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莆田:我在木蘭陂頌安瀾
2022-11-03 10:47:53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陳洪亮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我在木蘭陂頌安瀾

莆田:我在木蘭陂頌安瀾_fororder_750578bc-279e-4620-bb02-de6f4cb635fb

古代大型水利工程木蘭陂至今仍發揮作用

  木蘭溪,從戴雲山脈的茫茫群山中發源,貫穿廣袤的莆仙大地,注入興化灣入海,哺育著300多萬莆田人民。

  距木蘭溪入海口25.8公里處,木蘭陂攔溪矗立。這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歷經20多年、2次失敗,終於在1083年建成,凝結著古人治水的決心和智慧,至今仍發揮著灌溉、擋潮、引蓄水等作用。

  從木蘭陂沿溪而下10公里,“木蘭溪治理展示館”靜臥溪畔,講述著最近20多年來木蘭溪“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生動治理實踐。曾經的水患之河,如今已成為清波安瀾、潤澤莆陽的幸福河。

  相隔近千年,木蘭溪上,古人與今人水利智慧的結晶遙遙相望。

  夢想啟動那一年

  展示館距離木蘭溪一期防洪工程張鎮試驗段奠基點僅150米,這也是吳俊偉最初參與治理木蘭溪、建設防洪工程時的工作地點。

  吳俊偉是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管理處副主任。他的家就在木蘭溪畔,上下班,他常常騎自行車沿著堤頂綠道往返。吳俊偉説:“看著堤旁多姿多彩的花木、自由飛翔的鳥群和堤上休閒鍛鍊的群眾,心情十分舒暢!”

  20多年來,吳俊偉和同事們把青春留在了守護萬民的防洪工程一線工地,也見證、享受著越來越美好的木蘭溪畔生活。

  在20世紀90年代,木蘭溪兩岸只有平均1米多高的土堤。

  木蘭溪上下游落差大,河道狹窄、彎多且急,感潮段海水常常上溯。吳俊偉記得,每當遇到溪水氾濫、海潮頂托、城區內河匯水“三碰頭”,低矮的堤壩根本無濟於事,低窪的莆田城區就成了滯洪區。“一到此時‘跑大水’(洪水來時逃生)已深深刻進木蘭溪下游沿岸群眾的記憶中。”

  1996年,吳俊偉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那時單位叫“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籌建處”。“全單位只有13人,同事常開玩笑説不知能否‘籌建’成功,也許很快就散夥分流到其他單位了。”吳俊偉回憶説。

  因為,防住木蘭溪洪水這個夢想,莆田人民盼了太久,久到幾乎不抱希望——由於技術複雜、所需資金巨大、沿岸人口密集等難題,從20世紀50年代起,木蘭溪治理工程曾5次規劃、2次上馬,40多年來都無果而終。

  直到1999年。

  1999年10月,超強颱風侵襲莆田,木蘭溪沿岸一片汪洋。在受災嚴重的荔城區新度鎮蒲坂村,時任代省長習近平説:“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

  “這句話,就像給了我們一劑強心針!”吳俊偉説,工程啟動從此進入倒計時。

  其實,在習近平擔任省委副書記主管全省農林水工作時,木蘭溪治理工程方案論證報告,就已擺在他的案頭。

  針對木蘭溪下游軟基河道、彎多且急、沖刷劇烈等自然條件,經過一次次設計、優化、論證,水利部門決定採用“裁彎取直、新挖河道”的治理工程方案。

  1999年,木蘭溪下游防洪一期工程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施工技術方案出爐。為保障方案可行,時任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竇國仁和妻子聯袂接受了國內首個“軟基河道築堤”“河床抗沖刷”物理模型課題。同時,在木蘭溪張鎮段進行技術試驗。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都驗證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1999年12月27日,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正式開工。“那天,習近平同志與6000多名幹部群眾、部隊官兵在現場義務勞動。周邊村民聽説後,不分男女老少,都爭先恐後自帶工具跑來參加,場面熱鬧得不得了。”吳俊偉説起當時情景仍十分激動,“莆田人民祖祖輩輩的夢想終於照進了現實!”

  告別“洪水不設防”

  位於莆田市濱江北路的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指揮部,吳俊偉的辦公桌上常鋪著一張地圖,詳細描繪木蘭溪如何蜿蜒穿過莆田大地,而他們又如何在地圖上劃分出一期又一期、一段又一段的工程,一步步提升著防洪安全標準,再一次次提升沿岸居民的宜居指數。

  這已是吳俊偉工作單位成立以來的第10個辦公地點。從1999年起,隨著工程進展,指揮部也不斷遷移。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剛開工時位於木蘭溪舊河道旁的辦公地點。

  “那是在木蘭溪張鎮段,一期防洪工程的4個標段之一。開工時,周邊只有土路、村莊和沼澤地。”他説,指揮部每個人都是帶著一頂斗笠、一個水壺、一卷皮尺,騎半個小時自行車才能從駐地到達工地。

  要打贏“裁彎取直”這場硬仗,面對自然條件帶來的難題,施工人員經反復研究設計,最終採用“軟體排”保護河床、防抗沖刷;用“加筋土工布”強化堤基面,以提高固結、增強堤身;採用“明溝降水法”代替“管井降水法”,將新挖河道的淤泥經技術處理後用於堤防填築,解決了建築材料難題。

  而最難的,是在新舊河道交叉段,施工如何與水流搶時間。

  “新挖的‘直’河道與舊有的‘彎’河道即將合龍時,要在水位最低的時候,拋石阻斷水流,挖通新河道。”吳俊偉説,時間窗口稍縱即逝,現場三天三夜沒有停工,許多人站著瞇一會就算睡過一覺,然後繼續趕工。

  “領導、團隊都敬業得讓我感動,拼搏精神激勵著每個人!”吳俊偉説,他當時作為標段的現場管理人員,白天在工地,晚上加班研究圖紙、整理資料,盡心盡責保障工地品質安全。

  在各級領導的關切督促和建設者的奮戰下,施工進展迅速。

  2003年,木蘭溪防洪工程一期完成,原來16公里的行洪河道,被裁直為8.64公里,堤壩也同步建設完成,第一道難關攻克。

  然後,向下一個、再下一個標段“搬家”。12年過去了,吳俊偉和同事們沿著木蘭溪畔不斷灑下汗水,築起大壩。

  2011年,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全面建成,木蘭溪下游的防洪能力從不足兩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莆田市主城區“洪水不設防”的歷史就此結束,20多萬畝平原、70個村莊、近百萬人口從此告別水患困擾。

  生態之河流向幸福

  從水安全到水生態,木蘭溪的治理在繼續。

  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陳橋村,屬於木蘭溪三期荔涵段防洪工程C2標段的涵壩水閘就坐落於此。

  此處離木蘭溪入海口僅9公里多,是莆田市內排水量最大的水閘,也是北洋平原最重要的排洪工程。

  閘口外,秋日夕陽倒映在寬闊的水面上,成群的海鷗不時撲向水面覓食,人水和諧,美如圖卷。

  “在這裡,總能看到各種水鳥,以前很少見覺得新奇,現在多到已經‘看膩’。”吳俊偉十分自豪,“很明顯,水生態好了。”

  不僅負責在建的防洪工程標段,水閘管理、堤岸綠道養護也是吳俊偉的工作內容。曾管理過涵壩水閘,吳俊偉對水質變化了然於心。

  “多年前,每當內河水需要排出,我們升起水閘,看到又黑又臭的水流涌出時,作為水利人,十分心痛。”他説,現在木蘭溪水經過流域治理,水質已截然不同。

  當安全問題基本解決後,木蘭溪開啟了全流域治理。關停取締流域污染企業、完善鄉村污水處理設施、連通河湖水系、保護生態濕地、建設城市“綠心”……木蘭溪沿岸向更潔凈、更美麗、更宜居宜業進發。

  “水利建設的理念也在與時俱進,在保證水安全前提下,水生態理念貫穿始終。”莆田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吳建廉深有感觸。

  1999年起,吳建廉就參與到木蘭溪水安全、水生態的規劃設計。從木蘭溪防洪工程到木蘭溪下游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北洋綠心啟動區十里河道整治……他一路見證了水利建設理念從單純的水安全向水生態升級。

  “如今,河道的建設目標是安全、生態、水清、岸綠。”吳建廉説,比如河道護岸的建築材料,從“硬”質砼砌石轉為“軟”質生態護岸材料、生態砌塊,讓水體能夠交換,水生植物可以生長,河流中生物自然生存;比如建設時要注意保留兩岸樹林、開展綠化、建設公園……

  在生態指揮棒下接續建設,2017年,木蘭溪獲評“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

  從“美麗”流向“幸福”,木蘭溪治理繼續迭代升級。

  “西起瀨溪橋,東至木蘭溪大橋,木蘭溪沿岸將建起一脈三道、四卷七園、六廊多點的‘十里風光帶’。”吳俊偉滿懷期待,“很快,就能帶家人乘坐‘水上巴士’在這片水面繞行,一起看看我們參與建設的這條美麗家鄉河。”

  “十里風光帶”,是木蘭溪下游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的一部分。

  今年5月19日,“木蘭溪下游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開工。作為全國首批水生態修復與治理示範項目、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千古木蘭溪、百里江山圖、十里風光帶”工程集成實施,開啟了木蘭溪治理新征程。

  距涵壩水閘約16公里,歷經千年的木蘭陂,周邊早已建成風光優美的親水公園,成為市民喜愛的休閒去處。以木蘭陂為核心保護區的“木蘭陂世界灌溉工程遺産景區”也於今年啟動建設,即將迎來更多人到這宋代陂石之上,聆聽千年潮音。

  木蘭溪畔,木蘭陂治水先賢們的雕像靜靜佇立,見證著他們曾為之付出生命的河流,已成為安瀾清波的幸福河,而受她潤澤的南北洋平原,正向生態宜人、人水和諧、經濟繁榮快步前行。(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文 林熙/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