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錦繡》“土味”製作還原農村脫貧史
來源:北京晚報  |  2022-11-21 11:20:15

《山河錦繡》“土味”製作還原農村脫貧史

  一口方言,一臉黃土,正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山河錦繡》憑藉寫實劇情和接地氣的人物塑造,首播即拿下實時直播關注度第一。這部電視劇也成為繼《山海情》之後,又一部帶著泥土氣息反映時代畫卷的西北地區脫貧攻堅劇。

  時間跨度長達30年的《山河錦繡》將故事投射和濃縮在一個國家級貧困村的艱辛脫貧過程之中。“真”和“暖”是《山河錦繡》的創作方向,電視劇在創作上走進了生活深處,真實還原了當年農村的生活狀態,比如劇中呈現的三十年前農村的“換親”陋習,比如結婚時一隻活羊就是厚禮,而一鍋羊湯就能讓村民們抵不過誘惑而放下多年宿怨。沒有豐富的創作積累和體驗,寫不出這麼細緻的生活場景。

  劇中,李乃文扮演村支書趙書和,人物正直倔強、豪爽仗義、達觀堅韌,家鄉的貧困落後是他個人感情、生活上刻骨銘心的隱痛。王雷飾演的國文思維縝密,有大局觀念。作為山南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國文對泥河鄉貧困村這個“第二故鄉”懷有濃重的鄉情和責任感。胡明扮演的村主任柳大滿能言善辯、世故精明、急功近利。看重經濟利益的柳大滿容易喪失原則,常與趙書和發生衝突。面對兩個兄弟的對立,國文左右為難,但往往能用智慧化解。劇作用真情和暖意講述三兄弟之間的糾葛,人物鮮活,故事飽滿。

  《山河錦繡》開篇就是大量反映上世紀九十年代西北農村貧困的劇情,劇中最出彩的是原汁原味的陜人陜語,活靈活現的“土味”人物,讓人聯想到去年播出的脫貧攻堅劇《山海情》。《山河錦繡》以陜南地區為原型,為了保證真實度,選取的演員絕大部分是西北籍。《山河錦繡》中的演員尤其是眾多貧困群眾的扮演者和《山海情》《裝臺》中的演員高度重合。這些西北籍演員憑藉豐富的肢體動作和風趣幽默的語言,在表演上搶盡風頭,賦予作品生動的煙火氣。

  《山河錦繡》在製作上全方位地追求真實。劇中每個演員都是“灰頭土臉”,風吹日曬的皮膚、黃斑遍佈的牙齒、充滿歲月風霜感的服裝……從拍攝片花可以看出,演員們的造型直接“武裝”到了牙齒,來了個“黃牙粧”。劇中大量的實景拍攝還原了年代感,劇集開篇講述了半山村遭遇泥石流,全體村民連夜冒雨轉移,這場山地實景拍攝的雨中大戲拍出了真實震撼的受災轉移效果,讓觀眾感同身受。

  作為一部史詩般展現脫貧攻堅歷史的作品,《山河錦繡》通過細膩生動的影像、極具質感又貼近生活的服化道、特點鮮明的方言對白,最終讓劇作呈現出極高的還原度,讓觀眾重回那個充滿激情的建設年代。(邱偉)

編輯:劉欣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