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菌草家園”新生態:全國首個規模化菌草微生物農業生産系統落地南平
2022-12-15 09:43:09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陳洪亮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全國首個規模化菌草微生物農業生産系統在南平落地,助力鄉村振興 “菌草家園”新生態

  魚被養在巨型“罐頭”內,成群的雞、鴨、牛、羊睡在“沙發床”(發酵床)上,大棚內養殖著如此多的家禽家畜,卻幾乎聞不到異味……

  近日,位於南平市延平區大橫鎮的“菌草家園”循環經濟示範基地正式落地,前來交流學習的人絡繹不絕。這個“菌草家園”是全國首個規模化菌草微生物農業生産系統。

  菌草技術從福建走出,已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成為脫貧致富的“幸福草”。福建可謂是世界菌草之鄉。“幸福草”造福世界,如何助力家鄉農業高品質發展?如今,菌草技術回到福建,以綠色低碳、生態可循環的理念,以産業綜合體的形式,助力我省鄉村振興。

  綠色循環的秘訣

  在人們印象中,菌草技術主要用於種植菌菇、防風固沙等。但近日在南平市延平區落地的全國首個規模化菌草微生物農業生産系統——“菌草家園”,卻令人大開眼界。

  在這片20畝的光伏大棚內,有果蔬智慧化栽培區、微生物水料高密度養魚區、禽畜智慧化養殖區等,光伏提供了生産過程全部電力需求。

  養殖區內,雞、鴨、牛、羊自由活動,但幾乎沒有臭味。

  “這得益於周邊種著約300畝的巨菌草。這些巨菌草,為綜合生産系統提供飼料、墊料、基質、肥料、益生菌等。”省農科院國家菌劑中心首席科學家劉波博士介紹,養殖不臭的秘訣,在於養殖區鋪設的菌草發酵床及益生菌引水系統。

  普通畜禽養殖的臭味主要來自糞污,但在這裡,禽畜腳下鋪設了菌草發酵床,糞便在24小時內經微生物分解完畢,從源頭消除臭味。

  不僅如此,混養的雞鴨等居然還不得病。菌草養殖展現出綠色健康的巨大優勢——發酵床上産生的大量益生菌,可以抑制畜禽病原,提高抗病免疫力,養殖不需要用抗生素,讓畜禽在這裡健康生長,可大大提高肉類品質。

  綠色循環,是綜合體的另一大亮點。與禽畜養殖區相鄰,在“菌草家園”微生物水料高密度養魚區,40個直徑6米、外形酷似“罐頭”的帆布魚池整齊排列。

  “養魚、養禽畜、種番茄,雖然在不同分區,卻是一個以菌草為中心的循環。”劉波向記者介紹了這一精妙的循環過程:菌草飼料、餌料和益生菌等,讓禽畜和魚可以健康成長;養魚的“罐頭”底部,設有魚“馬桶”,魚糞便被收集到“馬桶”後,又輸送到發酵罐發酵,處理後可成為番茄基質栽培的液體菌肥;禽畜的糞便和菌草混合發酵後,形成優質生物肥料,可以反哺菌草、果蔬的種植。

  讓菌草更好造福家鄉

  菌草的故事,由來已久。1983年,在福建農學院工作的林佔熺開始利用閩西閩北漫山遍野的芒萁等野草進行“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研究,1986年10月,獲得成功,發明瞭菌草技術。

  1997年,菌草技術被列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成為扶貧致富的“閩寧草”。此後,菌草技術從福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已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培訓國際學員上萬人。如今,菌草技術早從最初的種菇,拓展到提供菌草飼料、防風固沙、生態治理、生物質能源與纖維材料開發等領域。

  菌草技術,為世界各地脫貧致富作出貢獻,被稱為“幸福草”。如今菌草理念、技術越來越先進,如何回到福建、造福家鄉,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給菌草在福建安個“家”!

  2021年,在林佔熺帶著的技術、企業等團隊多次考察、對接後,“菌草家園”項目落地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延平區大橫鎮博愛村,結合菌草適應性高、不懼水淹的特性,將村內閒置低窪土地“變廢為寶”,充分利用。

  “菌草家園項目是低碳、綠色、生態可循環的新型農業模式,為我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思路。”延平區委主要領導説。

  此次菌草“回家”,帶來的是一整條更高技術含量的産業鏈。記者看到,“菌草家園”配有智慧溫室、噴淋降溫設施、風機水簾設施、天窗通風裝備以及高端物聯網智慧化控制系統。園區中還配備了菌草産品飼料、餌料、墊料、基質等加工廠,還有綜合生産系統總控中心。一條自循環産業鏈,實現了種養資源的就地供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準。菌草技術的産業鏈,可以發揮出菌草和微生物農業的優勢,構建一套科學有效的綜合循環體。”福建正原菌草國際合作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平山説,“菌草家園”勾連起多元化運用場景,將以往複雜難控的農業生産轉變為標準化農業産業系統,以科技助力農業産業化。

  先行示範助力鄉村振興

  迎來了“幸福草”,延平區在大橫鎮建起了“國家菌草助力鄉村振興先行示範區”,探索農業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綠色新路子。

  目前,延平正與省農科院等緊密對接,打造菌草小鎮綜合示範種植基地,帶動農民開展規模化高效種植,不斷延伸以草代糧、以草代木、水肥菌一體化的新型觀光農業等菌草産業鏈,助推富民強村。

  雖已年近八旬,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佔熺,時刻牽掛著“菌草家園”的探索和發展,多次奔赴基地指導菌草産業發展方向,並開設培訓班,培訓菌草技術人員。

  在政府、科學家和企業的合力探索下,“菌草家園”展現出對鄉村振興的帶動效應。

  “這個由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農科院聯合打造的菌草微生物農業綜合生産系統,可節地50%、節能60%、節工70%、節水80%。”劉平山説。

  以“罐頭”養魚為例。“這裡一個‘罐頭’魚池相當於一畝魚塘養魚量!”劉波説,每個魚池有40立方米水,可以養3000尾加州鱸魚,産量可達1500千克。而這40個“罐頭”,總共佔地僅3.5畝,魚總産量可達70噸,産值超過200萬元。

  而種植區的番茄,有了菌草基質、魚糞菌肥及微生物菌劑的培養,畝産可達10噸。

  菌草技術的帶動效益還不止於此。據悉,“菌草家園”這一模式易複製,政府、農民可以根據自身定位和需求,選擇産業“自定義安裝包”,企業不僅能輸出技術、原料、飼料和種苗等生産資料,還能為創業農民提供貸款擔保。“這樣的話,可以讓沒有資本的農民,也能夠在我們的幫助支持下,實現共同致富。”劉平山説。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菌草技術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長期關心和推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以及在福建農林大學的長期支持下,從福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國際社會減貧和可持續發展事業提供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林佔熺説,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接下來,將繼續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腳踏實地,加速推動菌草産業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為“使菌草技術成為造福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幸福草’”繼續努力奮鬥。(記者 劉見聞 劉益清 吳旭濤 見習記者 姚雨欣 通訊員 詹國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