市文化流光溢彩,都讓南明旅遊業發展贏得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四川省都江堰市榮獲:“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城市”
都江堰市位於四川省西北部,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幅員面積1208平方公里,人口80萬,擁有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遺産和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産,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可持續發展觀測點,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長壽之鄉等殊榮,是享譽中外的旅遊勝地。2017年全市共接待遊客2354.5萬人次,綜合收入195.91億元,居中國同類旅遊城市前列。
都江堰是一座區位優越、交通暢達的城市。都江堰市緊臨國家中心城市成都,是九寨·黃龍—都江堰·青城山—成都世界黃金旅遊線路的交通樞紐,同時也是由四川進入藏區的門戶。境內有快鐵、高速、國道等交通直達成都,其中成灌快鐵與成都地鐵已實現無縫對接,將都江堰市緊密融入到成都半小時生活圈,並與中國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形成了8小時交通圈。此外,由都江堰經蓉歐快鐵可直達歐洲;我們還設立了成都機場都江堰候機室,30分鐘可由都江堰市區直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由此通達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優越的地理區位、便捷的交通條件,讓都江堰成為成都名副其實的“後花園”,各方賓朋可以隨時來此度假、旅遊。
都江堰是一座山水秀美、宜居宜業的城市。都江堰市地形地貌豐富多樣,生態環境得天獨厚,自然景觀異彩紛呈,擁有亞洲地區最大的原始杜鵑花保存基地和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年均氣溫15.2℃,森林覆蓋率達60%,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達到每立方釐米5000個,享有“長壽之鄉”“天然氧吧”的美譽,被列為“中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因生物多樣性保存完整,又有“生物基因庫”之稱。100多年前,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來到這裡,發現了珙桐、高山杜鵑等珍稀植物,他帶回去的植物種子,如今已成為歐洲園林重要的綠化品種。都江堰還是大熊貓的故鄉之一,是世界上距離野生大熊貓棲息地最近的城市,2005年7月16日,一隻大熊貓出現在都江堰城區,與這座城市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區域內現有兩個熊貓基地,常年生活著50多只大熊貓。擁有“大自然、大生態、大熊貓”的都江堰,真誠歡迎大家前來健康養生、居家置業。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榮獲“中國最佳健康養生休閒旅遊名縣、中國最美鄉村休閒旅遊名縣”
費縣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時稱鄪邑,戰國時稱鄪國,西漢初年置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孔子四大高徒之一閔子騫和唐代傑出書法家、政治家、軍事家顏真卿的故里,自古被譽為“聖人化行之邦,賢人鐘毓之地”。費縣是革命老區,費縣是連接魯中、魯南兩大抗日根據地的紐帶,陳毅、徐向前、羅榮桓、粟裕、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留下了閃光的足跡,是被谷牧評價為“北有平型關,南有大青山”的著名大青山突圍戰發生地。費縣山清水秀,生態怡人,森林覆蓋率達到43%,水資源總量超過6.01億立方米,費縣石集“瘦、漏、皺、透、形、雄、肥、秀”諸特點于一身,是我國最大的埋藏型石林。
近年來,費縣堅持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核心,以重點項目為支撐,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旅遊綜合環境,大力提升“好客山東、親情沂蒙、石在費縣”旅遊形象,進一步打響“蒙山天境、中華石都、壽養費縣”産業品牌和“世界長壽之鄉、最美生態費縣”形象品牌。截至目前,費縣已累計創建A級景區12家,各類鄉村旅遊品牌150多個,其中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2處、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1處、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9處、省級旅遊強鄉鎮4處、省級旅遊特色村13處、省級開心農場3處、省級精品採摘園22處、省級好客人家星級農家樂41處、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8處。
2017年以來,費縣緊緊圍繞全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提出的“打造全域旅遊先行區、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的工作任務,貫徹文旅壽養工作專線推進機制,深入開展“全域旅遊推進年”,著力推進全縣旅遊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017年,全縣實現接待遊客突破1065萬人次,同比增長22.6%,旅遊消費總額達到115.2億元,同比增長10.6%。
安徽佛子嶺景區榮獲“中國健康養生休閒度假旅遊最佳目的地”
佛子嶺景區位於中西部第一個生態示範縣——霍山縣境內,景區轄七鎮一鄉,面積約231平方公里,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分園區, 安徽省風景名勝區,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研學旅行基地。
佛子嶺景區區位優良,交通便捷,距霍山縣城12公里,距新橋機場1小時車程,距六安火車站半小時車程。商景高速、105國道、318省道穿境而過,旅遊快速扶貧通道橫貫景區東西,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景區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巍巍大別山,悠悠淠河水”。在這片美麗而神奇土地上,旅遊資源稟賦極高。這裡擁有新中國第一壩——佛子嶺水庫大壩,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點——迎駕工業園,淮河生態溯源地——山水畫廊佛子湖,中西部最綠的海——大林竹海,始建於唐代的禮佛名寺——九龍寺,南宋古戰場——六萬寨,“中華一絕”——睡美人,華東最大的酒文化體驗基地——迎駕酒文化博物館等等,是一個集水文化、漢文化、酒文化、鄉村文化、地質文化等多文化融合的景區。在這裡,可以觀賞大自然的神來之筆——睡美人,感悟英雄和美人的傳奇愛情故事;可以登上雄偉壯觀的佛子嶺大壩,親眼目睹偉大領袖毛主席親筆提詞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切身感受偉大的中華民族人民團結奮鬥,取得的豐功偉績和輝煌成就。可以輕舟盪漾佛子湖,探訪淮河水的源頭,感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意境;佛子湖兩岸分佈著“老鷹洞”、“妖怪洞”、“東西石筍”、 “獅子戲象”等山石奇觀。乘坐畫舫溯流而上,探訪淮河的源頭,就能感受到這裡春天青山綠水,杜鵑爛漫;夏天河風拂面,清涼爽心;秋天煙鎖霧罩,紅楓似火;冬天群山逶迤,銀粧素裹,四季美景令人心曠神怡;您還可以親臨酒文化博物館,追尋漢朝文化,領略漢武大帝大駕光臨的威武英姿;相信眾多的美景一定會為你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榮獲“中國最美汝瓷文化旅遊名縣”
寶豐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總面積722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辦事處和1個林站,總人口52萬人。是中原城市群規劃建設的平頂山市核心區,是全國文明城市縣級提名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全國文化建設先進縣和河南省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目前擁有一家國家4A級景區——香山寺,三家國家3A級景區——馬街民俗園、中原解放紀念館和湛河源蓮花濕地景區。
寶豐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商周時代為應侯國。秦置父城縣,唐、宋時先後為龍興縣、武興縣、中興縣、龍興縣。北宋宣和二年,因境內冶鐵、制瓷、釀酒業興盛,寶貨興發,物寶源豐,而奉敕名“寶豐”。寶豐是中國汝瓷之都、中國曲藝之鄉、中國魔術之鄉、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中國酒文化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中國最具影響力文化旅遊名縣和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的故鄉。縣域內有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的清涼寺汝官窯遺址、漢化觀音祖庭香山寺、綿延700餘年的馬街書會和享譽全國的寶豐魔術。寶豐縣還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原局、中原軍區司令部駐紮地,一度被稱為中原紅色首府。
寶豐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焦枝鐵路縱穿南北,漯寶鐵路橫貫東西,縣內的平頂山西站(寶豐火車站)為國家二級編組站,正在建設中的鄭渝高鐵從縣城東南通過,並在縣産業集聚區設始發站,2019年10月1日正式通車。途經寶豐呼和浩特至廣西南寧的高鐵已列入規劃,汝州至南陽唐河高速寶豐段2017年開工,寧洛高速、鄭堯高速交匯于縣城東南。屆時寶豐高速、高鐵出入口將達到6個,百公里內民用機場三個,公路、鐵路、民航構築成四通八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可以滿足0.5至2小時中原城市群和1至4小時相鄰大中城市間的往來交流。
河南省濟源市思禮鎮榮獲“中國最佳健康養生休閒旅遊名鎮”
河南省濟源市思禮鎮位於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個中心城市之一濟源市西部,地處太行王屋二山之間、黃河北岸,全鎮面積70平方公里,人口31000余人。是河南省沿南太行以山地觀光體驗為主題的旅遊産業發展的核心區域,是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河南省太行山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濟源市九里溝休閒觀光帶的核心區,也是濟源市“十三五”規劃和“全域旅遊”總體規劃的重點開發區域之一。東距省會鄭州150公里,南離有十三朝古都洛陽市60公里。交通優勢明顯,古往今來是山西通往河南的交通要道,兩條省道穿境而過,隨著南太行旅遊專線、陽城至濟源至洛陽高速公路,濟源至焦作至洛陽城際鐵路的建設,將處於國務院批准建設的以鄭州為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的輻射範圍。可輻射鄭州、洛陽、焦作、運城、晉城等周邊10餘地市5000余萬人口,2017年入選全國文明鎮、全國園林鎮、九里溝水洪池景區入選中國森林氧吧。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享有“夢尋美麗鄉村、最憶詩畫思禮”的美譽。
好山好水好風景,宜商宜遊宜居家。這便是思禮這座人文歷史厚重、生態保護完好、景區特色突出、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和諧文明的新興城鎮展現出來的獨特魅力……
湖南省寧鄉市榮獲“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遊城市”
寧鄉是中國首批旅遊強縣,全國聞名的 “南中國青銅文化中心”,湖南省會次中心城市。寧鄉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暢達,面積2906平方公里,人口145萬,2017年縣域經濟競爭力位列全國百強縣(市)第31位。2016年納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縣,榮登最美中國榜,獲評“湖南省2016年度旅遊産業發展十佳縣”, 2017年12月3日,寧鄉舉辦了寧鄉市成立大會,寧鄉以嶄新的姿態站在歷史發展的新起點,經濟社會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提升。2017年接待旅遊人數達21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90億元,同比分別增16.7%、11.5%,旅遊經濟持續向好發展,2017年獲評“2017中國最具競爭力旅遊城市”。
寧鄉是一方人文深厚、風光秀美的寶地。富有靈性的山水,孕育了一代偉人劉少奇、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謝覺哉、一代名將甘泗淇和陶峙岳、科壇泰斗周光召等一大批名人俊傑;浩瀚的歷史長河,留下了一級文物四羊方尊、考古新發現炭河裏西周城址、溈仰宗祖庭密印禪寺等舉世聞名的文化瑰寶;絕妙的自然造化,生成了灰湯溫泉、千佛溶洞、溈山峽谷等引人入勝的獨特景觀。
目前,全縣擁有國家5A級景區1處(花明樓劉少奇故里)、國家4A級景區3處(溈山密印景區、關山、紫龍灣)、3A級景區4處(千佛洞景區、天紫漂流、迴龍山、東鶩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溈山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處(灰湯溫泉國家旅遊度假區)國家級森林公園2處(香山國家森林公園、青羊湖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濕地公園1處(金洲湖濕地公園)、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劉少奇故居、炭河裏遺址、張南軒墓、何叔衡故居、謝覺哉故居).立足豐富的旅遊資源,寧鄉旅遊高歌猛進,亮點紛呈,形成了“傳奇之地?安寧之鄉”的旅遊品牌。
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榮獲“中國最美海洋文化旅遊勝地、中國十佳文化演藝創新示範單位”
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是華夏文化旅遊集團在西安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秉承華夏文旅“用最炫的舞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好社會正能量”的基本理念,旨在打造一個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依託,集特色文化演藝、觀光遊覽、特色餐飲、文娛體驗等綜合性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旅遊綜合體。
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項目包括西安華夏文旅大劇院、西安華夏文旅海洋公園、西安華夏文旅水世界、西安先祖部落景區及酒店餐飲商業等配套設施。華夏文旅大劇院全天候上演會跑的實景演藝《駝鈴傳奇》秀,首創旋轉行走式觀眾席,將現代高新科技與駝道絲路的傳奇歷史文化經典相融合,給觀眾帶來超凡的視覺體驗和心靈震撼,以正能量傳播西安最輝煌歷史時期的文化傳奇;海洋公園以海上絲路為主線,首創“文化民俗+海洋觀賞”創意理念,融合世界各地漁村及海洋文化,提供海洋珍奇動物生物觀賞、科普、表演、遊樂等多種體驗;水世界依託濱海風情及文化,匯聚動感水上機械遊樂、冒險互動闖關等遊樂功能,打造全民同遊共樂的水上歡樂城堡;先祖部落景區以中國先祖部落時期文化呈現為目的,打造具有濃郁先祖文化特色的互動休憩園區。
西安華夏文旅大劇院作為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項目的標誌性建築,設計為一座長142米,寬128米,高約50米的大型橢球體建築物,可容納3000人同時觀看演出。劇場中央巧妙設計並修建一座可移動觀眾席,打破了世界單一舞臺演出模式,通過旋轉行走看臺將觀眾送至最佳觀演位置,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聽享受。
會跑的實景演藝《駝鈴傳奇》秀,由華夏文旅集團董事長夏春亭擔任總策劃、總導演、總編劇。在編撰《駝鈴傳奇》秀的過程中,以“一帶一路”為主線,深入挖掘大唐傳統文化,追尋駝隊絲綢之路上的蹤跡,以正能量傳播西安最輝煌歷史時期的文化傳奇。整場演藝分為序幕《歲月再現》及《送君千里》、《狼道遇險》、《異國風情》、《祥雨洗塵》、《迎郎歸來》、《華夏盛世》七幕劇情,以“好看、好聽、好玩”為宗旨,打造出一部面向大眾、雅俗共賞、喜聞樂見、大快人心的演藝。演出情節設計以一對新婚燕爾的夫妻《送君千里》依依惜別開場,講述西行駝隊一路經歷火山、雪崩、風沙、大漠等自然險阻以及狼群突襲,九死一生;隨後滿載貨物返程,途中祈福巴米揚,巧遇天降聖水,在親人的期盼中安然回到長安,期間也穿插描述異域風土人情;整場演出跌宕起伏,為觀眾帶來震撼、刺激、唯美、歡快的視聽感受,使用發明專利多達47項,20頭駱駝、30頭蒼狼在其中也有驚險刺激的表演。《駝鈴傳奇》秀帶你穿越大漠風沙的豪邁與蒼茫,傾聽絲綢之路上悠遠駝鈴的清脆與神秘,品味異域風情,見證榮耀大唐,聆聽華夏千年迴響。
江蘇省儀徵市青山鎮榮獲“中國最美山水生態旅遊名鎮、中國最具特色旅遊休閒度假名鎮”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一座積澱2500年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儀徵,享有 “風物淮南第一洲”之美譽。青山鎮,是儀征西南部臨江之鎮,地處南京、鎮江、揚州的節點,南臨長江,北倚龍山,龍山是“揚州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原生態地區”,85%的森林覆蓋率,讓綠水青山、生態青山名不虛傳。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曾經描述青山旖麗風光“揚子秋殘暮雨時,笛聲雁影共迷離。重來三月青山道,一片風帆萬柳絲”。
青山鎮,是一片豐碩富饒的土地,享有優裕的自然饋贈,農業、畜牧業發達,素有“名茶之鄉” 、“鹿茸之鄉”的美譽。
青山鎮,是一方文化底蘊厚重的沃土。中國最後一個儒學學派創始人周太谷,足跡遍佈名山大川,終歸於青山之巔;國際著名學者盛成,長眠于青山寄託著對家鄉愛的深沉。斬龍廟、望江亭、陡山石刻……一座座歷史遺跡、一個個不老的傳説,傾訴著青山春秋過往。
青山鎮是國家級生態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鎮。
鎮區倚山而建,背靠龍山省級森林公園,南臨長江。鎮區距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揚泰機場僅 1 小時車程。寧通高速、沿江高等級公路穿鎮而過,向東30分鐘直達古城揚州;向西15分鐘可達長江四橋。開工在即的龍潭過江通道更加拉近了青山鎮與南京的距離空間。
江蘇省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榮獲“中國最具魅力民族風情旅居名鄉”
菱塘回族鄉位於江蘇省中部,揚州市北郊,美麗的高郵湖西畔,地處江淮生態大走廊的重要區域,是全國重點鎮、國家生態鎮、國家衛生鎮、國家園林城鎮、全國最具魅力穆斯林城鎮、江蘇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連續3次15年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菱塘精緻秀美,總面積53.9平方公里。菱塘精誠和美,總人口2.3萬人,其中回民佔30%以上。菱塘精細顯美,總印象回味無窮,凡來過菱塘的人,都評價菱塘似書,如畫,也像詩。
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榮獲“中國最美宜居宜業宜遊名縣”
靖邊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區,位於陜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全縣總面積5088平方公里,由北部風沙灘區、中部梁峁澗區和南部丘陵溝壑區三部分組成,海拔介於1123米—1823米之間,年平均氣溫7.8℃,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全縣轄16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1個國營農場,8個便民服務中心,199個行政村,14個社區,常住人口37.7萬,城鎮化率達63.8%。
近年來,靖邊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連續12年進入陜西十強,連續14年進入西部百強。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04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74億元,財政總收入8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3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4114元和12899元。
靖邊資源富集。天然氣探明儲量4666億立方米,石油探明儲量約在3億噸以上,煤炭探明儲量達150億噸以上,岩鹽預計儲量在1500--2000億噸。煤油氣鹽四大資源同時在一個縣境內富集,全國罕見。目前,建成了年凈化能力達80億立方米的亞洲最大的天然氣凈化廠。靖邊承擔著向北京、西安、上海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供氣的重任,是“西氣東輸”的樞紐。全縣石油産量達300萬噸,建成了原油加工能力達1000萬噸的榆林煉油廠。建成了年産180萬噸甲醇、120萬噸聚烯烴的全球首套煤油氣綜合利用産業園區,國內一流,國際領先。建成了“陜西省第一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風能、太陽能裝機容量200多萬千瓦,位居陜西第一,全國新能源百強縣第五位。
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産業園區榮獲“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遊勝地、中國最美歷史古城旅遊目的地”
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産業園區位於八朝古都、中國宋文化發源地、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河南開封,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十大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之一。
開封市委、市政府為深入挖掘宋文化內涵,整合全市文化資源,加快産業集聚發展,于2008年以開封古城區為主體設立了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産業園區。目前園區規劃總面積達19.58平方公里,包含13平方公里的古城産業區和6.58平方公里的清明上河城啟動區。
2011年,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産業園區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是中部六省最早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
園區以景區運營和文化産業項目建設為主導,轄龍亭、鐵塔、天波楊府、禹王臺、大宋禦河、開封城墻6個景區,一個免費開放的市民公園——汴京公園,一個風景園林文化研究所,一個投資建設運營平臺——開封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文化園區堅守“文化+”理念、精品理念、市場化理念、創新理念、“互聯網+”理念五大發展理念,突出項目建設、景區提升、新産業培育三大核心任務,形成特色節會、創新融資兩大發展特色,致力於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堅持市場化運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中國最美生態休閒旅遊名縣”
郎溪縣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面積1104平方公里。郎溪歷史源遠流長,春秋時屬吳地,古稱建平,建縣于北宋端拱元年(西元988年),郎溪現轄7個鎮、2個鄉。以“母親河”郎川河為界,分南北兩鄉。南鄉民俗以河南一帶中原文化為主調;北鄉以蘇浙的吳越文化和荊楚的徽文化風韻著稱,故此地是徽文化與吳越文化碰撞交融之地。
郎溪交通也十分便捷,滬渝高速、揚績高速、318國道、214省道、宣杭鐵路以及即將建成的商合杭高鐵、鎮宣高鐵等穿境而過。縣城距南京祿口機場80公里。
郎溪境內有八萬多畝茶園,是中國最大的綠茶生産基地,被授予“中國綠茶之鄉”;距縣城10公里的高井廟森林公園,面積近2萬畝,園內名樹品種繁多,環境優美,著名的揚子鱷養殖基地建立於此;位於縣城以南35公里的郎溪縣觀天下景區,被評為國家級4A級景區,這裡山勢峻峭、怪石嶙峋;地跨三鎮的南漪湖是皖南第一淡水湖,其中南漪湖丹陽半島森木蔥茂,景點密布。此外,高塘梅園景區、古徽道—古村落景區、龍須湖風景區、伍員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等多處景點景區既可以觀賞風景、放鬆心情,又可以實際體驗、盡情娛樂,值得一遊。
西安曲江臨潼國家旅遊休閒度假區榮獲“中國健康養生休閒度假旅遊最佳目的地”
西安曲江臨潼國家旅遊休閒度假區自2010年啟動建設以來,以建設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為目標,按照“興文、強旅、築綠、富民”的總體思路,已經將一個相對落後的城市郊區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度假休閒氛圍濃厚的旅遊新區。2015年11月獲批由陜西省旅遊局頒發的“省級旅遊度假區”稱號,2016年1月獲批由國家旅遊局和環境保護部聯合評選的“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稱號。
度假區位於臨潼區西北部,緊鄰連霍高速,距離首位依託城市西安市區僅20余公里,有914、915城市公交、遊6旅遊公交和西安北站(高鐵)至臨潼免費旅遊大巴直達,未來更有地鐵1號延長線連接本區,交通方式多樣、便捷;另外,度假區距離機場、火車站和高鐵站均不足一小時車程,可進入性強。
此外,度假區依託關天城市群,並可通過高速、航空輻射鄭州、太原、成都等大型城市,客源腹地廣,消費能力強,為度假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度假區所在的驪山區域位於秦嶺北麓山前斷裂帶,溫泉日出水量近8000立方米;地熱資源豐富,水溫穩定,水質為中性硫酸氯化納型水,醫療價值較高,為發展溫泉度假産品提供了優越的資源保障。
驪山溫泉是我國有文字記載開發最早、利用時間最長的溫泉,形成了兼具自然養生和人文歷史氣質的獨特、鮮明的溫泉産品品牌,堪稱世界沐浴文化發祥地和中國溫泉開發利用博物館。2008年,中國礦業聯合會和國土資源部授予臨潼區中國唯一的“中國禦溫泉之都”的稱號。
度假區所在區域因季節鮮明的氣候特點、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溫泉資源,非常適合康復療養,建國以來有多個行業和部門在本地設立了療養院,基於豐富的溫泉自然和文化優勢,以及本區域眾多的康復療養資源,康復療養已成為度假區的特色産品。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榮獲“中國最佳健康養生休閒旅遊名區”
亳州市譙城區位於安徽西北部,面積22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2萬公頃,人口158萬。她從商成湯王建都開始,是一座具有3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聞名遐邇。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譙城這片熱土,涌現出了無數彪炳史冊的風流人物:一代聖君商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中醫外科鼻祖華佗、花木蘭及在中國道教上聲譽極高,被宋太祖稱為“希夷先生”的陳摶。此外,唐代著名憫農詩人李紳、畫家曹霸、《牡丹史》的作者薛鳳翔、清代大書法家梁巘也都生於譙城。
譙城區交通便捷,通訊發達。京九鐵路、在建商杭(商丘至杭州)高鐵縱貫南北,渦河水運直抵蘇杭,311、105國道交叉穿越,譙城區物産豐富,經濟發達, 飲譽國內外的古井貢酒出於譙城區古井鎮;譙城區盛産中藥材,康美中藥城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
人文旅遊資源豐富,鄉村旅遊發展基礎初具
譙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花戲樓、曹操地下運兵道、南京巷錢莊、古井酒文化博覽園等AAAA級景區坐落在譙城區。外加獨特的農村、農業景觀,鄉村旅遊發展有較大的空間,擁有十河大周旅遊生態村——尚湯溫泉度假區的生態休閒之旅、五馬桃花園——觀音寺生態旅遊文化園及觀音寺景區的桃運祈福之旅、蘆廟皖北烈士紅色旅遊基地——古井酒文化博覽園——牛集圈椅生態旅遊區的紅色健康養生之旅、十九里藥都水鄉——林擁城——陳摶文化園的人文生態之旅等四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旅遊商品獨特,品牌效益好。鄉村旅遊資源中,古井貢酒、亳州中藥材、地域特色農副産品等商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
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特色鮮明,主要有道家文化、曹魏歷史文化、紅色文化、中藥材和釀酒工藝等。
十八古驛站·最北燈籠城榮獲“中國避暑養生休閒旅遊最佳目的地”
十八站林業局位於大興安嶺東北坡,邊境線長243公里,東、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是國內迄今為止最北的33個驛站中最大、社會功能最全的古驛站,是大興安嶺地區唯一以數字命名的林業局,是中國最北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地,是鄂倫春民族聚集地,蘊含著豐富的薩滿文化。
“十八古驛站·最北燈籠城”由十八站林業局傾心打造,是黑洛公路自駕遊的“黃金節點”,各類服務設施齊全。並於2016年在國家工商總局成功註冊“最北燈籠城”,是目前世界上人均擁有燈籠數量最多的小鎮,局址內各條街道共懸挂各種風格和樣式的燈籠近6萬盞。“中國北方燈籠城”旅遊景區已初具規模。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通河縣榮獲“中國最佳健康養生休閒旅遊名縣”
通河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爾濱、佳木斯分別160公里,是黑龍省唯一的全國循環經濟示範縣,哈市唯一的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這裡大氣清新,土壤乾淨,工業污染少,生態環境各項指標均優於國家標準,有“哈爾濱後花園”之稱。全縣幅員面積5678平方公里,轄6鎮2鄉,總人口26萬人,地貌特徵為“七山半水一分田,分半沼澤和草原”。保留了世界上最長的森林小火車,享有“參王故里”、“水晶之都”、“稻米王國”、“藍莓之鄉”、“北五味原産地”之美譽。
通河縣境內山川秀麗、森林茂密、河湖密布、河水清澈,植被保護較好,環境污染小,森林覆蓋率大,有大森林、大濕地、大江河、大草原之美譽,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在發展休閒度假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基礎。一是森林覆蓋率高。通河境內森林面積42萬公頃,覆蓋率達74%以上,活木蓄積量4000萬立方米,“空氣維生素”之稱的負氧離子濃度達2000—30000個每立方釐米,是一些大城市的千百倍,為黑龍江重要的“天然氧吧”。二是城市空氣品質好。縣內無高排放量的企業,機動車保有量全市最少(21200台),經權威環境部門檢測,空氣各項指標均遠高於國家Ⅱ級標準,全年空氣品質達標數328天以上,主要污染物PM10指標不到國家標準值的三分之一。三是淡水資源豐富。人均水佔有量為全國平均標準的2倍多,松花江流經境內123公里;大小河流27條,泡澤275個,水質清澈;地表礦泉水資源豐富,自涌泉遍佈山林,為億萬年溶蝕而成,富含鈉、鈣、鉀、鋰、鍶等多種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和礦物質,PH值為7.1,鍶元素0.593毫克/升高於國家標準2.6倍,為“鍶型礦泉水”。四是野生藥材品種繁多。野生藥材資源多達123種,佔全國中藥材品種的三分之一,蘊藏量達7000萬公斤,刺五加、滿山紅、黃柏、五味子等保健藥材俯拾皆是。1987年鏵子山採集一株505克特大野生人參,被譽為“世界人參之王”,通河也被稱為參王故里。
河北省武安市榮獲“中國最美自然景觀旅遊城市”
武安位於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地帶,總面積1806平方公里、人口83.7萬,轄22個鄉鎮、502個行政村、1個省級工業園區、2個邯鄲市級工業園區,是邯鄲唯一的縣級市,著名的地方戲曲之鄉、古代冶煉之鄉、中國小米之鄉,有“冀南寶地”、“太行明珠”之稱,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百強”。
武安歷史悠久,距今約一萬多年的“磁山文化”發源於此,是中華民族文明發祥地之一。武安春秋屬晉,戰國歸趙,赫赫有名的蘇秦、李牧、白起都曾被封為“武安君”,西漢初置縣,有2200多年的建縣史,1988年撤縣建市。武安交通便利,自古就是西通“三晉”、東出太行的交通要衝。武安文化底蘊深厚,武安儺戲是黃河流域唯一現存的“戲劇活化石”。武安平調、武安落子兩個地方戲種,被收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武安鐘靈敏秀、人傑地靈,名勝古跡俯拾皆是。自磁山文化、商、周、戰國、直至近現代,儒、釋、道三流並具,文化積澱蔚為大觀,全市現存文物古跡2020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42處。
武安山水風光優美獨特,西部山深林茂,赤壁丹崖,峰奇水秀、風景宜人,孕育了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早在2006年就率先躋身“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武安太行獨峙,洺水雙環,西部地區山深林茂,峻嶺巍巍,又有京娘湖、朝陽湖等大型水面,山水相依、互增秀色,是河北省南部重要的旅遊觀光度假勝地,著名詩人孫寶存在遊覽市域風光後,就留下“水秀青山別洞天,峭壁懸崖復又還,癡翁泛舟畫廊裏,疑是三峽遷武安”的絕美詩句。境內還有晉冀魯豫中央局舊址、軍區司令部、邊區政府、人民日報社舊址等大量紅色旅遊資源。
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開發建設了大批旅遊景區(點),目前擁有七步溝、京娘湖、朝陽溝、長壽村、東山文化博藝園等4A級景區5家,3A級景區3家,2A級景區1家,2015年又成功引進中信産業基金旗下的中景信旅遊投資公司與我市合作開發東太行景區,計劃2020年創建成為我市首家5A級景區,屆時將形成以東太行景區為龍頭,帶動周邊景區形成 “眾星捧月,雁陣發展”的區域旅遊新格局,在國家旅遊局公佈的首批全國鄉村旅遊“千千萬萬”品牌工程名單中,我市11家單位和個人榜上有名,先後榮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礦山公園、青崖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諸多“國字頭”榮譽稱號。還擁有2家省級以上鄉村旅遊示範點,4家邯鄲市級以上鄉村旅遊示範村,5家星級賓館【1家五星、1家四星、3家三星】,以及20家旅行社及分社。
湖南省岳陽縣榮獲“中國最美山水生態旅遊名縣”
岳陽縣地處湘北,瀕臨洞庭湖,總面積2809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總人口72萬,其中農業人口61萬,是一個農業大縣。2017年,完成地方生産總值30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03億元,固定資産投資30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594元、15066元。先後被評為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縣級)、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水産品生産重點縣、全國蔬菜産業重點縣、湖南省經濟強縣、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省級園林城市、市級美麗縣城。
岳陽縣歷史文化悠久。古稱巴陵,西晉太康元年設縣,隋唐置郡,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1983年7月恢復縣建制,縣城由岳陽市區遷至榮家灣。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浩淼八百里,積澱了“先憂後樂、上下求索”的岳陽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商周古遺址、鹿角古窯、淩雲塔等賦予了岳陽縣獨特的文化魅力。宋朝抗金名將牛皋、明朝尚書方鈍等社會名流和劉士奇、王震等革命先輩在這裡留下了光輝足跡與千古佳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毛致用出生於此並在此工作多年,培育了“載人深潛英雄”付文韜、亞運會皮划艇冠軍胡明海等一批傑出英才,是農民歷史學家何光岳的家鄉。
岳陽縣交通便利快捷。這裡毗鄰岳陽市區,距岳陽三荷機場23公里、長沙黃花機場100公里、武漢天河機場200公里,通勤半徑均在2個小時以內;京港奧高速、岳望高速、G107、G240、京廣鐵路、武廣客運專線穿境而過,鹿角港口交匯一湖四水通江達海;地處“長三角”“泛珠三角”兩大經濟圈的重要節點,位於武漢、長株潭、成渝三大綜合改革實驗區的交通循環次中心,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區,長江經濟帶上一顆璀璨明珠。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榮獲“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遊名縣”
鄖西地處鄂西北,北依秦嶺,南臨漢江,三面環陜(與陜西省商南、山陽、鎮安、旬陽、白河五縣毗鄰),一面接楚(東接鄖陽),素稱“秦之咽喉,楚之門戶”,是華中和西北西進東出的“橋頭堡”、古漕運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鄖西有百萬年的人類繁衍史,有兩千年的政權建制史。鄖西史自大禹,契封商國,秦屬钖地,漢置長利,晉改鄖鄉,明成化十二年勅建鄖西縣。境內“上津古城”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上津古鎮曾23次建縣、7次設郡、4次置州,素有“天子渡口·古塞上津”之美譽,2007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鄖西是革命老區,李先念、賀龍、徐向前等先烈曾在此浴血奮戰,1947年解放,是湖北解放最早的縣。經專家論證、史料佐證、實物印證,鄖西的牛郎織女傳説,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在民間成風俗。“七夕在中國,天河在鄖西”,鄖西是織女的故鄉、七夕文化的發源地。“鄖西七夕”被列入國家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七夕文化已被省委宣傳部納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文化建設項目予以扶持。
全縣共分佈景點、景觀100多處,其中自然資源60多處、人文資源20多處,紅色景點20多處。自然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天河七夕文化之鄉、喜鵲之鄉、油桐之鄉,是中國地理標誌産品——馬頭山羊原産地、全國四大杜仲基地之一,是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湖北旅遊強縣。
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榮獲“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縣、中國最佳紅色文化體驗旅遊名縣”
左權縣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東南部,太行山主脈西側,地處晉、冀、豫三省要隘,素有“晉疆鎖鑰,山西屏障”之稱。全縣轄5鄉5鎮,1個城區管委會、1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2028平方公里,總人口16萬。是中國優秀生態旅遊縣和全國紅色旅遊重點縣。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春秋屬晉,東漢末年始置遼河縣,曾易名遼陽、遼州、遼縣等。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129師司令部等150多個機關單位在此駐紮五年之久,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這裡運籌帷幄。1942年9月為紀念在此殉國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易名為左權縣。左權是全國頗具盛名的“歌舞之鄉”,有“萬首民歌千齣戲”之稱,“左權開花調”、小花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全縣現有革命紀念地150多處、名勝古跡44處、自然景點800余處,國家級文保單位5處,省、市級文保單位6處,十字嶺左權將軍殉難處、太行山的雄峻秀麗、紅色文化的深沉厚重、民間文化的多彩多姿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旅遊資源,涵蓋2個主類、9個亞類、34個基本類型,一級旅遊資源12處、二級旅遊資源23處。
河南省汝州市溫泉鎮榮獲“中國最佳溫泉養生休閒旅遊目的地”
河南省汝州溫泉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為發揮其獨特資源優勢,提升城市形象魅力,溫泉以千年曆史為積澱,科學規劃建設,致力打造全旅遊、全生態、全景區的全國特色小鎮。
溫泉鎮,始建於西漢初年,古稱“萬古神湯”、“溫泉神水”;東漢為皇帝遊獵地,隋設溫泉頓及馬牧,唐改稱溫塘,亦稱湯王街。早在4千多年前就有溫泉自然溢出的記載及軒轅黃帝沐浴的傳記,千年來,溫泉鎮秀麗的山水、奇妙的溫泉、淳樸的民風引得歷代帝王后妃、名人雅士紛至遝來,趨之若鶩,流連忘返。
依託綿延千年的歷史文化與溫泉資源,2014年底,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建設溫泉特色商業區的戰略部署;2015年,將溫泉特色商業區確定為全市加快推進的七大園區之一,將溫泉鎮明確定位為汝州市副中心城市;2016年溫泉鎮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農村融合發展産業園,並作為溫泉特色小鎮進行規劃建設,範圍包括整個溫泉鎮和臨汝鎮部分區域,現已批准為副處級單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溫泉經過多方徵求意見,確立了建設“中國健康養生文化城、中原新興旅遊名城、汝州市副中心城市”和“農村融合發展示範區、城鄉一體化建設示範區、特色商業發展示範區”的“三城三區”發展定位。
2016年在中國新旅遊時代品牌推介暨旅遊項目投融資大會上,溫泉鎮獲得了“中國健康養生休閒度假旅遊最佳目的地、中國最具投資潛力旅遊勝地”兩項殊榮。2017年在“推進綠色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推選活動中,我鎮獲得了“中國最美鄉鎮”;在2017年第五屆生態年會暨環保産業政企懇談會中,獲得“全國生態特色旅遊鎮”;在爭創“2017全國百佳生態文明美麗鄉村”推選活動中,我鎮獲得了“中國最具特色魅力鄉鎮”、“全國十佳生態文化旅遊鄉鎮”。
貴州省黔南州荔波縣榮獲“中國最具特色民族文化體驗旅遊目的地”
四川省崇州市街子鎮榮獲“中國最佳康養休閒度假名鎮”
街子古鎮位於成都市西北部,距離成都市58公里,雙流國際機場45公里,崇州市25公里,距離青城山僅8公里,街子鎮鎮幅面積41.18平方公里,古鎮區5.6平方公里,10%是山區,其餘屬平壩。街子全鎮人口3萬餘人。
街子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僅有15.9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街子的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鑄就了古鎮三山競秀(天國山、筆架山、鳳棲山),兩水爭流(泊江、味江)的自然生態景觀。
2005年街子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被評為AAA級旅遊景區、2010年被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成都市“魅力新鎮”、“五大天府古鎮”之一,全國馳名的“蘭花之鄉”。2010年四川“最美古鎮”。2011年“四川十大最具價值旅遊村落”稱號。2013年 “四川十大名鎮”、“全國衛生鎮”、 “四川省省級安全社區建設單位”、2017年街子鎮遊客量達720萬人次。
街子古鎮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史,又被稱之為川西水鄉。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成都市五個重點保護開發的古鎮之一。鳳棲山中深藏有“西川第一天”美譽的晉代皇家寺院“光嚴禪院”、千畝原始森林、以及“華陽國志館”、“茶馬司紀念館”。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榮獲“中國最美海島旅遊休閒度假目的地”
普陀,因佛而生,以海而興,古有“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之譽,今有“漁港景一體,人佛俠一脈”之説。全區共有大小島嶼455個,有居民海島32個;總人口32萬;面積6728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6269平方公里,陸地面積458.6平方公里,是海洋大區,陸地小區。這裡自然稟賦好,生態環境好,人文風氣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區、中國海鮮之都、浙江省首批旅遊經濟強區,浙江省海洋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首批中國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2012、2013、2014、2017浙江年度旅遊發展十強縣、2013中國十大休閒小城、2014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2015年度中國旅遊總評榜年度遊客最喜愛國內遊目的地、首屆長三角十大最美騎行城市,2016年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是“産城融合、景城共生、主客共享”的海島旅遊目的地。
資源稟賦得天獨厚。集中了全省70%的海島品牌旅遊資源,是舟山群島中旅遊資源優勢最為集中和豐富的區域,也是浙江省海洋旅遊資源的核心組成部分。“好空氣”優勢明顯,空氣品質長期位居全國前十;海洋水産豐富,盛産多種名貴經濟魚類;山海景觀綺麗,藍天、碧海、綠島、金沙、白浪為生態環境主色調,存有多種國家珍稀保護動植物;文化積澱深厚,海洋文化、漁港文化、觀音文化等相互交融,形成了個性鮮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
當前,普陀更是疊加了“波音時代、高鐵時代、自貿時代”的發展優勢,在全域旅遊發展的新征途上,足音鏗鏘,向世人展現獨屬普陀的驕人風采。
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榮獲“中國最美鄉村休閒旅遊名縣、中國最佳養老養生宜居宜遊名縣”
平陸地處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地帶,是山西的南大門、“61個階級弟兄”故事發生地、中國大天鵝之鄉、中國十佳最具投資潛力文化旅遊目的地、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縣、中國楹聯文化縣。全縣轄6鎮4鄉1區,228個行政村,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5萬人,國土面積117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境內山垣溝壑縱橫,地形地貌複雜,素有“平陸不平溝三千”之稱。
平陸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堯、舜時期的許由、巢父,商王武丁時期的宰相傅説,春秋時期的宰相百里奚等許多名人軼事流芳百世;“伯樂相馬”、“中流砥柱”、“按圖索驥”、“虞芮讓畔”等歷史典故膾炙人口;古鹽道、地窨院、黃河槽運、棗園壁畫等文物勝跡輝映史冊,具有熠熠生輝的文化優勢。
平陸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是山西面向中原,輻射全國的開放“窗口”。平陸與河南三門峽市一河之隔、一橋相連,運三高速、蒙華鐵路、209國道橫貫南北,隴海鐵路、鄭西高鐵三門峽站、同蒲鐵路、大西高鐵運城站及運城機場近在咫尺,與鄭州、洛陽、西安形成“一小時經濟圈”。尤其隨著中原經濟區、山西綜改試驗區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三大政策效應的重復疊加,處在“三區”中心的平陸將在機制體制、項目佈局、人才引進、資金扶持等各個方面得到更多的優惠支持,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平陸礦産豐富,品質良好,是産業聚集、頗具潛力的開發“寶地”。已探明的礦藏有煤、鋁礬土、石膏等26種,總儲量30億噸以上,其中煤遠景儲量8.4億噸,鋁礦遠景儲量1.16億噸,具有礦藏富集的資源優勢。
平陸依山傍水,氣候溫和,是發展種植養殖業的天然“農場”。北依條山,南臨黃河,地處山水之陽,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2272小時,氣溫14℃左右,降雨量達600—700毫米,無霜期長達238天,沿河和沿山平均溫差3—5℃,有“沿河到沿山,十里一層天”之説。百合、屯屯棗、水化柿、煙葉等特色農業頗具盛名;紅富士蘋果多次獲得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山東省商河縣賈莊鎮榮獲“中國最具特色旅遊休閒度假名鎮”
在溫泉生態之城、鼓子秧歌之鄉商河縣的西部,一座生態綠色、産城融合的現代化鄉鎮正迅速崛起,他就是“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鎮”、“國家級産城融合發展示範鎮”——商河縣賈莊鎮。
賈莊鎮地處商河縣西部,距離縣城9公里,距離濟南市區約50公里,位於濟南半小時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之內,G2新京滬高速和國道340線在鎮駐地交匯。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交通運輸迅捷方便,西與臨邑搭界,東與許商街道辦事處相鄰,南與玉皇廟鎮毗鄰,北與懷仁鎮和張坊鎮接壤,面積109.2方公里,人口約5.5萬。
近幾年來,賈莊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市縣各級部門大力支持下,賈莊鎮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已獲得“國家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級産城融合發展示範鎮”、“中國最美鄉鎮”、“國家級衛生鎮”、“山東省旅遊強鎮”“全省百鎮建設行動示範鎮”等眾多榮譽。該鎮確定了“東跨西控,南擴北優”的空間發展方向,建成以苗木花卉、紡織加工、石油開採和機械電子製造為主導的濟北溫泉旅遊名鎮。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榮獲“中國最具特色鄉村體驗旅遊名縣”“中國健康養生休閒度假旅遊最佳目的地”
涉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邊陲,冀、晉、豫三省七縣(市)交界處,北抵京都,南及中原,被譽為“秦晉之要衝,燕趙之名邑”,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漢始置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屬千年古縣。同時,清漳河貫穿全境,涉縣又因涉水而得名。1509平方公里的涉縣大地,巍巍太行是其脊梁,朗朗沃野是其胸懷,滔滔漳水是其血脈。這裡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遊,是八百里太行最綠最美的地方。媧皇宮活樓吊廟,巧奪天工;中國太行紅河谷,旅遊名片;五指山天然氧吧,奇特險絕;勝利湖碧波盪漾,鳥語花香;莊子嶺紅葉峽谷,層林盡染;中南部旱作梯田,全球遺産。
這裡旅遊資源豐富、産業基礎紮實。古有“九景十八峪”所稱,今有“露天博物館”之美譽,是河北省八大風景名勝區之一。全縣有三大項、八十三類、共計2600多個旅遊單體資源。擁有太行紅河谷、青塔湖、王金莊三大旅遊片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家、4A級景區2家,其他景區景點近百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是北方地區知名的旅遊資源大縣。
秀麗的自然風光是上天對涉縣的恩賜,而厚重的文化底蘊更是歷史的垂青。早在舊石器時期,涉縣就有人類活動,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華夏祖廟,人類始祖,女媧在此建都,成為媧皇故里;媧皇宮之精髓,摩崖刻經,北齊建造,實屬罕見,天下第一之壁經群;“女媧祭典”,首批非遺,全國五大祭祖大典之一;韓王山,峰巒疊嶂,韓信點將,屯兵於此,千古傳誦;八路軍一二九師,紅色赤岸,130處革命遺址,遍佈全縣,譜寫了八路軍轉戰太行、進駐涉縣六年,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壯麗詩篇;左權將軍,一代名將,十字嶺上,為國捐軀;美麗後池,涌現新愚公,演繹精神傳奇。這裡有“哲人奇士、三科第一”的唐代少年狀元孫逖;有宋代時期陳鹹、陳寅父子雙進士,抗金兵戍城池,舉家28口為國捐軀的滿門忠烈;清代探花趙鴻舉,一生南征北戰,70歲戰死沙場,帶民兵智俘400多名國民黨士兵的太行區一等殺敵英雄樊四的,救治八路軍戰士50多名傷病員的八路軍的母親——李才清;還有時代先鋒——全國優秀組工幹部王彥生……眾多的涉縣名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記。《粉碎C號行動》《艷陽天》《感恩》等經典力作,奏響了涉縣人民淳樸向善、頑強不屈的英雄讚歌。2015年,在央視熱播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太行山上》也拍攝于涉縣。涉縣還是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民主法制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美麗中國”十佳旅遊縣、中國最美休閒度假旅遊名縣等,擁有30多項國家級榮譽,蟬聯全國雙擁模範縣五連冠,連續八次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媧皇宮風景名勝區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屬冀南地區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榮獲“中國最美鄉村休閒旅遊名縣”
霍邱,古稱蓼國,至今有1400多年曆史。地處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總人口166萬。霍邱不僅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資源豐富,交通便捷,而且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是個宜居宜業宜遊的風水寶地。國家4A級風景區臨淮崗水利樞紐工程,五閘一線串珠,巍然屹立起“淮河第一閘”的雄姿。道教聖地安陽山,是三霄娘娘修煉的道場,四百年來香火不斷,每年農曆10月15日廟會香客達十余萬眾,名冠三省十縣,充滿傳奇。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氏莊園,是全國聞名的四大地主莊園之一,三宅十二院,雕梁畫棟,氣勢恢弘。千年古陂水門塘,為楚國令尹孫叔敖治水安瀾的史跡,似人間瑤池,綠島棋佈,飛鳥翔集,如臨仙境。
近些年來,霍邱鄉村旅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星級農家樂、休閒農業示範點,星羅棋佈,隨處可見。沿著縣內105國道和310省道,由南向北分佈著金沙灣生態莊園、恒興生態莊園、黃橋家庭農場、金滿園山莊、明清生態園等星級農家樂和鄉村旅遊示範點,風格獨特,各展其長,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尤其是最具霍邱特色的美食,如傳統八大碗、紅燒肉、賴壺燒雞、臘肉黃鱔、清燉淮河汪丫魚等,選料考究,做工精細,色香味俱佳,吃後唇齒留香,回味悠長。
全縣擁有中高檔賓館40多家,其中三星級以上3家,星級農家樂20余家,旅行社10家。霍邱的柳編工藝品,融柳、藤、草、竹編工藝于一體,設計新穎,款式多樣,工藝精湛,馳名中外,被列為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遠銷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臨水牌系列白酒,古為貢品,現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窖香濃郁,入口綿甜,深受遊客青睞。笨蛋、芡實、灃蝦、銀魚、小磨麻油、龍翔牌鵝肝醬等土特産品,琳琅滿目,質優價廉,均為廣大遊客的珍愛之物。
素有蓼國故地、淮畔明珠、文藻之鄉、皖西鋼城之美譽的霍邱,真誠期盼各界朋友大駕光臨,觀賞渾然天成的自然風光,感受獨具魅力的淮河風情,體驗新奇別樣的古蓼文化。熱情好客的霍邱人民歡迎您的到來!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榮獲“中國最美山水生態旅遊名縣、中國最佳美食文化旅遊名縣”
大化瑤族自治縣成立於1988年10月,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由當時河池地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以及南寧地區馬山縣的邊緣結合部組成,縣人民政府駐大化鎮。大化水陸交通便利。水路上溯可達雲、貴等省,順流可抵粵港澳等地,是西江上游的水上門戶。公路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僅130多公里,目前已開通高速和二級路。僅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大化縣古為百越之地,秦屬桂林郡地,漢元鼎六年劃入定周縣,五代十國時統屬宜州地,宋歸右江道,元屬田州路,明清時隸屬思恩府,民國和解放後分屬都安、巴馬瑤族自治縣和馬山縣。 全縣總面積2716平方公里,轄13鄉3鎮的155個行政村和3個居民社區。現有人口44.9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7.66萬人,庫區人口10.7萬人,瑤族人口9.56萬人,是一個集“老、少、山、窮、庫”于一體的國家新時期開發扶貧重點縣。
大化的縣情,根據區位、資源、歷史、文化、民風等因素可歸納為“五區七鄉”。“五區”:一是革命老區,是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革命家戰鬥過的地方;二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瑤、壯等少數民族佔全縣總人口的92.33%;三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山區,石山佔全縣總面積的90.1%。是全國592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全縣共有119個村被確定為扶貧開發重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