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需政策支持技術支撐
來源:中國環境報  |  2022-04-26 13:18:00

  近日,在《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城市管理髮展規劃》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馮可梁介紹,“十四五”期間,北京市新建民用建築全面落實節能設計標準,大力發展高星級綠色建築、推進超低能耗建築示範、開展公共建築節能綠色化改造、推廣綠色建材應用。

  另外,“無廢城市”試點深圳擬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深圳經濟特區綠色建築條例》。而今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十四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規劃》聚焦綠色建築發展,去年生態環境部會同多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五大重點領域中,也提到在建築領域採取有針對性措施。

  綠色建築將成為推動“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發力點。

  建設“無廢城市”需大力發展綠色建築

  此前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要開展建築垃圾治理,提高源頭減量及資源化利用水準。

  “對建築行業而言,‘無廢’意味著全過程、全範圍的減少消耗、降低排放,在城市建設階段中減少資源消耗,或者循環使用材料,在建築使用階段減少日常消耗,在報廢拆除階段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持續推進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吳景山説。

  建築業作為三大用能終端之一,綠色轉型尤為重要。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副會長倪江波表示,建築運行約佔全國碳排放量的21%,佔整個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的90%。因此要落實“雙碳”目標,著力點應在大力發展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低碳建築、零碳建築上。

  那麼綠色建築應該具備哪些特點?《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50378-2019)(以下簡稱《標準》)給出了答案:即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等五方面。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産業化發展中心綠色建築發展處高級工程師宮瑋對此進行了解讀:

  在安全耐久方面,《標準》對採取通用開放、靈活可變的空間設計,建築結構與管線分離、耐久性較好的結構和裝飾材料應用等提出明確要求,可以提升建築適變性,儘量減少因建築結構空間改造和維護産生固體廢棄物排放。

  在資源節約方面,《標準》涵蓋裝配式建築、全裝修等綠色建造方式推廣和綠色建材應用,對推廣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和産業化建造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築垃圾排放水準,並推動可再循環材料利用,帶動建造垃圾回收利用産業鏈發展。

  在生活便利方面,《標準》對運營階段綠色理念宣傳要求進行了明確,有利於引導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收集處理等工作開展,減少固體垃圾排放。

  出臺政策支持綠色建築建設

  在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任勇表示,2019年以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順利完成改革任務,達到預期成效。

  那麼目前“無廢城市”綠色建築建設總體情況如何呢?根據梳理,記者發現相關政策條例存在一些共性。

  推動綠色建築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深圳經濟特區綠色建築條例》是全國首部將工業建築和民用建築一併納入立法調整範圍的綠色建築法規,從建築全壽命週期視角展開,明確將綠色建築的規劃、建設、運行、改造、拆除全過程活動納入法規調整範圍。

  “江蘇、浙江、河北、遼寧、內蒙古、安徽、福建、河南、山東等其他‘無廢城市’試點地區所在的省(自治區)均發佈了綠色建築條例或政府令。”宮瑋補充道。

  針對新建建築,各“無廢城市”均要求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並不斷提升綠色建築發展水準。

  雄安新區要求規劃範圍內的城鎮新建民用和工業建築全面執行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準,新建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築執行三星級標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國率先開展綠色工業建築集中示範區建設,要求新建工業建築全部達到綠色工業建築標準要求,將綠色建築推動從民用建築向工業建築領域拓展。

  同時,各“無廢城市”以財政獎勵方式為主,探索多種形式推動綠色建築建設。

  江蘇省徐州市印發《2021年度綠色城市綠色建築運行標識項目獎補標準》,對獲得綠色建築標識的2萬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築或8萬平方米以上居住建築按照不同星級給予獎勵。

  “基於目前各地財政獎勵資金有限,實際可享受優惠政策項目較少,部分地區如安徽省銅陵市等地在綠色建築條例中明確對綠色建築項目給予貸款利率優惠等綠色金融支持政策。”宮瑋説。

  為保證綠色建築項目建設品質,各“無廢城市”根據所在省(自治區)要求持續加強過程管理。

  江西省瑞金市將綠色建築工程施工品質驗收納入建築節能分部的專項驗收,明確建設單位為綠色建築與節能工程品質的第一責任單位。

  創新驅動,大力推動綠色化改造

  在談到建築領域如何落實“雙碳”目標時,吳景山坦言:“在現有政策的慣性情景下,建築行業的碳達峰時間為2040年。如果要實現2030年建築碳達峰目標,就預示著,要提高建築能效水準,優化建築用能結構,部署並推動建築領域節能減碳重點工作。”

  然而,目前傳統的建築模式已難以滿足“雙碳”要求,創新科技發展是大勢所趨,建築業也要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相關技術創新發展層面,據北京建工資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李爍介紹,其公司的核心技術——建築垃圾原位處置技術、模組化處置技術于2019年入選生態環境部“無廢城市”首批先進適用技術。另外,在宮瑋看來,應加強兩個領域技術融合發展,例如在“無廢城市”標準中明確綠色建築指標要求,在綠色建築標準中加強建築垃圾固廢減少和再利用技術要求等。還要加強綠色建築碳減排量計算方法研究,實現技術聯動發展。

  “重建設、輕管理”是當前綠色建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對此,宮瑋建議推動物業服務與綠色建築運行管理要求深度融合,積極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化服務模式,開展綠色建築後評估,建立綠色宣傳教育制度。

  為大力推動綠色化改造,充分發揮綠色建築經濟環境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宮瑋認為,應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推動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充分提升既有建築安全耐久、資源能源節約水準,減少既有建築領域固體廢棄物排放。

  而在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中,“上海市寶山區裝修垃圾項目是高資源化率裝修垃圾資源化項目,資源化率達85%以上;上海市閔行區華漕再生資源化利用中心項目,是建築垃圾領域多元化協同處置項目,也是國內建築垃圾領域規模最大的設備集成項目。”李爍説。(記者 尚玉)

編輯:鄭思雯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