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農在漳創業記
漳浦臺創園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水準。記者 沈昊鵬 攝
澳洲手指檸檬、太平洋莎梨、紅寶石芭樂……在漳浦縣頂壇村的閩臺高優百果生態示範園內,世界各地的奇珍異果挂滿枝頭,臺胞蔡志陽正忙著察看改良選育的新品種。
蔡志陽是入駐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的一名臺商。他出生於台灣嘉義農業世家,2013年到漳浦考察,2016年成立了漳浦臺豐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致力於現代高優生態農業推廣。
台灣農業精緻化程度高、品種多樣、技術成熟。大陸腹地廣、市場大、消費力強,農機設備多樣化、網絡行銷發展迅速。“兩岸的農業科技可以取長補短,我想把台灣好的技術、好的品種引到大陸的田間地頭。”蔡志陽説。
在蔡志陽的種植基地裏,已有130多個花木瓜果新品種。他把示範基地作為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新成果的展示推廣平臺,手把手指導農民種植技術,輻射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經過馴化栽培,巨無霸紅心火龍果、黃晶果等多個水果新品種已在福建、廣東、廣西等多個省份推廣種植。
“我們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除了貸款貼息、項目建設補助、人才補貼、用電優惠等政策外,漳浦臺創園還為我們提供不少貼心服務,這讓我們在這裡生活暖心、創業安心。”蔡志陽表示,公司最近在申請苗木許可證,漳浦臺創園派專人解讀相關政策,還幫忙辦理相關手續。
在漳浦臺創園,還有許多像蔡志陽這樣跨越海峽而來的臺商,他們在此紮根,播種農業新理念、新技術、新品種,與當地農民共同譜寫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的新篇章。楊榮焜也是其中之一。
楊榮焜擁有台灣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和美國密歇根大學財務學雙博士學位,在台灣教書17年。2017年,他從大學教授崗位提前退休,來到漳浦發展併入駐臺創園。
楊榮焜發現,當地的農業種植與台灣的精細農業相比,還比較傳統,農戶為節約成本,不願購買合適的種苗和化肥,農産品品質和産量受到很大影響。楊榮焜就幫他們購買,還手把手教授種植技術,收穫之後再統一收購。
在漳浦,楊榮焜既種植台灣蓮霧、西瓜鳳梨、雪梨棗等新品種水果,也養殖石斑魚、金剛蝦等水産,把台灣的高密度養殖技術引入當地,不斷推廣無抗養殖的生態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在他的帶領下,港頭村高密度金剛蝦養殖面積新增了兩三百畝。
“産量提高了,品質提升了,價格上去了,農戶對我越來越信任。他們學會了操作機械設備,還逐漸養成科學的種植、養殖習慣。”談及農戶的變化,楊榮焜頗有成就感。
如今,楊榮焜的技術團隊吸納了10多位農學博士,其中既有蔬菜水果種植專家,也有水産養殖技術人員。在他們的指導下,當地200多戶農戶實現種養效益、收入“雙提升”。楊榮焜説:“國家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漳浦臺創園也做了完備的政策規劃、配套措施,助力臺商投資創業。我們將盡己所能,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作為首批國家級臺創園之一,漳浦臺創園成立16年來,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緊扣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示範園建設目標,在做優特色花卉、推動人才融合、助力鄉村振興上下功夫,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園區臺農臺企服務水準,助力漳臺農業融合發展。截至目前,臺創園累計引進台資農業企業294家,年創産值達35億元。(記者 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