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方式多元化、完善高校招錄 高考改革塑造未來教育
2023-06-07 17:23:11來源: 科技日報

  高考改革正在塑造未來教育

  2023年全國高考已開啟。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如今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高考改革的腳步一直未停。在對未來教育的塑造過程中,高考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6月7日,2023年全國高考啟幕。今年高考的報名人數為129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在之前召開的2023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視頻會上,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曾強調要深化高考綜合改革,進一步打好高考改革的“攻堅戰”。

  高考常被稱為“指揮棒”,這意味著高考制度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正因如此,高考制度的變革會引發萬千考生、教育工作者,以及廣大群眾的深切關注。在對未來教育的塑造過程中,高考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考改變中小學教育模式

  從1952年我國建立全國統一的考試招生制度以來,我國高考改革從未停止步伐。

  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頒布,標誌著我國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經有29個省份分5個批次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在考試內容、形式、招生錄取方式等方面實施了系列改革舉措。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王新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近年來的高考改革舉措從多個方面改變了中小學的育人模式。

  “以教學內容為例,2020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發佈《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對中小學要教什麼、怎麼教、怎麼考提出了新的要求。過去的教學內容更多以知識記憶為主,但在新高考改革的引導下,教學內容將更加聚焦核心素養。這對我們加強教研力量,加強對中小學教師的培養培訓也提出了新要求。”王新鳳説。

  改變過去單純對知識或者能力的考查,聚焦核心素養考查,是新高考從“知識導向”向“素養導向”轉變的具體體現。作為主要改革舉措,新高考實施選擇性考試科目設置,形成了“3+3”“3+1+2”兩種考試科目組織方式。

  在選擇性考試科目設置下,新高考改革省份高中學校形成了大走班、小走班等不同的選課走班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過去固定行政班級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

  隨著“走班制”一同出現的是分大小班上課的教學形式,講座式的短線課程實施大班制,研究型的課程實行小班制。在新高考制度激勵下,高中的教學模式變得更接近大學。

  招考方式更加多元化

  新高考改革政策出臺之前,社會輿論對高考改革的呼聲強烈。此後我國啟動多項改革措施都是為了破解“唯分數論”,實現多把尺子“量”人才。

  綜合素質評價是新一輪高考改革的亮點之一。新高考提出規範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將過程評價結果納入招生錄取參考。高中學校建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準、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

  新高考改革省份特別重視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導向作用,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除了強化過程評價,新高考還推出了“兩依據一參考”的綜合評價招生模式。即高校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進行擇優錄取。

  上海、浙江等新高考改革省份在部分試點高校實施了綜合評價招生。例如,浙江大學採取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錄取分數線,是以高考成績乘85%,學業水準考試成績乘5%,面試成績乘10%綜合計算出來的。

  王新鳳介紹,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對浙江高校綜合評價招生錄取學生的跟蹤評價來看,綜合評價招生的學生高考錄取成績雖低於統一高考學生,但表現出較好的學業潛力、專業認同、綜合素質,學習適應性總體較強。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以教育評價改革牽動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未來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高校招錄方式正在完善

  隨著高考改革不斷推進,“高考加分”“錄取批次”等膾炙人口的名詞正在褪去其舊日的濃重色彩。新高考減少和規範考試加分,逐步取消錄取批次,實施平行志願招生錄取辦法,增加了高校與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

  “總體來説,社會各界對新高考招生錄取方式的改革措施認同度比較高,改革比較平穩,以高考實現科學選才的目標達成度也比較高。”王新鳳説。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志文表示:“高考並不是唯一的評價人才機制和選拔人才渠道。培養科技創新人才需要尊重學科特性,充分考慮到拔尖人才的特殊性,為他們打開各種選拔通道。”

  教育部從2003年開始實施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即實施自主招生政策。2014年以來,我國提出規範自主招生,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核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後進行。2020年,教育部頒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將基礎學科拔尖學生的培養與招生選拔統籌考慮,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為國選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道路上,高考依然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雖然人們都説高考是根‘指揮棒’,但教育變革不能只靠高考改革。”陳志文認為,教育變革仍需要全社會各個領域的共同努力。

  對於高考改革對未來教育的塑造作用,王新鳳同樣提出了展望:“高考改革是持續性、長期性、系統性、發展性的過程,其效果需要經過更長時間檢驗。隨著高考綜合改革在全國範圍內的推進,再加上教育內外環境複雜性和教育系統內部改革難度的增加,提高高考制度的科學性和公平性依然任重而道遠。”(記者 孫明源)

  【相關連結】

  教育部多舉措護航2023年高考

  新華社訊 (記者 王鵬 徐壯)記者從教育部獲悉,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291萬人,比去年增加98萬人。

  為嚴厲打擊考試舞弊,教育部會同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開展打擊作弊專項行動,將防範手機作弊作為重中之重,多措並舉,綜合施策,指導各地強化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嚴格入場安檢規範,強化考場監考巡考,嚴厲打擊利用手機等通信設備作弊行為。對於在高考中存在作弊行為的考生和人員,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堅決維護高考的公平公正。

  與此同時,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等部門,指導各地深入總結以往經驗做法,堅持科學精準防疫,精準落實“乙類乙管”等要求,完善方案預案,針對不同考生情況分類設置考場,備足備用考場和工作人員,做好考生和工作人員考前健康監測,細化防疫措施,及時發佈考試防疫要求。

  為優化考生服務,全力保障溫馨高考,教育部會同中國氣象局等部門密切分析高考期間發生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等信息,指導各地進一步完善預案,確保能夠及時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指導各地進一步做好治安出行、食宿衛生、噪音治理等方面的綜合保障。為全國近1萬名各類殘障考生參加考試提供合理便利。

  教育部還會同國家教育統一考試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繼續開展“2023高考護航行動”,指導各地集中開展“清理互聯網涉考公眾賬號”“點亮權威考試招生機構官網標識”等多個專項行動,積極營造良好考試環境。

  同時,指導各地各高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心組織考後高考志願填報專項諮詢服務活動,多渠道、多方式為考生和家長提供政策解讀、信息參考和諮詢服務。充分發揮中學主渠道作用,加強高三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政策培訓,為考生提供更多針對性的優質服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