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2022-11-04 09:32:49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武若曦

  圖①: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主火炬。楊磊攝  

  圖②:電視劇《和平之舟》劇照。  

  圖③:紀實系列片《同象行》海報。  

  圖④:彩調劇《新劉三姐》劇照。  

  圖②③④均為周飛亞提供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是當代人的責任和使命。一批生態主題的文藝作品集中涌現,從不同視角反映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涵養美好豐富的精神世界,是新時代諸多文藝作品的主題。《中國考古大會》《萬里走單騎》《典籍裏的中國》等一系列電視節目,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典籍裏的文字“活”了起來、“火”了起來。

  今天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實踐成就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文藝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需要文藝創作者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用心用情打造精品力作。

  穿鎮入村,時走時停,聰明地用鼻子擰開水龍頭,排隊喝水;也會淘氣地在莊稼地裏胡吃海塞一頓,再施施然揚長而去……2021年,雲南,一群遷徙中的亞洲象成為“網紅”,引起海內外觀眾的“追劇式”關注。象群所過之處,人群悄然避讓。數月跋山涉水,穿越半個雲南,象群安然無恙。

  “大象們不會知道,有太多的人為它們一路守護。”“我們期待,所有的‘象’往之路都是更美的家園。”短篇紀實作品《大象奇遊記》、紀實系列片《同象行》等真實再現了這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溫暖畫面。

  講述一個創造人類發展奇跡的中國

  雪山上,因為發動機熄火,高如泰眼睜睜地看著隊友犧牲在面前。從此,造出性能優秀的發動機,成為他一生的信念。高航延續父親的夢想,嘔心瀝血,終於實現了技術上的彎道超車。-52.3℃,漠河;49.6℃,火焰山;海拔5320米,唐古拉山……在高寒、高溫、高原的“三高”測試中,國産重卡發動機經受住了重重考驗,可高航的好友、測試工程師劉去來卻永遠留在了雪峰。

  “鋼鐵的發動機也有淚滴”,歌劇《道路》中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是我國各行各業拼搏奮鬥、自主創新的一個剪影。

  非凡十年,是由中國速度、中國深度、中國高度等不斷跨越的奇跡所標注。這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成就,在紀錄片裏得到了集中體現。聚焦工程製造領域的《大國重器》《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著眼農業領域的《種子  種子》《大國糧倉》,關注高新科技領域的《創新中國》……一部部影片,記錄下屬於這個時代的奮鬥與風采。

  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每個人都有一本自己的脫貧日記——

  “燕林,我把你和樹苗埋在離隧道最近的地方。你們看著我,我就是用嘴啃,也要啃出一條路來!”壩上富村的姑娘鄧迎香,為了愛情嫁進窮山溝,發誓要帶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黔劇《臘梅迎香》講述了貴州省羅甸縣麻懷村脫貧奔小康的故事。相似的情境,在脫貧攻堅的各個戰場都曾真實“上演”,留下了許多帶著鮮明地方特色的舞臺藝術作品。彩調劇《新劉三姐》表現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迎來的火熱新生活;黃梅戲《鴨兒嫂》以“扶貧先扶志”為切入點,凸顯“精神脫貧”的重要性;淮劇《村裏來了花喜鵲》展現文化振興如何融入鄉村振興……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是當代人的責任和使命。一批生態主題的文藝作品集中涌現,從不同視角反映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有的作品描繪大美山川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如舞劇《大河之源》、紀錄片《蔚藍之境》等。有的作品講述人們為保護環境做出的努力,如豫劇《大河安瀾》中父子二人從守堤到治河的黃河生態治理故事,話劇《八步沙》中“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故事。有的作品呈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如紀錄片《長江之歌》中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5年來發生的轉折性變化。

  近一億人擺脫絕對貧困。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實際增長78%。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增至87.5%。截至今年8月,黃河干流實現連續23年不斷流……許多文藝作品記錄了中國創造的奇跡,描繪了生機蓬勃的當代中國發展畫卷。

  呈現一個古老、文明、充滿活力的中國

  匠心獨運的場館“冰絲帶”“雪如意”,活潑敦厚的“冰墩墩”和喜慶祥和的“雪容融”,開閉幕式上的二十四節氣、黃河之水、中國結、迎客松、折柳寄情……每一處充滿“中國味”的細節,都彰顯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人文之美。

  “這是現代的聲音。”“這是1000年前的聲音。”“這是骨笛,有9000年的歷史,是最遠古的聲音。”中央民族樂團笛子演奏家丁曉逵依次拿出3支笛子,音符從他的口邊和指尖流淌而出,穿越了漫長歷史。這是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説話》中的一個精彩片段。100件國寶,每集5分鐘,讓觀眾以全新視角認識了文明創造之美。

  “同學們早上好,我們培田是一個有800年曆史的古村落……”福建省龍岩市培田村,在村口樹下,由德高望重的鄉賢向晚輩講授歷史、追根溯源,這項傳統已延續數百年。紀錄片《記住鄉愁》,全景式呈現了中國傳統村落的風韻。以孝道傳家、擁有200多座明清時期古民居的安徽屏山村,因商而興、誠信為本的重慶濯水古鎮,聚居著諸葛亮後裔、村中建築格局按“八陣圖”布列的浙江諸葛村……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獨具特色的鄉土之物、深沉豐厚的文化積澱,每一個傳統村落都是中華文化活態傳承的範例。

  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涵養美好豐富的精神世界,是新時代諸多文藝作品的主題。《中國考古大會》《萬里走單騎》《典籍裏的中國》等一系列電視節目,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典籍裏的文字“活”了起來、“火”了起來。《我在故宮修文物》《遇見工匠》《與絲路打交道的人》等紀錄片,展現了文化傳承者的“工匠精神”和“擇一事、終一生”的境界哲思。文化節目《最美中國戲》在世界文化遺産頤和園中成立“頤和戲社”,將戶外真人秀和戲曲實景創演秀相結合,將傳統戲曲與街舞、情景劇等時尚藝術形式結合,如詩如畫的園林建築景觀與異彩紛呈的戲曲表演,共同構成獨特的中國美學情境,彰顯出傳統文化應有的厚度。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綜合呈現了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記錄、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文藝創作大有作為,還將大有可為。

  展示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

  一個愛畫畫的肯尼亞女孩,為了找到合適的繪畫老師,不顧家人反對,決定獨自前往遙遠的內羅畢。最終,通過乘坐中國與內羅畢合作修建的蒙內鐵路,她找到了老師,繼續自己的繪畫夢想……這是“一帶一路”紀錄片《共同命運》中的一個片段。影片製作跨越了五大洲,記錄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人物的精彩故事,反映了不同國家和民族追求夢想與和諧的相同努力,也讓全球觀眾了解到“中國方案”給世界帶來的改變。

  “如果眼睛好了,你最想看到什麼?”面對黯然神傷、不願隨自己回醫院的外國老婦人,年輕的中國醫生張渡航語氣耐心而溫柔。老婦人顫顫巍巍地從懷裏摸出一張照片,那上面,是她的兒子。“我們能治好你的眼睛,相信我們。你會看到你的兒子、海洋、天空、船、陽光、所有人。”電視劇《和平之舟》藝術化再現了中國“和平方舟”號醫院船10餘年來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救援任務的真實事跡,感人至深。

  今天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實踐成就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文藝作品。紀實電影《藍色防線》記錄了中國首支整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的故事。電視劇《埃博拉前線》以2014年中國援非醫療隊抗擊埃博拉病毒的事跡為原型,表現了中非人民的深厚友誼、一個大國的國際擔當。電影《湄公河行動》同樣改編自真實事件,展現了緝毒警察的英勇無畏、中國為全球禁毒事業做出的努力。上述作品令人信服地證明:這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更是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新時代新征程,廣大文藝工作者正以更為深邃的視野、更為博大的胸懷、更為自信的態度,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讓世界讀懂中國。(周飛亞)

  版式設計:趙偲汝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