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找尋多元解題思路,探路中國手藝再興
2022-11-29 13:10:26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手藝再興”之《狂人之丘》展覽現場。(館方供圖)

  回到中國手藝一個個鮮活的生發地,在嘗試拾回人與自然聯結共情的同時,是否還能摸索作為精神遺産的手藝在當代生産和生活中的應用?

  工業文明對手藝造成不可逆轉的衝擊之時,將手藝媒介特性化為藝術形式,是否能讓漸行漸遠的手藝擁有無邊的想像、令人憧憬的未來?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攜手香奈兒文化基金最近發起“新文化製作人”項目第一季“手藝再興”,以雙展並行的形式探尋中國手藝前行的動能——左靖、王彥之策劃的《回到未來:穿越時代的屏障》,以鄉村建設為出發點;馮立星、吳有策劃的《狂人之丘》,借力當代藝術的創造動能。兩個截然不同的切口打開兩種解題思路,探索中國手藝再興之路並留下諸多思考。

  以手藝重建當代生産體系,帶動鄉村振興

  專注于中國傳統民間工藝的文化雜誌《漢聲》創始人黃永松在“重回手與藝的現場”圓桌論壇上,以自己近半世紀關於民藝的田野調查道出:“有好的手工藝,才有好的輕工業、重工業。”由此可見,對於手藝的復興,其意義遠在手藝之外,重要的是重建一種當代生産體系,以手藝帶動鄉村振興。孕育傳統手藝的原生土壤裏,蘊藏著推動其再出發的契機;而被激活的傳統手藝,葆有其文化藝術內核的同時,卻已不再拘泥于舊時的生産方式。

  玉扣紙,一種上品毛邊紙,因其紙質細嫩柔軟,色澤溫潤如玉而得其名,頻頻用於國家檔案、史集、佛經、族譜等。作為玉扣紙重要産地之一的福建省寧化縣,近年來憑藉對玉扣紙的復興,漸漸走出産業之路。展覽《回到未來:穿越時代的屏障》以文獻方式系統回顧左靖團隊在過去十多年時間裏圍繞“鄉村·百工”展開的民藝復興實踐案例,如黟縣百工、木刻、玉扣紙、木活字,在技藝所生長的社會土壤以及當代生活場景中尋找答案。

  展廳裏一部由鬼叔中新委任創作的紀錄片,記載了這樣一條頗具啟發意義的路。片中,寧化縣玉扣紙復興者馬華駿透露,今天的玉扣紙正在嘗試以八種産品成系列地往外走,除了其傳統用法,還探索出很多新用法,例如用以包裹油炸雞塊的食品用紙,用以製作榻榻米推拉門、墻壁的建築用紙,用以生産花燈、紙船、摺紙的文旅用紙。他坦言,造紙的過程盡可能保持傳統手工,但這並非如古人般潛入簡陋的紙寮裏生産,而是在現代化的無塵車間手工造紙。此外,當地復興玉扣紙,培訓了大量年輕人掌握這門手藝,確保人才不斷檔,也借力種種現代化檢驗手段,更好地為品質保駕護航。

  海拔4700米的青海玉樹甘寧村,是一片異常寒冷的草原,被當地人稱作“連牦牛也顫抖的地方”。在當地政府和一批設計師的支持下,當地牧人依靠自己的雙手,生産出一系列手工藝産品,借助2015年成立的“帕卓巴遊牧人合作社”品牌,走上游牧社區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帕卓巴遊牧人合作社在展覽中作為復興具體手藝展開的務實實踐,以一種綜合的“社會設計”思維,為手藝再興提供參考方案。這一合作社紮根在七棟80平方米的牧民定居房內,設計師們為合作社成員提供公益的手工技能培訓和設計支持,併為其規劃主打産品——家居用品和服裝配飾。牦牛絨、羊毛等都是在藏地方便獲得的材料,合作社社員則以人工搟氈、手工刺繡等方式,讓整個製作過程零污染。      

  當代藝術與傳統手藝彼此碰撞、互相滋養

  當機械化生産取代手工生産成為主流,世界各地的傳統技藝其實都面臨尷尬處境。

  在展覽《狂人之丘》中,劉建華、袁旃、倪有魚、付小桐等11位藝術家每人帶來兩件藝術作品。每件藝術品都以高強度、反效率、質樸得純粹的“日常勞作”方式也即“手藝”作為創作語言。它們展開一種如狂人般的創作狀態,為傳統手藝的未來給出新解,也為當代藝術自身找到新的可能。

  例如,以手工宣紙為媒材,無數次用針在紙上刺孔,讓這些不同方向的針孔日積月累,直到緩緩呈現出山巒起伏或是驚濤駭浪的圖像,這來自付小桐的“瘋狂”;通過上漆、打磨、披麻、挂灰等十四道工藝循環往復,邵譯農十年如一日般讓一棵沉睡水底千年的陰沉木繼續“生長”,用凝固的漆藝還原自然的時間流逝,賦予朽木以新的年輪。這樣的當代藝術作品,有著藝術家們堅持親力親為和大量時間的投入,凝結著一種值得喚醒的誠意;而又因各自大開的“腦洞”,為傳統技藝賦予更多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借當代藝術的創造力,其實早有探明的前路。上海科技大學創意與媒體學院副院長王受之以日本竹工藝為例,點出其從傳統“唐物”到當代藝術轉換的可能。自19世紀80年代起,日本的竹編即突破日常生活用品的範疇,逐漸演變成藝術品,不斷吸收現代西方結構主義等藝術理念,有了竹雕等更具現代性的詮釋方式,甚至被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站上世界當代藝術的舞臺。(記者 范昕)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