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希望自己的下一個角色跟之前的有所不同,盡可能多地去體驗不同角色的人生,這次的高大霞就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提到佟麗婭,優雅、溫婉、端莊是她的關聯詞,然而她並不希望自己被所謂的標簽所禁錮。
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電視劇頻道黃金強檔劇場熱播的《霞光》,讓觀眾看到了佟麗婭端莊大氣外的另一面。劇中,佟麗婭飾演的女主角高大霞是一個堅毅熱血信仰堅定的“老革命”,但在這個人物身上,並沒有固化形象中革命英雄的樣子,而是充滿著喜感、“彪”氣、粗線條以及尋常人物的小缺點,是劇中獨一無二的大女主式的“小人物”。
是“大女主”也是“小人物”
《霞光》以1945年到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的“特殊解放區”大連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高大霞和留蘇青年傅家莊(陳昊 飾)等人,為實現共同的革命目標,堅定不移地投身到殘酷的對敵鬥爭中的故事。
“這是一部反套路、喜劇結構的年代戲。相比類似題材的作品,它著重刻畫平凡小人物對黨的熱愛和忠誠,普通且鮮活,生動地展示了發生在小人物身上的驚險又有趣的故事。”這讓佟麗婭産生了極大的興趣和新鮮感。
“它給我最大的新鮮感就在於裏面的人物都非常的接地氣。”佟麗婭強調道。劇中的高大霞,全無大女主的傳奇與神勇,反而集“彪”“愣”“癡”于一身。作為一名“戰功赫赫”的前抗日放火團成員,她總把功績挂在嘴上,甚至一度愛上了演講,到處作報告;雖有著豐富的革命鬥爭經驗,但在生活中,卻又時常顯出莽撞衝動的一面。而正是這些細碎真實的“不完美”,拼湊出的高大霞生動而鮮活。“她非常立體,這主要是源於她的群眾特性,既有‘老革命’人該有的機警,面對敵人有自己的判斷,也會在生活中偶爾迷糊,是一個讀書不多但有自己小智慧的人。”
可以説,在佟麗婭的演繹下,高大霞如同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鄰家女孩,帶著勃勃生氣,笑意盈盈地走進了觀眾心裏。在她為革命事業燃燒奉獻自己的火紅年代裏,有痛擊敵人的光輝與榮耀,也有被誤解的挫敗與苦悶。但無論是何境遇,她都始終保持昂揚的姿態,釋放著自己的光和熱。
是“女英雄”也是“恨嫁女”
在高大霞的“火紅”年代中,愛情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生動篇章。作為一個31歲的老革命, “恨嫁”成了其別樣的性格側面,也為劇作的輕喜風格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劇中,一心想要找個“又帥又有資歷的老革命”的高大霞,原本十分中意留蘇歸來的青年才俊傅家莊。為了“脫單”,她甚至直接開啟“自薦”模式,在公交車上強勢表白。而傅家莊面對高大霞的“一記直球”,只能想盡辦法躲避。隨著高大霞的組織關係被敵人燒燬破壞,看到她在受盡冤屈和猜忌的情況下還能忍辱負重樂觀向上,傅家莊逐漸對其有所改觀,陪伴著她度過了人生中最難挨的一段歲月。“其實他們倆是雙向的陪伴者,”佟麗婭補充道,“在當時那個比較動蕩的年代,能遇到一個和自己信念一致、思想一致,還能時刻與自己相互扶持的人是很不易的。所以他們在遇見對方後就變成了這條未知路上堅定的陪伴者,互為對方的精神支柱。”
在佟麗婭眼中,如果説高大霞代表著“紅色”,那麼傅家莊代表的就是金色,“因為霞光除了紅色還有金色”。正如兩人之間的情感狀態,“金紅相依”,從敵對、互不信任走到了彼此依賴、相互愛慕。
是“知性女”也是“一根筋”
在觀眾眼中,佟麗婭柔美知性,似乎與大大咧咧、風風火火的高大霞並無相似之處,但在佟麗婭看來,高大霞的直率爽朗與自己不謀而合,“她膽大心細,願意嘗試,不拘小節,遇到困難第一時間尋找解決方法,這些和我本人還挺像的。” 而在導演毛衛寧心中,佟麗婭也是高大霞一角的不二人選,“接到這個劇本,腦海裏跳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她。拍完《平凡的世界》後,我們雖沒再合作,但經常見面經常接觸,我能感覺到她身上那種少數民族的爽朗勁兒,像男孩子的性格,很接近高大霞,所以我就非常希望她能來嘗試一下。”
開拍前,毛衛寧就角色和佟麗婭進行了多次討論。他要求佟麗婭丟掉一切的“偶像包袱”,以外放的、富有張力的行事坐臥,去詮釋高大霞的軸、愣、直、虎。“這種塑造有時候是要去突破自己的,我跟她聊的是不能有偶像包袱,高大霞絕對不會像你那麼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有文化有修養。她是一個東北姑娘,爽朗,一根筋幹革命,這些都是需要靠表演來塑造的。之前的田潤葉,則是另一種性格。但我覺得佟麗婭做到了,作為一個演員她塑造了兩個全然不同的形象。”
為此,佟麗婭從學習大連方言開始,“哈酒(喝酒)”“個樣人(討厭)”“血受(好吃)”“散了吧(算了吧)”……一點點尋找摸索,重塑人物。(記者 楊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