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産業是泉州惠安的主導支柱産業。近年來,惠安以泉惠石化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依託得天獨厚的港口條件,積極構建以中化泉州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基礎化工為主線、合成纖維為特色、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為兩翼的石化産業鏈,打造化工材料發展新高地。
中化泉州石化廠區一隅 攝影 王勝
立龍頭 千億石化産業從無到有
惠安從一片灘塗出發,以打造國家級石化基地為奮鬥目標,步履鏗鏘、行穩致遠,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中化泉州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的高品質石化産業集群。一座頗具規模的石化産業基地正在崛起——泉惠石化工業園區。
泉惠石化工業園區成立於2005年,2012年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作為湄洲灣石化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泉惠石化園區規劃面積33.2平方公里,2022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約1209億元、稅收約75億元,連續4年躋身全國化工園區30強,榮膺福建省首個國家級綠色化工園區,是福建省十大新增長區和千億産業基地之一。
中化液體化工停靠泊位碼頭 供圖 泉惠石化工業園區
中化泉州石化的落地壯大是園區發展的生動縮影。2021年,中化泉州石化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的17套裝置全部投産運行,標誌著該公司實現“煉化一體化”運營,生産規模達到15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據介紹,該公司2022年實現産值1172.3億元,主要生産産品為通過原油加工制汽油、航煤、柴油等,有機原料和初級形態塑膠包括乙二醇、苯乙烯、甲苯、對二甲苯、環氧丙烷、環氧乙烷、聚丙烯、聚乙烯等。預計今年,原油加工負荷率實現滿負荷100%以上,實現原油加工1608萬噸,實現煉化産品1476萬噸。
這是泉惠石化園區發展提速的寫照。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從2009年3月中化泉州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開工,歷經10多年的建設,如今,園區入駐企業30家,投産企業18家,産業集聚成效顯著。泉惠石化園區發展藍圖正徐徐展開。
鑄鏈條 “石化朋友圈”日益壯大
6月19日,一條7米寬幅的雙向拉伸聚酰胺薄膜(BOPA)生産線在惠安成功投産,標誌著中侖新材旗下福建長塑高性能膜材生産基地正式投入啟用。“這是行業首個産業鏈一體化基地,福建長塑的成功投産,打通了從上游原材料(PA6)到下游功能性膜材(BOPA)的最後一百米。”泉惠石化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成功投産,使得上游原材料和下游膜材實現了時空上的“零距離”,産業“隔墻效應”開始加速釋放。“一方面它將形成集約高效的綠色供應鏈,另一方面它將進一步提升上下游研發協同創新的頻率和效率。日前我們又訂購了3條線,明年安裝,産量肯定還能再上一個臺階。”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説道。
按照“立龍頭、鑄鏈條、建集群”發展思路,惠安以中化泉州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和基礎,進行産業鏈打造,在上、中、下游推動項目集聚,著力打造石化産業和新材料、新能源板塊,組成共生共榮的“石化朋友圈”。
2015年,藍星安迪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中國A股市場,是央企“走出去,引進來”並實現資産證券化的首個成功案例。其項目為固體蛋氨酸項目,總投資額約49億元,計劃年産15萬噸固體蛋氨酸,預計2027年正式投入運營。
石大勝華(泉州)有限公司 攝影 郭君勇
石大勝華(泉州)有限公司投資13.6億元建設44萬噸/年新能源材料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年産碳酸乙烯酯12萬噸、碳酸二甲酯10萬噸,于2020年10月開工建設,2022年1月投産。項目具有“零污染、低能耗、高減排”的獨特優勢,兩期項目全部達産後,可管輸消耗泉惠石化工業園區環氧乙烷12萬噸/年,全部消除現有環氧乙烷運輸車輛9500車次以上,回收二氧化碳廢氣18萬噸/年。
博純(泉州)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是超高純電子氣體材料研發及生産的領軍企業,在全球半導體、LCD平板顯示、LED、PV太陽能電池等高科技産業鏈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從事塗料研發、生産、銷售與涂裝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從一滴油到一匹布到一件衣的石化産業鏈,惠安石化産業發展的目標,正是目前産業亟待破解的共性瓶頸,即石化産業鏈上下游協同水準不高的問題。在這一方面,惠安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目前園區已入駐中侖塑業尼龍6切片、邦麗達高吸水性不飽和樹脂、永悅科技不飽和樹脂、香江石化熱塑性彈性體、石大勝華新能源材料等30多個石化中下游項目,有效填補了園區煉油、烯烴、芳烴産業鏈條,逐步推動化工原料産品就地化,初步構築了乙烯、丙烯、碳四、碳五、苯、碳九、對二甲苯、環氧乙烷等10條産品鏈,形成央企、民企和外資企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建集群 馳騁“石化經濟”新賽道
6月2日,泉州市石化産業指揮部在泉惠石化工業園區管委會揭牌成立,掀開了泉港、泉惠石化工業園區差異化、協同化發展,石化産業高端、綠色、轉型發展的新序幕。
“我們將牢牢抓住這一重大機遇,高標準建設泉惠石化園區,力爭到2030年産值突破2500億元、稅收突破200億元,打造‘鏈’動‘石化-紡織鞋服’‘石化-電子信息’萬億級産業鏈群的強大引擎。”惠安縣委書記、泉惠石化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王春雷表示。
泉惠石化工業園區總體佈局規劃圖 供圖 泉惠石化工業園區
如何做足石化産業鏈文章?今年以來,惠安著力整合各類資源要素,打造優質條件與營商環境,全力招引落地強鏈補鏈延鏈項目,助力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在“産業鏈”上做延伸。惠安按照“煉化一體化為主線,合成材料、有機原料、化工新材料為三大方向”的發展思路,強化産業鏈招商、隔墻工廠招商,謀劃10條重點産業鏈,上半年已開工丙烯晴、碳四炔烴加氫等6個項目,力爭年底前炭黑、博純半導體氣體、香江熱塑彈性體等8個項目竣工投産;積極協同中化泉州石化做好第二套100萬噸乙烯方案研究與安、環評等前期工作,簽約落地蛋氨酸和高端電極前驅體(針狀焦)等項目。
在“閒置地”上做盤活。惠安“騰籠換鳥”引進總投資約4億元慕成防火塗料項目,通過中化泉州石化公司廠區內土地優化佈局方式,落地中化泉州石化産業升級子項目共計18個,總投資約271.56億元。
在“擴載體”上抓保障。惠安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提升項目承載能力,完成PPP地塊精細化工區4500畝用地回填掃尾工作,編制泉惠石化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線道路工程、中化泉州石化中下游石化産業規劃等配套道路建設方案,加快完成B區地塊即中化第二套乙烯用地約4000畝的回填工作。
在“供給力”上促集成。惠安提升園區污水處理、蒸汽供應一體化能力,啟動中化泉州石化廠區內煉油、乙烯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編制中水回用實施方案,協調熱電聯産A廠區3×480噸小時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運行,推動B廠區2×660MW機組及配套碼頭落地建設。(文 陳秋紅 羅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