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電波”:開創中國藝術電影新範式
來源:文匯報  |  2024-06-19 09:28:05

申城“電波”:開創中國藝術電影新範式

  總導演鄭大聖(右一)給演員們講戲。 (尚世影業供圖)

  朱潔靜的父母搶當“首日觀眾”,孫慶原“組團”聆聽父親孫道臨的原聲再現,身穿旗袍的觀眾成為亮麗風景線……昨天是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公映首日,上海影城千人大廳“滿”字高懸。第一時間聽到了來自觀眾的掌聲與喝彩聲,原舞劇編劇羅懷臻由衷點讚:“這部舞劇電影再次開創了中國藝術電影的新範式。”

  紅色電波由申城發向全國——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正式登陸全國藝聯各大影院。《永不消逝的電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從電影到舞劇再到舞劇電影的藝術探索中,一代代文藝工作者傳承紅色文化,賡續永不消逝的“電波”精神。

  英雄城市給足演員“底氣”

  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在上海影城公映,現場觀眾們被精彩的劇情、舞蹈、表演深深吸引。當優美精彩的旗袍舞、蒲扇舞、街頭追逐戲等經典片段展現在大銀幕上時,觀眾們時而隨緊張劇情驚呼,時而因唯美畫面讚嘆,時而被感動抽泣落淚。

  交流環節,男主角王佳俊分享了“觸電”感受:“作為一個舞者,我帶著舞劇電影走進上海國際電影節,面對那麼多導演、演員的審視。《電波》展示了不同元素,代表了上海這座英雄城市的開放、包容與創新,這就是我的底氣。”女主角朱潔靜用“初生牛犢不怕虎”形容第一次踏足大銀幕的自己:“沒有怯場,源於《電波》帶給我們的自信。六年來舞劇演出600多場,我們站在舞臺上與角色相愛相容,帶來了一種‘我很強大’的信念。”

  臺上妙語連珠,台下還“藏”著不少頗有淵源的觀眾,他們第一時間趕來欣賞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表演藝術家孫道臨的女兒孫慶原和好友們組成“觀影團”,來見證這個經典IP穿越時空的藝術對話。“看到電影最後一幕,響起父親道出‘同志們,永別了’的聲音,我的眼淚掉了下來。舞臺和電影表演融合在一起,向經典致敬。”

  “舞臺與電影所使用的‘語言’大不相同,轉換與融合難度很高。看得出鄭大聖導演作出的創新努力,在此向主創們致敬。”主持人曹可凡還打趣地誇讚了兩位主演的首次“觸電”表現,“你們在生活化表演的部分也如此出色,將來可以演一部偶像劇!”

  觀影過程也是“解碼”之旅

  昨天來到見面會現場的觀眾都是“鐵粉”,他們在6月7日上影節開票當天就“秒殺”了門票。“畫面美得讓人窒息,在大銀幕和杜比音效的加持下,沉浸在視覺盛宴裏”“在電影中看到演員的表情細節,有了全新體驗”等反饋高頻出現,有觀眾評價:“整部影片沒有一句臺詞,沒有大場景,沒有大的後期特效,看完卻必須用‘震撼’來形容。”

  當被問及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細節時,有觀眾提到了“安全出口”的燈牌細節,“這個鏡頭一齣來旁邊就有人説‘是不是穿幫了?’我覺得,這肯定不是穿幫。它暗示了李白明明可以退到安全地帶,卻勇敢選擇了面對危險和犧牲”。不少觀眾都有同感,表示自己特別享受尋找“密碼”的爽感,“密碼雨”“油畫天空”和練功廳舞段激發了特別的觀影趣味。主創團隊則把整個觀影過程比作一場“解碼”之旅。“這些鏡頭背後有怎樣的表達,大家不妨帶著問題去電影裏找答案。”導演崔軼説。(記者 宣晶 實習生 臧韻傑)

編輯:武若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