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人和”之力催化鄉村振興
嵩口古鎮遊人如織。
9月15日,福州晚報A4版以《鄉村增“顏值”群眾享“村美”》一文,講述了福州市通過小團隊、細網格,以及垃圾分類+積分兌獎等方式,提升人居環境,打造人人共享的“村美”環境。
達到“村美”,自然離不開“人和”這一催化劑的作用。“人和”,既有人們和睦相處的和諧民風,也有人們能夠彼此信任並相互合作之意。今天,讓我們走進探索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永泰“嵩口模式”以及福清南宵村的“353”機制,看看兩地是如何開展“人和”實驗。
福清南宵村現代農業産業園。
永泰嵩口古鎮:
陪伴式設計聚智慧
嵩口是福州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鎮核心區擁有4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在福州市委的支持下,永泰縣把嵩口古鎮保護開發作為傳統村落改造的試驗田,受聘而來的台灣“打開聯合”團隊紮根古鎮近10年,與本地團隊協作推進,形成了“陪伴式設計、針灸式改造”的嵩口模式。
“打開聯合”團隊常駐鎮上,挨家挨戶與居民交換意見。嵩口鎮黨委則在研究古鎮保護開發事項時,常常邀請“打開聯合”團隊列席,實行“日核對、周檢討”機制,每週一晚召開工程例會,鎮領導班子、台灣團隊、施工班、群眾代表等一併參加。大家共同反思和檢討項目推進情況,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鎮幹部與台灣團隊在一棟樓裏辦公、在同一個食堂吃飯、一起到施工現場,形成了常溝通、多交流、勤做事的良好氛圍。
此外,嵩口鎮還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獎扶措施,吸引兩岸有創意有熱情的學生、青年等到古鎮創業,支持他們開設創意咖啡屋、書吧、茶歇點、工藝品店、導遊服務點等。在引入新業態的同時,嵩口鎮還有機融入原住民的生産生活,比如塑造相得益彰的傳統文化,有序恢復古鎮趕圩、肥獅、藤編、武術等文化元素,讓原生態的生活氣息、風土人情、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和諧共融。
福清南宵村:
民主管理聚民心
在福清市江鏡鎮南宵村,有著一把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金鑰匙”——民主管理。
南宵村人口眾多,以前,由於利益訴求多元,每當遇到關乎村裏發展的小事大事時,經常出現一些矛盾。
“村民都是監督員,只有多提寶貴意見,才能一起把村子建得更好。”南宵村黨支部書記薛爾輝説,本著這一原則,南宵村兩委早早就開始建立“353”基層治理機制,加強民主管理。“353”機制即“三項制度”“五步議事”“三聯三促”,目的在於聯繫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
為了切實做到“讓群眾説了算”,村裏每週一都召開村兩委工作會議,了解村裏各個重大項目建設情況,並對事關村民利益的決策進行民主表決,同時加強村黨務村務公開欄建設,及時更新工作動態。南宵村認真落實農村“五要”工程(村裏的事村民要知道、要參與、要做主、要監督、要滿意),每季度召開一次村民代表大會,就村民關心的村財收支、村務公開、黨員管理等情況進行通報,加強農村資産、資金、資源的監管。以上舉措充分調動全民參與家鄉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人心聚則鄉村興。自此,在村黨組織的帶領下,南宵村整合流轉拋荒土地,建成農業創業園,引進台灣芭樂、鳳梨筆精品水果,開發農作物採摘、加工體驗項目,推動三産融合發展,實現群眾“家門口”就業增收。(記者 陳木易 林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