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來源:學習強國  |  2023-01-09 09:46:35

  大家都知道華佗,認識張仲景,但你聽説過董奉嗎?

  在中藥鋪的匾額上常題有“杏林”二字,人們也常用“杏林春暖”四字來讚揚德藝雙馨的仁醫。

  “杏林”的典故正是源於東漢末年醫學家董奉。他的家鄉在侯官縣董墘村,屬現在的福州市長樂區。

  現在,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境內有座山叫董奉山。該山因紀念董奉而得名,海拔577.2米,氣勢磅薄,綿延數十里。它在旗山、五虎山和鼓山之間,構成一扇天然屏風,對福州的地理和氣候起護衛與調節的作用,故有“一旗二鼓三董奉”之稱。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董奉像(段玲 攝)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董奉山(吳航鄉情報 供圖)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醫學家,其中有卓越醫術和高尚醫德的不在少數。東漢末年懸壺濟世的郎中董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董奉(約西元220—280年),字君異,侯官縣董墘村(今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後人尊稱其為“杏林始祖”。(來源:福州市博物館)

  在“建安三神醫”中,相對於“醫神”華佗和“醫聖”張仲景,董奉被稱為“醫仙”。關於他的史料不多,卻充滿傳奇色彩。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華佗(約西元145—208年),字元化,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後人尊稱其為“醫神”“外科聖手”“外科鼻祖”。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張仲景(約西元150~154年—215~219年),名機,字仲景,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醫學家,後人尊稱其為“醫聖”。

  董奉年輕時,曾是家鄉侯官縣(當時長樂隸屬侯官)一名縣衙小吏,後行醫四海,遍涉名山大川,晚年歸隱豫章(今江西)廬山,為百姓治病。《潯陽志·董奉太乙觀》記載:“董奉居廬山大中祥符觀”。

  在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有限文字中,有個與董奉相關的著名典故“杏林春暖”。

  晉·葛洪《神仙傳》卷十記載:

  君異居山間,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人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鬱然成林……

  晉代陳壽《三國志》也類似記載。

  這些古籍記載的是,晚年在廬山下隱居的董奉,並不種田,為眾多慕名而來求醫的人治病,卻有一個獨特的規矩:治病不取分文,但要求被治愈者種植杏樹作為紀念,輕症痊癒種杏一棵,重病之人種杏五棵,漸成漫山杏林。杏子熟了以後,董奉除了用杏來換取稻米維持生活外,還救濟貧苦的老百姓和接濟旅途上斷了盤纏的路人,而且還回收杏仁入藥。有一年,因為糧食絕收,周邊村莊鬧起了嚴重的饑荒。危急關頭,董奉為百姓打開了自家的糧倉,無償發放所有的糧食。

  董奉的善舉被後世所傳頌,以“杏林春暖”或“杏林春滿”稱頌他的醫道高明、醫德高尚。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杏林春暖》(資料圖片)

  至今廬山尚存有杏林遺跡,歷代文學名家在廬山也留下了許多與杏林相關的名篇。

  李白寫道:

  禹穴藏書地,匡山種杏田。

  ——《送二季之江東》

  杜甫寫道:

  香爐峰色隱晴湖,種杏仙家近白榆。

  ——《大覺高僧蘭若》

  此外,王維寫道:

  董奉杏成林,陶潛菊盈把。

  ——《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

  將董奉之杏和陶潛之菊並列對偶進行了讚譽。

  “杏林”故事經韆鞦流傳,久而久之,“杏林”一詞便成為中醫界的譽稱和中華傳統醫學的代名詞。自古醫家以位列“杏林中人”為榮,醫著以“杏林醫案”為藏,醫技以“杏林聖手”為讚,醫德以“杏林春暖”為譽。“杏林”佳話也成為歷代醫家激勵、鞭策自己提高醫技、治病救人的典範。

  比如,唐朝的謝景先以醫技聞名,他在董奉杏林故地建立草堂,為百姓治病。

  明朝的郭東曾效倣董奉,在自己所居住的山腳下,種杏千余株成杏林。

  蘇州名醫鄭欽諭,庭院也設杏圃,病人饋贈的物品多拿去接濟貧民。

  元朝的嚴子成,在書畫家趙孟頫病危時將他治愈,趙孟頫特意畫《杏林圖》相贈。

  千百年來,人們之所以懷念、景仰董奉這位千古神醫,在於他畢生所培植、實踐的杏林文化,蘊含著“親、善、誠、信、中、和”的從醫理念,體現了古代醫家的優秀品質,也彰顯了中華傳統美德的精神內涵。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董奉草堂,位於董奉山下的古槐鎮龍田村與雁堂村交界處,草堂四週遍植杏樹。(資料圖片)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董奉草堂外景(歐有志 攝)

  如今在董奉的老家,建起了頗具規模的董奉草堂。草堂倣後漢三國時代風格而建,四週遍植杏樹,使我們能感受“杏林春暖”千古佳話的意韻。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董奉草堂內景(來源:福州日報)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董奉草堂內景(歐有志 攝)

  而長樂當地人對董奉的紀念也從不斷絕,即使遷居也是如此。明末,董奉山下長樂王姓一支遷居至福州河上村,他們帶來了紀念董奉的救生堂,取“治病救生,濟世利民”之意。

  時間輾轉,已過400餘年。救生堂經幾度遷徙,最後遷至白馬南路,但正如堂前懸挂的金字楹聯所示,“杏林春暖佳話韆鞦頌,丹灶煙浮神醫萬代崇”,董奉所留下的意蘊和精神內涵,依然穿過歷史塵煙而熠熠生輝。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遷至福州市白馬南路的救生堂。(來源:海峽都市報)

八閩文脈·人物 | “醫仙”董奉:“杏林春暖”濟蒼生

救生堂近景。(來源:海峽都市報)

編輯:陳洪亮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