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惠安小岞聚焦生活藝術島的發展定位,以其三面傍海的地理優勢和深厚豐富的文旅資源,推動當地鄉村振興、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在小岞,有這樣一張靚麗的“美食名片”——“小岞魷魚”。它與“小岞蝦仁”“小岞紫菜”並稱“小岞三寶”,是國家地理標誌産品。
惠安小岞魷魚文化旅遊節暨省級“一村一品”宣傳推介活動啟動儀式
10月4日,惠安小岞魷魚文化旅遊節暨省級“一村一品”宣傳推介活動正式啟動。美味多樣的魷魚集市、五彩繽紛的巨型海洋風箏、趣味橫溢的“魷”園會、無邊浪漫的海島藝術音樂會等齊聚小岞,向遊客展現豐富的文旅經濟新圖景。
此次啟動儀式緊扣“一村一品一故事”這一主線,設置了多個精彩有力的環節:正式成立並現場授牌惠安首個村民誠信教育中心——新橋村村民誠信教育中心,呼籲和動員各單位、各經營戶堅守公平守信的良好品質;特別邀請本地10名漁業從業代表簽訂誠信承諾書,向廣大消費者承諾和倡導誠信經營;聯合惠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為小岞鎮漁業技術協會以及6家海洋、船舶、水産類企業及個人,提供金融授信額度,築牢小岞漁業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為首屆“小岞惠女代言人”授牌,弘揚和傳遞甘於貢獻、敢於傳承、銳意創新、不辭勞苦的惠女精神。
此外,本次魷魚文化旅遊節首次推出魷魚IP公仔——魷魷。它的造型採用獨特的惠女服飾,一頂金色的斗笠遮住世間風雨,一塊鮮艷的頭巾藏著生活故事。它懷中的小魷魚,呈現了小岞趕海人世代依海為生、與海相依為命的羈絆,更彰顯了小岞將持續培育並講好“小岞魷魚”品牌故事的決心和毅力。
遊客現場體驗“手釣魷魚”
歷史上,“小岞魷魚”享譽八閩,它不僅是小岞一張靚麗的美食名片,更是愛拼敢贏的小岞人為小岞漁業拓出的一條希望之路。“小岞魷魚”一直以其稀缺與鮮香聞名全國。每年農曆四月至八月為小岞“撮魷魚”的季節,其中五月、六月是最為繁忙的豐收時光。
小岞鎮南賽東村
據了解,小岞鎮南賽東村是福建省最負盛名的“小岞魷魚”重要生産基地。這裡不僅擁有富饒的漁業資源,更記載著南賽東村漁民們精湛的古法鎖鮮技藝。他們通過最原始的手釣方式,以及即捕即殺、縝密晾曬等傳統手藝,讓魷魚鎖住原本的營養和鮮度,讓大家四季皆可品嘗到鮮美的小岞魷魚。這正是小岞魷魚與其他地區魷魚最大的不同。
小岞魷魚
未來,小岞鎮南賽東村將結合線上線下多渠道行銷,將當地魷魚文化與旅遊經濟相融合,大力推進小岞特色魷魚産業發展,讓更多的人把文化帶出去,讓“錢包”鼓起來。據統計,魷魚産業收入佔據南賽東村經濟收入總量的75%。2022年南賽東村全村生産總值超5500萬元,村財收入約22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5萬元。
小岞鎮文化旅遊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推進小岞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條件。魷魚文化不僅為小岞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引擎、為文旅融合開拓了新領域,更給小岞生活藝術島建設貢獻了新動能、繪就了新圖景。(文/圖 陳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