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家的溫暖愛的力量 近期熱門影視作品中的親情書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5-05-16 09:28:10

彰顯家的溫暖愛的力量 近期熱門影視作品中的親情書寫

  《臍帶》劇照。

彰顯家的溫暖愛的力量 近期熱門影視作品中的親情書寫

  《180天重啟計劃》劇照。

彰顯家的溫暖愛的力量 近期熱門影視作品中的親情書寫

  《小巷人家》劇照。

彰顯家的溫暖愛的力量 近期熱門影視作品中的親情書寫

  《水餃皇后》劇照。

彰顯家的溫暖愛的力量 近期熱門影視作品中的親情書寫

  《青山是故鄉》海報。

  本文配圖均為網絡圖片

  近期,一些聚焦親情敘事的影視作品引發觀眾情感共鳴,如《六姊妹》《北上》《青山是故鄉》《180天重啟計劃》《水餃皇后》等。親情是縈繞人們一生的生命體驗和情感聯接。影視作品中的親情書寫,有時只需要偶然發生的一件事、不經意間的一句話或者多年前的一件信物,就能瞬間激活觀眾血脈裏的基因密碼,成為縫合故事邏輯、塑造人物形象、製造戲劇衝突的動力。

  家的意象:情感歸屬與精神寄託

  在中國人的倫理觀念裏,“家”是親情的根據地,是具象的房屋、傢具、陳設、裝飾,也是抽象的精神寄託和心靈港灣。家和萬事興,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國人嚮往的家庭關係理想狀態。除了以家庭為敘事核心的家庭倫理劇之外,傳記片、喜劇片、歷史劇、農村劇等創作類型都常有涉及家庭關係的情節並影響著作品的敘事邏輯和故事走向。

  近期的許多影視劇中,家庭關係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引擎。《北上》裏的花街小院住著五戶人家,他們守望相助,結下如家人般的情義。他們恬適、和睦地生活著,在一方最撫凡人心的小天地裏,講述著頗有煙火氣和人情味的運河故事。劇中的夏鳳華、謝望和等人自幼深受家庭影響,如父輩一樣對運河和花街有著濃濃的眷念和深深的鄉愁。於是,當他們得知大運河啟動“申遺”之後,果斷回到家鄉,為大運河的保護和發展貢獻力量。《小巷人家》裏的一方小院住著兩戶人家。黃玲賢惠溫柔,宋瑩潑辣外向,性格互補的兩位女主人成為好閨蜜,像親姐妹一樣共同打理那片溫暖的小天地,一起抵擋風雨,一起玩笑打鬧,一起看著孩子們長大。兩家的兒女從小就在充滿愛和溫暖的環境裏成長,終成棟樑之材,又喜結兒女親家,讓兩家人有了共同的血脈傳承。《水餃皇后》中,餃子作為親人團圓的象徵貫穿全片——從母親為臧健和包“上車餃子”送行,到臧健和為女兒們包餃子維繫親情,再到臧健和最終創立“灣仔碼頭”品牌,影片通過這個意象,將家庭關係轉化為故事發展的關鍵引擎:被丈夫拋棄後,臧健和與鄰居結成互助家庭,在“非血緣家人”支持下,將對家的眷戀昇華為奮鬥信念,最終完成從流落街頭的單親母親到叱吒商業帝國的傳奇女性的蛻變,彰顯了中國家庭倫理中“以情聚力”的精神力量。

  血緣密碼:身份認同與精神紐帶

  親情如靜水深流般恒久涌動在人們的血脈之中,它不像愛情那樣轟轟烈烈,也不像友情那樣需要各種因素的維護和加持。親情因為血緣而刻入每個人的基因圖譜且如影隨形。血緣被先天賦予而無法改變,時常給人以宿命感和歸屬感。人們一旦有了血緣關係,就會被召喚到同一群體中,獲得某種精神歸屬,承載某種共同使命和榮辱興衰。這種基於血緣的精神契約,構成了中國人根本的身份認同密碼。

  影視創作者在撰寫人物小傳時,習慣於細緻闡述人物的原生家庭和血緣關係,以此解釋人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及其性格特點和處事方式。在塑造人物時,血緣關係經常成為角色性格特徵和行為動機最合乎情理的依據。《六姊妹》裏何家六姊妹中,老大和老六的年齡差有將近20歲,老大和老二年齡相倣也最明事理,替母親分擔著家庭責任;老三和老四夾在中間容易被忽視,缺乏存在感;老五和老六一個野蠻生長,一個恃寵而驕。六姊妹性格各異,價值觀也不盡相同,後因母親偏心,六姊妹漸生嫌隙,即將分崩離析。但最終血脈親情戰勝了一切,六姊妹重新團聚在一起,也更加理解“家”的意義。《青山是故鄉》裏,董家因二兒媳投資失敗而瀕臨破産,當債主們上門圍堵討債之際,是親情喚醒董氏家族的人們,有血緣關係的男女老少紛紛接濟董家,幫助董家渡過難關,展現了血濃于水的樸素情感。電影《臍帶》裏的音樂人阿魯斯帶著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母親重回故鄉。在遼闊的草原上,為了防止母親走失,阿魯斯用一根繩子係在兩人腰間,像臍帶一樣連接起母子間濃濃的血親。阿魯斯陪伴母親走過生命的最後時光,而母親也完成人生的最後心願,安靜從容地歸去。

  代際迴響:衝突化解與情感傳承

  在親情敘事中,代際關係是製造戲劇衝突極為有效的因素。代際衝突包括性格衝突、價值衝突以及時代變遷帶來的認知差異等。父母在生命的中途孕育了兒女,也自此有了永遠無法放下的牽掛。胎兒在母腹中的躁動是對母親最初的呼應。自從有了自主意識和認知能力,新生兒就對母愛和父愛有著強烈的渴望,而父母總是給予兒女毫無保留的愛。然而,兒女對父母的感情總會經歷一種宿命般的輪迴。童年時的依賴、青年時的叛逆、中年時的和解、老年時的思念,一代又一代人重復著相似的心境。在《水餃皇后》《北上》《180天重啟計劃》等作品中,孩童總是對父母百般依賴,當他們長大成人後,就迫不及待地想掙脫父母的束縛自由飛翔。就像《臍帶》裏的母親所言:“我的小鳥們都飛走了。”在《乘船而去》《六姊妹》等作品中,人到中年的子女在經歷了為人父母的辛勞和歲月的磨礪之後,最終都與父母達成和解。

  在代際衝突中,母女之間似乎更容易掀起波瀾並産生隔閡。新的時代背景下,女性在家庭、職場、婚姻、生育等方面的觀念變化比男性更大。因此,母女之間的衝突感往往更為強烈,也更容易營造戲劇情境並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180天重啟計劃》創新性地採用雙時空蒙太奇手法,展現了一對母女跨越時空的代際對話。劇中,母親吳儷梅與女兒顧雲蘇在平行時空的交替敘事中,展開各自28歲的人生故事,既凸顯了兩代人的觀念碰撞,又層層遞進地揭示了她們各自的心靈創傷。最終,這對母女突破隔閡,達成深刻的和解。這種敘事方式既保留代際衝突的戲劇張力,又為觀眾提供理解兩代人差異的新視角。《青山是故鄉》裏,劇作借董家三兄妹與父母之間的觀念衝突、性格衝突和利益衝突,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關係,並以此觀察農村的鄉規民約、風土人情,探討當下農民的生活訴求和人生夢想。

  中華民族是重視親情的民族。中國人的親情蘊含著道德觀念、天倫之樂和家國情懷。影視創作對於親情的守望與禮讚,是時代賦予創作者的責任,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者楊洪濤,係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劉欣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