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嘉年華”迎重量級影人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2019-12-04 16:48:47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中國香港導演、製片人關錦鵬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

  中國香港導演、製片人關錦鵬(右)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單姍):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作為電影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連續第二年舉辦的“大師嘉年華”活動為青年電影人提供了與業界大師交流合作的機會,助力中國電影進一步健康有序發展。 

  12月3日,中國香港導演、製片人關錦鵬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關錦鵬被譽為“最懂女人心的男導演”,從影40多年裏,他在《阮玲玉》、《紅玫瑰與白玫瑰》、《胭脂扣》等作品中,刻畫了眾多奇女子,挖掘出“女性潛藏在身體裏的那種爆發力和生命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中國香港導演、製片人關錦鵬(右)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

  中國香港導演、製片人關錦鵬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

  關錦鵬表示,電影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導演與編劇、演員等主創人員保持順暢的溝通十分重要。他還向觀眾透露了與梅艷芳、張曼玉等演員溝通的小秘訣,那就是傳紙條、講悄悄話,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和拍攝感悟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中國香港導演、製片人關錦鵬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2

  中國香港導演、製片人關錦鵬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

  關錦鵬還表示,鮮活立體的人物塑造是一部電影成功的關鍵。注重留白,給觀眾以想像和回味的空間也很有必要。另外,對於自己電影中經常出現鏡子、玻璃等能反射人影的各種物體,關錦鵬表示,這體現了他對虛實結合表現手法的偏愛,認為這是拍電影時最有趣、最過癮的地方。 

  關錦鵬還對內地的新生代導演寄予厚望,認為他們與香港新浪潮時期的導演有相似之處,他希望這些青年導演可以把握住中國電影産業蓬勃發展的良機,拍出更多優秀作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國際知名導演、製作人西蒙·韋斯特出席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

  國際知名導演、製作人西蒙·韋斯特出席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

  在2日的“大師嘉年華”活動上,國際知名導演、製作人西蒙·韋斯特與現場觀眾分享了他的個人職業發展與創作感悟等。西蒙·韋斯特因《空中監獄》、《古墓麗影》和《機械師》等作品享譽全球。在CG時代來臨之際,他是最後的寫實風格動作大師之一。談到動作片的發展趨勢,西蒙·韋斯特坦言自己也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但他認為實拍與虛擬場景及特效的運用可以並行不悖,相輔相成。他相信觀眾看電影就像吃飯一樣,會希望嘗試不同的口味。另外,在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西蒙·韋斯特帶來了他執導的首部華語作品——中國首部視效災難動作電影《天火》。影片講述的是一對父女在火山爆發時,帶領小夥伴們並肩作戰、緊張救援逃出生天的故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美國知名演員、編劇、導演伊桑·霍克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

  美國知名演員、編劇、導演伊桑·霍克出席“大師嘉年華”活動

  同樣出席2日活動的,還有美國知名演員、編劇、導演伊桑·霍克。伊桑·霍克以《愛在》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黃昏日落時》、《愛在午夜降臨前》)和《少年時代》等作品而深受影迷喜愛。伊桑·霍克表示,好的電影創作應該是能療愈人心的,能夠賦予觀眾積極生活的力量。他用自己電影中的一句臺詞解釋説:“我不想成為明星,我想成為傳奇,因為明星只為自己閃耀,只在你看它的時候閃耀,但傳奇的光輝可以閃耀眾生。”  

  參與“大師嘉年華”活動過程中,關錦鵬、西蒙·韋斯特和伊桑·霍克三位嘉賓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對電影的熱愛。正是熱愛,讓他們加入電影行業;也正是因為熱愛,促使他們不斷地進行電影創作,哪怕電影成績不如預期甚至遭遇口碑和票房的“滑鐵盧”。套用一句很多人耳熟能詳的話:“繼續熱愛和創作電影吧,就像不曾失敗過一樣”。這在“影視寒冬論”屢被提及,但中國電影業發展勢頭依舊不減的當下,顯得意義尤為重大,值得與眾多電影人共勉。

閱讀
 
編輯:武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