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中國地名大會》(第三季):曉古今變遷 知何以中華
2023-01-18 09:42:12來源:光明日報編輯:劉欣

  一塊塊版圖構成中國,一段段文化組成文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三季)延續前兩季“從地名看文化,從文化看中國”的主旨,用地名銘記歷史,以地名致敬時代。面對熟悉的、陌生的、詩情畫意的、厚重滄桑的地名,節目組用多種方式讓觀眾收穫新知,感悟中華文化。

  每一個地名的背後,是五千年文明的坐標。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所在地,走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的巾幗英雄秦良玉;廈門市思明區的延平路、小走馬路和演武路等都是為了紀念在那裏領兵戰鬥的明清愛國將領鄭成功;諸如湖南省的長沙市、婁底市等,在中國有不少地名都和天上的星宿有關,而這種天文分野,是由中國傳統星佔學衍生出來的一套認知天地對應關係的理論體系。節目中的一道道考題,讓一個個抽象的地名變得“有血有肉”。嘉賓的一段段講述,讓一幕幕歷史呈現在我們腦海中。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邯鄲,2000多年曆史的咸陽、成都等,不僅是簡單的坐標,更見證著古風雄渾的厚重中國。

  在本季節目中,節目組還聯合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單位,打造創新環節——輿圖看地名。該環節精選出《重慶府治全圖》《象山港圖》等極具學術與文獻價值的中國傳統輿圖,通過拼圖競技、畫面展示、專家解讀等方式,引發觀眾對傳統輿圖的興趣與關注,引導他們了解輿圖的圖文內容、繪製技術和藝術風格,特別是其背後承載的地名文化內涵。

  每一個地名的背後,亦是百年大黨的奮鬥。中共一大會址、嘉興紅船、赤水河……從見證建黨百年的奮進之路,到篳路藍縷的新中國建設征程,從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再到宏偉壯麗的社會主義發展史,節目以人帶史、以史寫人,通過革命先烈真實動人的故事,生動展現共産黨人無私無畏的犧牲精神和革命理想。

  上下千年,行至今日,在有悠久歷史的中華大地亦上演著新時代的中國故事,鑄就著令世人矚目的卓越成就。本季精心打造的“特別出題人”環節,重點講述地名背後的當代故事。冬奧成功的背後,有首鋼制冰人的努力。鄉村兒童笑臉的背後,是鄉村教師辛勤耕耘和鄉村教育建設數十年的發展。洞庭湖上魚兒躍的背後,是諸多漁民捨棄眼前利益,支持長江十年禁漁計劃的情懷。蜀道不難,高鐵飛馳的背後,是幾代鐵路人的血汗。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參與者、建設者,他們的講述平實質樸,充滿生活氣息,讓觀眾看到地名背後屬於這個時代的面孔和奮鬥。通過“特別出題人”的講述,我們還看到了多地的幸福故事。陜西省西安市的新築車站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從一個四等小站一躍成為國際陸港。歌曲《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誕生地北京市房山區堂上村,如今通過紅色旅遊與核桃林這“一紅一綠”走上致富路。通過將黨的百年曆史作為重點,節目把地名與黨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貫通起來,讓觀眾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中國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中國地名大會》(第三季)以中華大地為經、以五千年歲月為緯,全面、立體、生動地呈現了中華兒女一脈相承的精神,詮釋了中華文明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的秘訣。從地名看文化,從文化看中國。我們常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生長在那裏,對自己的家鄉有不一樣的感情。地名之中有家鄉、有他鄉,無論是家鄉的記憶,還是他鄉的精彩,都在家國情懷之中。了解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將“家”“國”二字裝在我們的心中,便是節目所求。(作者:黃小異)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