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由時代出題,構建主題與故事交相輝映的藝術新貌
2022-10-13 09:29:16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圖為《大考》劇照

  為了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2022年重大主題電視劇再次迎來創作高峰期,《人世間》《警察榮譽》《大山的女兒》《幸福到萬家》《麓山之歌》《底線》《大考》《我們這十年》等劇相繼熱播,成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觀和“找準主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具體要求的生動實踐,形成重大主題電視劇主題與故事交相輝映的藝術新貌。

  重大主題與類型題材交融建構精彩豐富的故事世界

  相較前幾年聚焦黨史的創作取向,2022年重大主題電視劇通過將作為觀念意涵層面的“主題性”與産業實踐層面的“類型化”實時縫合,鍛造出主題性創作內部系統的多樣敘事能力,建構起精彩豐富的故事世界。

  2022年重大主題電視劇由時代出題。基層工作直接關係到黨“為人民服務”承諾的實踐效果,區別於傳統警察形象的英雄化塑造模式,《警察榮譽》將鏡頭對準基層民警群體,在日常民生矛盾糾紛中著墨出基層“調解員”的社會服務職能;《三泉溪暖》《春風又綠江南岸》《大山的女兒》重點刻畫基層幹部如何帶領群眾脫貧攻堅、實施農村改革的故事,在基層幹部之間、幹部與群眾之間、群眾與群眾之間等矛盾關係中展現“群眾利益至上”的工作觀念。重工業行業的改革轉型通常和中國現代化的發展程度同構,《麓山之歌》在重工業從“製造”到“智造”的轉型陣痛中,以工人、科研工作者、企業家之間的互動勾勒出一個時代的橫截面,生動描摹出技術與人、技術與國家千絲萬縷的時代命題。除此之外,紀念香港回歸25週年創作的《獅子山下的故事》,以極其鮮明的區域文化特色與人文情懷,傾訴著港人回歸的心路歷程,以及香港與內地同根同脈的中華情。

  2022年重大主題電視劇實現了主題性創作的類型化表達。現實主義劇集採用“以小見大”敘事模式,展現不同時代下的“平民史詩”。《人世間》將新中國發展的50年曆史鋪展為時間軸,以“周家三代”和“六小君子”的命運沉浮為切入口,揭示出人物命運與時代變革相互映照的共振關係。《幸福到萬家》通過聚焦女主角何幸福的成長脈絡,著重探討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法治建設的階段性成果。其中對“新農村”與“舊秩序”間結構性矛盾的多重碰撞的展現,勾畫出現實主義批判性與真實性統一的創作風格。職場與家庭題材長期是國産劇中雅俗共賞的熱門故事類型。《底線》告別以往模式化的精英律政劇而以基層法官的工作與生活為故事起點,通過懸疑緊湊的敘事方式,在重大案件與民事糾紛的敘事穿插中展現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勇氣與決心。《大考》作為一部非典型意義上的家庭教育題材劇,將“高考”放置於新冠疫情的特殊時空語境中,通過家長、學生、教育工作者眾志成城,共同攜手戰勝疫情與洪災的雙重“大考”,由此超越了家庭教育題材的價值書寫,達成與國家、社會同頻的現實走向。

  典型人物與眾生群像互存塑造集群多樣的角色形象

  重大主題電視劇在塑造典型人物時,一般採用在宏大的故事篇幅中填充多條人物和線索關係,並匯聚到高度統一的主題之下,最終形成典型人物與人物群像共存的角色創作模式。在2022年重大主題電視劇的創作中,尤為重視對代際化群像、去身份化群像的關係描繪,實現典型人物由個體化塑造向集群化打造的創作轉型。

  在家庭代際層面,重大主題電視劇以倫理精神傳承折射時代發展變遷,凸顯家庭群像敘事的故事張力。《大考》將家庭空間延伸至多維外部空間,以“常態化”高考和“突發性”疫情及洪災,構築社會全場域的群像敘事關係,凸顯出當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新型社會關係。在社會職場層面,“師徒模式”的群像敘事凸顯自髮式的職場代際模型,對建構社會公共空間的良性互動具有現實參照價值。《警察榮譽》以八里河派出所為敘事坐標,描寫了李大為、夏潔、楊樹和趙繼偉四位新警員,與王守一、陳新城、曹建軍等老警員組成傳幫帶師徒關係,在新老民警間火花四濺的群像故事中,勾勒出基層民警接地氣的工作質感和充滿煙火氣的市井百態。《底線》同樣圍繞老中青三代法官梯隊展開敘事,其中立案庭庭長方遠與員額法官周亦安的“師徒檔”,通過攜手迎接來自法律、道德、人性複雜關係的多重考驗,全景深描寫基層法院內部體系,展示法官職業精神的代際傳承。

  《大山的女兒》《高山清渠》等英模劇通過“英雄”的去身份化過程,還原英雄作為故事群像中的普通一員,進而填補英雄模範與人民群眾的精神區隔。《大山的女兒》主角黃文秀在現實生活中已經被命名為“英雄”,全劇在講述黃文秀先進個人事跡時,並不是對已知人物故事素材的繁複堆砌,而是通過將黃文秀一系列的行為、實踐合理化、生活化,例如她選擇回到百坭村成為一名基層公務員,是緣于她曾經也受到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同時,劇中也在相應段落鋪敘黃文秀作為普通青年女性,初到百坭村與村幹部發生衝突時的委屈;得知父親患癌時的失控情緒。尤為驚喜的是,全劇對農佔山、蒙昌龍、蘭雙應、黃元軍等人物群像的生動刻畫,延展黃文秀作為“英雄”形象的生活弧光,最終奏響去身份化“平民英雄”的讚歌。相比黃文秀,《高山清渠》中主人公黃大發開篇就烘托出不同常人的傳奇性,但在之後找水、遷墳、懸崖鑿石、補漏等一系列事件之後,黃大發普通農民的“成長”過程躍然熒屏,特別在橫跨數十年的故事時空中,黃大發與徐宏良、許懷春、關成瑞父子正反面人物群像的互動,使得其“英雄”身份逐漸具有歷史的縱深感和日常的平凡性。

  時代意識與地域記憶聯結凸顯一體多元的文化表達

  近幾年,重大主題電視劇創作有意識地呈現中國地域文化的多元豐富性,出現了《山海情》這樣的精品。2022年重大主題電視劇繼續深挖地域文化的價值空間,通過選取不同區域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強化傳統記憶與時代意識的情感聯結,不僅凸顯主題性電視劇的文化表意功能,同時還為新時代電視劇的創作帶來歷史質感。

  一方面,多部作品積極打造區域文化符號,構建系統性的文化品牌矩陣,進一步擴大區域文化的全國影響力、輻射力。《運河邊的人們》《三泉溪暖》《衚同》等主題性作品以區域典型的標識物與意象架構起整部劇的故事走向。《運河邊的人們》以大運河為故事背景,圍繞大運河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申報世遺等核心事件,全景展現新時代下大運河兩岸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流動的運河文化在今昔的時空轉瞬中,傳承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記憶。《三泉溪暖》充分展示出齊魯鮮明的地域風情,通過對龍山黑陶、鐵藝非遺産業、山東快書、山東琴書等文化符號的描摹,展現著山東美麗鄉村轉型振興的勵志故事。《衚同》著力挖掘以“衚同”為軸心的老北京地域風土人情,同時“衚同”也見證北京基層居委會三代女性愛崗敬業,紮根人民群眾的奉獻故事。

  另一方面,重大主題電視劇在地域空間的敘事策略上,除發達地區外,也深入欠發達的省份區域,在“傳統”與“現代”、“落後”與“先進”的關係描寫中,矯正大眾對不同地域文化的傳統理解偏差,改善欠發達區域與社會總體進程間的發展錯位現象。以廣西最貧困的山村百坭村為故事背景的《大山的女兒》,通過北師大碩士畢業的黃文秀放棄大城市優厚工作,主動請纓回到百坭村任職第一書記的抉擇中,揭示出新時代下脫貧攻堅國家戰略對於縮小東西部差距的重要作用。《高山清渠》聚焦貴州遵義極貧山村草王壩村,在主人公黃大發堅持修渠與村民迷信陳舊觀念的戲劇衝突中,描繪出在黨的領導下,人受困自然環境限制時依然努力不懈地擺脫生存現狀的堅韌勇氣。

  可以看到,在迎接黨的二十大的時代氛圍中,2022年重大主題電視劇創作在繼承中積極創新,不斷突破主題性創作的規定表達,收穫不同圈層觀眾的集體共情。接下來,《縣委大院》《戰上海》《山河錦繡》《大山裏的女校》等一批重大主題電視劇也將陸續登陸熒屏,期待它們能再續輝煌。

  (作者張斌 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副院長)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