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風吹半夏》將觀眾思緒帶回難忘的年代
2022-12-15 09:29:13來源:北京晚報編輯:武若曦

  由傅東育、毛溦導演,趙麗穎、歐豪、李光潔主演的電視劇《風吹半夏》收官在即,該劇的口碑與熱度俱佳,網絡評分高達8.4。導演傅東育在暢談《風吹半夏》的創作歷程時表示,劇中呈現的改革開放年代所具有的精神力量讓自己倍感親切,“上世紀90年代也是我個人開始奮鬥的年代,所以《風吹半夏》是我們的用心之作,它融入了我的青春狀態。”

  “闖出一片天地”是主題

  《風吹半夏》改編自阿耐小説《不得往生》。在影視化改編後,又被定義為時代群像闖劇,一個“闖”概括了這部電視劇的畫風,劇中“闖出一片天地”的時代特質非常突出。導演傅東育與劇中主人公許半夏、趙壘幾乎是“同齡人”,親眼見證了那個時代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年輕人勇闖天下、敢想敢幹。傅東育説,自己經歷過那個朝氣蓬勃的年代,對《風吹半夏》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可謂感同身受。

  “從1992年到1993年,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體制改革的新階段。面臨著改革,指標放開,當時大家都可以拍電影,只要你能拿到錢。我就拿著我的劇本四處找投資,也要選擇背水一戰還是放棄,那種慾望和膽量,跟劇中的‘鋼三角’經歷的是一致的。”傅東育表示,《風吹半夏》的故事有著真實的激情,劇中每個人都在經歷拼搏、創業的過程,經歷脫胎換骨的變化,“我對那段記憶充滿了親切感和表達的願望。”

  在傅東育看來,阿耐的原著是批判現實主義的,它做到了冷靜,但又有感情,寫出了那個年代的特點和那個時代中人們的精神狀態,“它不僅僅是對那個激動人心年代的紀念,我們甚至還可以在這個作品中找到那個年代與今天的關係——這種關係既有著因果,也有著繼承和延續,乃至於彼此和解的這樣的關係。”

  不只是一個女性的奮鬥史

  《風吹半夏》將現實主義創作和年代情懷相結合,如何把這份時代的真實感傳遞給觀眾,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連接,是主創團隊面對的最大挑戰。劇中塑造了許半夏、趙壘、陳宇宙、伍建設、馮遇、裘畢正、郭啟東等一眾創業商人形象,他們渴望奇跡,也創造神話,骨子裏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韌勁。“如何讓今天的觀眾相信故事裏的青春和力量,並且從中收穫感動和共鳴,這是我覺得最難的部分。”傅東育説。

  《風吹半夏》的劇情表現了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傳統的人情社會與處於萌芽狀態的商業文明之間的碰撞,伍建設(劉威飾)與許半夏(趙麗穎飾)的衝突幾乎貫穿了全劇。傅東育分析説,劇中,時代的烙印體現在幾位年長者的行為與思維習慣中,比如伍建設會像老大哥一樣,照顧一起創業的人,但他在觀念上相對老舊、好面兒,覺得做生意更要符合人情社會,“伍建設過於相信人,才有了一開始出國買鋼被騙的事。這種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那一代人,有他們的擔當,也有他們的局限,但許半夏、趙壘作為新一代的商人就有更新的觀念,或者説更加客觀、冷靜。”

  傅東育表示,如果《風吹半夏》講述的只是一個女性的奮鬥史,就會顯得單薄,所以這部戲是以女主角許半夏創業為主線的一部群像戲,通過群像來展現那個時代,劇中每一個角色,都要有他鮮明的人物性格,人物特點和人物的發展軌跡,為此主創團隊決定讓每個角色都能在情感上立得住。

  細節精準還原年代質感

  《風吹半夏》中撲面而來的年代質感得到了觀眾好評,電視劇通過大量極富年代感的場景、造型,以及氛圍感十足的時代金曲,將觀眾的思緒帶回到上世紀90年代,而這一切來自於主創團隊始終秉承的現實主義創作態度。

  “回看上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我們可能會用‘半新不舊’這個詞去形容,那時的汽車、手機、室內裝潢陳設,人的形態、髮型,甚至人們之間送的禮物都是有獨特年代感的。”《風吹半夏》的另一位導演毛溦介紹説,劇組美術部門前期做了大量工作,通過各種手段找參考,置景部門儘量選擇接近的場景,再嚴格按照人物的生活背景、時代背景去做出視覺概念,進行戲劇化的改造,“細節的真實,是讓作品真實的前提條件。我們就是通過大量細節的構建,去努力還原上世紀90年代的質感。”

  由於《風吹半夏》聚焦鋼鐵行業,對劇情的專業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劇本創作之初,主創團隊蒐集整理了從改革開放初期到劇中故事發生年代,總共十餘年間中國鋼鐵行業的産能、政策變化、結構變化,以及鋼鐵産業工人的數量、薪水等等資料,並對臺詞中涉及鋼鐵進出口業務、關稅等專業性的內容進行了細緻調查和數據考證。毛溦導演透露,劇中涉及鋼廠的核心場景,都是在寧波、瀋陽兩地的鋼廠中實景拍攝,從而確保了劇中呈現的細節真實。(記者 邱偉)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