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南平浦城大力發展再生稻種植 “種一收二”糧穩心安
2022-09-13 10:03:41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陳洪亮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浦城縣大力發展再生稻種植,提高種糧效益 “種一收二”糧穩心安

  浦城縣是我省産糧大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近日,記者從浦城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浦城再生稻種植面積6萬畝,目前頭季機收基本完成,總産達3.956萬噸,11月上旬再生季將陸續成熟收割,預計總産達1.92萬噸;全縣再生稻平均年畝産可達979.3公斤。

  近日,在浦城臨江鎮,種糧大戶馬芳華正對經過烤田的稻田進行復水,以滿足稻樁第二季生長需求,提高糧食産量和品質。“通過工作群,縣農業部門向種糧戶及時發佈氣象災害預警,並派遣技術人員提供現場指導、培訓等服務。”馬芳華告訴記者。

  “2017年我剛成為職業農民時,種的是傳統的中稻,種一季收一季。但隨著成本的升高,利潤也越來越少了。”馬芳華説,隨著這幾年再生稻種植品種和技術越發成熟,他在縣裏引導下嘗試大規模種植再生稻,目前已流轉種植水稻4800畝,其中再生稻2700畝。

  “所謂再生稻,即選取再生能力強的雜交稻,頭季收割後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可再收一季,不僅可以節省勞動力、降低投入,還能提高産量。”浦城縣農技站副站長廖義利介紹道,浦城的氣候條件不適宜種植兩季水稻,主要種植的單季稻又面臨著農資成本上升、土地利用率低等問題,再生稻很好破解了這一困境。

  日前,“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臨江分院)”在臨江鎮石壁村揭牌。據悉,科技小院的專家團隊紮根田間地頭,解決了不少再生稻高效生産的技術難題。對此,當地陳氏泰優水稻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陳兆武感觸頗深。“比如去年頭季收割前雨水較多,專家就指導我們及時排水控制乾濕環境,保證了産量不受影響。”陳兆武告訴記者,得益於技術幫扶,他的再生稻年均畝産一舉突破了1000公斤。

  如今,浦城已在12個鄉鎮建立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栽培萬畝示範區2個,總面積3萬畝。再生稻示範片頭季平均畝産達726.58公斤,比傳統栽培增産20.37%,科技賦能成效明顯。

  種糧賺不賺錢?有沒有發展前景?才是普通糧農最關心的問題。

  馬芳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頭季平均畝産700公斤,按照國家收儲量價格,1畝可以收入大約1700元,種糧的本錢已經回來了。按第二季300公斤的産量算,每畝純利潤就有600元。”此外,通過購買服務和雇工勞作,馬芳華一年大概要付出100多萬元的工錢,帶動40余戶農戶增收。

  為了擴大糧食産業效益,浦城還堅持打造“浦城大米”品牌,引入專業品牌運營公司,借助“武夷山水”公共品牌的帶動,先後參加了海峽兩岸農産品採購訂貨會、名特優産品進廈航等各類展銷活動,全力拓展線上線下推廣渠道。(福建日報記者 賴昊拓 通訊員 袁野 邱春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