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劇中的百態眾生相 兼談該類型創作的得與失
來源:光明日報  |  2025-07-16 14:38:32

行業劇中的百態眾生相 兼談該類型創作的得與失

行業劇中的百態眾生相 兼談該類型創作的得與失

行業劇中的百態眾生相 兼談該類型創作的得與失

行業劇中的百態眾生相 兼談該類型創作的得與失

資料圖片

  近年來,我國行業劇不斷推陳出新,涌現出一批兼具職業風采與現實關懷的佳作,醫療題材劇如《問心》《以美之名》、司法題材劇如《無盡的盡頭》《底線》等,都引發了觀看與討論的雙重熱潮。從醫院上下到法庭內外,從鄉村田野到都市樓宇,行業劇往往以某一職業角度觀照百姓生活的某一剖面,呈現出更廣闊的世態萬千,這類劇集也因此成為觀察中國、理解中國的一面鏡子。

  整體呈現出更具多樣化、立體化的創作走向

  職業是當代人最重要的社會身份之一,是個體融入社會、參與時代的主要方式,行業劇的獨特魅力,既在於對行業面貌與技能的呈現,也在於對從業者風采乃至職業價值的刻畫。在現實題材創作高品質發展的背景下,行業劇呈現出了新故事與新敘事並進的雙重演化趨勢。

  故事創新方面,行業劇對傳統職業的書寫與時俱進,緊貼社會發展。《成家》引入大數據技術賦能婚介服務,《絕密較量》將高科技與反間諜偵查結合,《無盡的盡頭》關注司法領域的未成年人保護與未成年人犯罪問題,都是典型的題材拓展。還有以往較少被影視塑造的職業也開始被呈現,《三悅有了新工作》的殯葬業、《蠻好的人生》的保險業,《以美之名》的醫美行業,這些作品拓寬了行業劇對職業門類的關注視野,使一些長期被邊緣化、被標簽化的職業獲得了更加立體的呈現。同時,新興産業不斷涌現,也為行業劇的題材開發提供了更豐富的可能性。《赤熱》聚焦晶片研發,展現高科技攻關背後的個人擔當與社會使命;《夢想城》圍繞大數據領域,講述了新興行業的國際競爭和創業突圍。這些都是行業劇根據社會日新月異的産業迭代而進行的題材創新。

  除了故事求新之外,行業劇在敘事結構上也不斷突破,類型融合成為常態。《警察榮譽》《非凡醫者》等將行業題材融入成長故事是一類常見模式,讓觀眾以新人視角進入專業場域,在展現職業風采的同時也關注年輕人的求索與成長。還有“行業+懸疑”如《絕密較量》,以緊張的敘事節奏強化國安工作的非同尋常;“行業+喜劇”如《仁心俱樂部》,用輕喜劇調性緩釋醫療行業本身的沉重和壓力。這些敘事上的創新嘗試使行業劇具備了更多的表達內容和更豐富的美學形式,整體呈現出更具多樣化、立體化的創作走向。

  出現以過度奇觀化與情感化為典型的創作症候

  儘管近年來行業劇故事創新不斷,類型持續拓展,但作為現實題材的重要構成,行業劇在與現實社會對話的過程中,仍顯露出一定的表達局限與創作偏差。按理説,行業劇從職業視角切入真實社會,映射時代精神與生活百態,其創作邏輯本該天然承接現實主義傳統。然而,在部分作品中,行業劇的現實基調卻被削弱,出現了以過度奇觀化與情感化為典型的創作症候。

  所謂奇觀化,是指劇集中存在著刻意製造衝突或噱頭,犧牲行業真實性與邏輯合理性,轉向獵奇化、戲劇化的敘事方式,削弱了行業劇應有的專業度與可信度。例如某稅務題材劇開篇即設置稽查人員與涉稅企業老總結為兒女親家的橋段,並在兩親家見面談婚論嫁的飯局上突發稽查與被稽查的情節,雖富有戲劇張力卻使人物關係流於巧合,情節推進顯得牽強。類似的還有某婚介題材劇中出現寵物相親的誤會情節,雖意在輕鬆幽默,卻落入段子化、誇張化的淺層表達,將本可深入探討的現實問題簡化為輕薄笑料。不少行業劇中,從業者本身人生際遇的雞飛狗跳、跌宕起伏太過突出,導致行業的深度與社會問題的厚度往往讓位於抓人眼球的片段,最終使得觀眾難以建立對行業的真實認知與情感共鳴。

  與過度奇觀化並行的另一偏差,是過度情感化的敘事傾向。部分行業劇中,愛情糾葛與家庭矛盾等情感問題被過度強化,原本應居於核心的職業現實與職場關係則被邊緣化。近期,多部行業劇開篇都安排了女主角陷入伴侶出軌事件,甚至將其作為主線劇情推進,沖淡行業故事。這一創作方式在諸多行業劇中屢見不鮮:主角的私人情感問題常常成為敘事重心,而行業本身的運行邏輯與專業張力卻被簡化。這種以情感為中心的創作手法,雖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戲劇性與代入感,但也稀釋了行業劇原本應有的現實質地。

  這些現象的成因,既與當下劇集創作週期緊張有關,也與創作常缺乏深入的行業實地調研相關。相較于行業專業領域的艱深與陌生,奇觀敘事、情感敘事因具備戲劇技巧或生活經驗,更容易駕馭,自然成為不少創作者退而求其次的安全路徑。行業劇之所以有其特殊魅力,並非僅因職業設定的新奇,而在於它能通過職業切口,反映真實世界更複雜、更立體、更多樣的人生故事。一旦脫離行業邏輯與現實基礎,僅以奇觀製造衝突、用情感牽引注意,行業劇的藝術價值與社會意義便會被大大減弱。

現實主義傳統所倡導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理念,在行業劇的創作中尤為凸顯

  推動行業劇走向更高品質的發展,故事的新意與講述的新意當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讓行業劇的本質特徵更突出、更亮眼。行業劇的核心,始終在於要把握好職業現實與戲劇藝術並舉下的行業書寫與人物塑造。

  行業劇的專業書寫,不僅是指呈現職業流程的真實,還需要深入描繪職業生態,從職業角度折射出更為廣闊的社會圖景。同時,真正打通行業與觀眾之間情感聯繫的關鍵,還在於將專業語言轉化為觀眾可以理解、可以共情的日常經驗。《底線》《無盡的盡頭》等便在這一點上可圈可點:這些劇集以基層法院、檢察院為基點,串聯起數個案件,從借貸、離婚、拆遷、撫養權爭奪到職場性騷擾、校園霸淩、未成年人盜竊,所涉及的問題均貼近大眾生活。而劇中“法律不能審判法律之外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阻止悲劇再次發生”“審判不是為了報復惡,而是為了提振善”“未檢工作是個有開頭沒盡頭的工作”等臺詞,不只是點亮劇情的金句,更是潤物無聲的普法。在故事專業性與可感性的融合中,法律不再遙不可及,而成為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盞明燈。

  行業劇中的人物塑造,歸根結底應紮根于職業現實之中,呈現那些在崗位上奔忙、在生活中沉浮的鮮活個體。現實主義傳統所倡導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理念,在行業劇的創作中尤為貼切。相較于通過極端情節和角色設定提升戲劇強度,更可貴的是在日常中描摹出職業的精神氣質與人的情感溫度。《問心》中有一幕醫生回憶自己第一次面對病人離世的經歷,幾位醫生語氣平靜,卻字字沉重,那些遺憾與責任感共同構築起對醫生這一職業任重道遠的注解。而在展現從業者的同時,行業劇中的另一類關鍵角色——被服務者,也同樣構成了作品情感維度的重要支點。《以美之名》透過整形外科醫生的視角,不僅關注技術操作,更關注病人的心理隱痛與審美焦慮;《安家》以房産仲介的日常為切入點,串聯起不同人群的購房故事,從而勾畫出一幅城市生存狀態的群像畫卷。行業劇寫的不只是職業,更是借由職業關係,傳達個體命運與時代生活的交匯與迴響。

  此外,行業劇對人物與職業的書寫,並不應局限于光鮮亮麗的“主角職業”,那些不在聚光燈下卻支撐起行業運轉的“配角型”崗位,同樣值得被看見。那些工作或許沒有驚心動魄的戲劇轉折,卻在日復一日的默默付出中體現出職業的重要價值。拓展這類角色的表現空間,不僅能夠豐富行業劇的結構層次,也有助於在更廣闊的敘事視野中呈現社會分工的真實圖景。例如日本行業劇《放射治療室》《校對女孩河野悅子》細膩描繪了放射科技師、校對等工作,不僅具有題材的創新性,也喚起觀眾對勞動價值的多樣認識。

  還值得關注的是,在當前劇集中對部分行業的呈現,往往止步于敬業、擔當、堅守等宏大命題,而未能深入探討行業現實中的實際困境與人性張力。如果職業精神成為一種萬能的修辭,劇作也會容易在情節張力與現實質感上流於表面,難以抵達更具深度的行業觀察與民生思考。在現實語境中,諸如“35歲危機”“996工作制”等問題,已成為大眾關注的社會議題。行業劇若能從專業邏輯出發,進入社會結構與個體心理的深層觀照,便有可能拓展其現實主義的廣度與深度。

  行業劇的意義,從來不只是對職業世界的可視化呈現,更在於以職業為出發點,洞察社會現實、折射人性光芒、連接時代情緒。寫活行業事、講好職場人,讓專業與生活並舉、深度與溫度共存。唯有如此,行業劇才能真正立於當下、走進人心,既反映時代,也回應時代。

  (作者:楊慧,係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編輯:劉欣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