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會現場
10月17日上午,福建召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暨“海絲”核心區建設成就新聞發佈會。
福建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地位獨特、作用突出。福建實體經濟強勁,産業體系完備,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不可或缺,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福建北連長三角,南接粵港澳,面向台灣,背靠中西部廣闊腹地,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通道。福建還是中國最早對外通商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也是著名的僑鄉和港澳同胞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達1580多萬人,這些僑資僑力僑智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
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一級巡視員詹晨輝介紹,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絲”核心區建設,在全國率先編制公佈省級“一帶一路”建設方案,制定落實“海絲”核心區年度工作要點,全力推進“海絲”核心區建設高品質發展,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打造海陸空網“聯通之路”。目前,全球已有317家企業和機構加入“絲路海運”聯盟,命名航線達116條,聯通43個國家和地區的131座港口,成功舉辦五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福建加密開行中歐班列,福州、廈門、泉州等6個設區市先後開通中歐班列,實現“海絲”與“陸絲”的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打造福州、廈門兩個“海絲”門戶樞紐機場等一批重大項目,已開通國際和臺港澳空中航線85條;建成海峽海底光纜、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發射“海絲”系列遙感衛星,打造“海絲”衛星數據服務中心,凝聚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廣泛共識。
培育經貿合作“繁榮之花”。福建引進了總投資達420億元的中沙古雷乙烯等優質産業項目,有效帶動省內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業等重點産業集群高品質發展。十年來,累計對9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近1400個、投資總額近200億美元。十年來,福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約4.4萬億元,2022年福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貿易7351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142%。
厚植制度開放“活力之源”。福建自貿區累計推出實施20批622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275項、對臺120項,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縮減至27項,商事制度“一照一碼”、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成為全國改革範本;海絲中央法務區搭建涵蓋國際商事法庭、涉外海事法庭、知識産權法庭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體系,與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等建立合作關係,累計引入現代化、國際化法務機構或項目超100個。
架設改善民生“友誼之橋”。福建省的採礦業龍頭企業,主導建設境外銅礦項目,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礦産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打造“花園式礦山”,有效改善了當地環境和生態狀況。福建省的建築業龍頭企業,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時,積極向項目所在地肯尼亞、菲律賓等國家捐款捐物,生動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福建省的信息技術龍頭企業,加強全球化教育市場佈局,與埃及、尼日利亞等20多個國家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推動數字教育“中國智造”走向全球。
十年來,福建乘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東風,經濟總量連跨4個萬億元人民幣臺階,2022年達5.3萬億元人民幣、居中國第8位,人均GDP突破12萬元人民幣、居全國第4位,貨物貿易總額翻了一番,達1.98萬億元,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未來,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海絲”核心區建設必將迎來更大機遇、展現更大前景。(文/圖 鄭艷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