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北岸經開區:打好“融合牌” 産業“牛起來”
來源:福建日報  |  2024-08-28 10:16:14

  原標題:近年來,北岸經開區立足文化、産業優勢,打出對臺交流組合拳,全力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打好“融合牌” 産業“牛起來”

莆田北岸經開區:打好“融合牌” 産業“牛起來”_fororder_ce8bc29d-30b8-4497-ad7d-e0c4a49a0d09

羅嶼港是我國東南沿海最大的鐵礦石港口,也是重要的對臺鐵礦石中轉基地。圖為羅嶼港俯瞰圖。 黃國民 攝

莆田北岸經開區:打好“融合牌” 産業“牛起來”_fororder_946cf91e-1aa2-4aea-9ee7-1febb0df1fcf

台灣香客團到賢良港謁祖進香。 陳琛 攝

莆田北岸經開區:打好“融合牌” 産業“牛起來”_fororder_14e6b35c-ca46-4949-a00a-4c048920be3c

吉宜醫療器械生産車間,工作人員在進行定制牙套生産。 陳惠貞 攝

莆田北岸經開區:打好“融合牌” 産業“牛起來”_fororder_546a85f9-b779-4646-89ad-cf7b2903ae2a

媽祖大愛健康城 黃國民 攝

  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位於忠門半島,距離台灣本島僅72海裏,境內坐落著天后祖祠、媽祖故居,是海內外媽祖敬仰者朝拜的聖地。

  2023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出臺,明確指出,支持莆田以媽祖故里、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産業合作區等為載體,深化對臺交流合作。近年來,北岸經開區打出對臺交流組合拳,通過做強做大健康産業,打造台灣地區醫療健康産業進入大陸的第一通道和兩岸合作交流的前沿陣地;以賢良港為依託,加深兩岸文化交流;利用羅嶼港口得天獨厚的對臺鐵礦石貿易優勢,打造對臺大宗散貨中轉口岸。

  文化交流日益深厚

  夏夜的賢良港,隨著天色漸暗,暖黃燈彩散發的點點光芒與古港的輪廓交織在一起,給人寧靜悠遠之感。

  臨海的空地上,一排小木屋相連。今年七夕,臺胞林陳國豪在賢良港天后祖祠董事會的協助下,利用這裡的場地舉辦了一場閩臺夜市美食活動,吸引不少市民前來。

  “我一直想在媽祖故里做點什麼,就想到辦夜市,一方面是趁夏夜經濟火熱,讓在地鄉親閒暇時有處可去,也讓返鄉青年有更多創業機會;另一方面是引進台灣美食,讓遊客的腳步慢下來,為賢良港集聚更多人氣。”2021年來莆後,林陳國豪便長住於此,嘗試引進台灣的特色産業。

  近期,林陳國豪打算利用賢良港天后廣場的閒置場所開辦特色美食夜市,並通過承辦媽祖家宴,讓兩岸遊客在朝聖謁祖之餘,能夠品嘗閩臺美食,欣賞文藝表演,體驗濱海遊樂。

  賢良港供有天后祖祠,是海內外媽祖敬仰者的神往之地。每年的媽祖誕辰日(農曆三月廿三)、升天日(農曆九月初九),賢良港都會舉行祭祀媽祖信俗活動,以“媽祖回娘家”“海祭媽祖”的獨特形式追思聖跡。近年來,台灣當地宮廟也掀起“媽祖回娘家”熱潮,每年赴賢良港謁祖進香的人絡繹不絕。

  “對台灣媽祖信眾而言,回到媽祖的故鄉就如同回到母親的懷抱。”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臺籍教授林孟蓉説,賢良港在多數台灣同胞心中,是心靈的聖地、文化的歸依。台灣同胞來賢良港開展朝聖之旅,已形成一股熱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週期間,台灣媽祖聯誼會、台灣天后文化藝術協會在賢良港天后祖祠進行了一場莆臺媽祖文化傳承交流座談活動,雙方計劃在賢良港天后祖祠建設閩臺媽祖信俗傳承中心,打造文化交流新平臺,不斷促進兩岸交流交融交心。

  健康産業持續發展

  佔地73畝的莊園式建築,環境清幽、綠意環繞。位於媽祖大愛健康城的瑞仕潛力少年醫教中心是一個同時擁有醫療、教育雙資質的綜合平臺,這裡生活著160多名孤獨症兒童,他們在這裡系統地接受康復治療、教育引導以及各類生活技能、就業技能培訓。

  “借助‘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産業合作區’的平臺優勢,我們不斷引進國內外先進的醫學技術和醫學管理理念。”潛力少年聯合創始人鄭芳澤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逐步向台灣尋求醫療人才,展開技術交流,促進兩岸特教資源深度對接。

  下個月,潛力少年將迎來由台灣快樂列車協會組織的“星向媽祖”閩臺孤獨症研學營活動,來自台灣的20個孤獨症兒童家庭將走進北岸,開啟一場媽祖文化體驗之旅。此外,雙方還計劃籌建“閩臺孤獨症學術研究與培訓交流中心”及“兩岸孤獨症醫療與特殊教育公益聯盟”,攜手開展兩岸孤獨症學術培訓交流、技術成果轉化、孤獨症兒童和家庭支持服務等,開啟閩臺醫療合作新篇章。

  小雨綿綿,8月20日,位於海峽兩岸生物技術産業園內的吉宜醫療器械生産車間,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定制牙套生産。這些輕巧柔軟的硅膠牙套,可同時矯正咬合不正、骨畸形、肌肉功能障礙等,在全球獲得近30項專利。

  “我看好莆田、喜歡莆田,現在每個月都來一趟。”台北醫學大學講師、台灣四季天使醫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奇卿説,去年到莆田考察後,遂決定與吉宜合作,建設旗下産品在大陸的首個生産基地,並派駐技術人員。

  作為廣大臺胞謁祖進香的第一站,依託區位交通與地緣文化優勢,北岸經開區擁有全國首個國家級生技和醫療健康類對臺經貿合作平臺——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産業合作區。近年來,以媽祖大愛健康城、兩岸生技園為載體,當地積極承接台灣醫療健康産業轉移,不斷吸引高端醫療項目和技術落戶,目前已落地建設項目近20個,累計完成投資約150億元。

  港口建設穩步邁進

  潮平岸闊,水天一色,露天堆場裏,作業車輛來回穿梭。8月22日下午,中國籍船舶“JIN HAI QIANG(金海強)”在湄洲灣港東吳港區羅嶼作業區10號泊位裝載6萬噸鐵礦石後,緩緩駛離,前往台灣高雄港。

  72海裏、單程約11個小時,這是台灣運輸船隻到羅嶼作業區的路程。羅嶼港是我國東南沿海最大的鐵礦石港口,也是重要的對臺鐵礦石中轉基地。2018年投産試運營以來,已形成集鐵路、公路、水水中轉于一體的綜合集疏運體系,輻射周邊省份、長江中下游區域、台灣地區以及日、韓等國家。

  近日,隨著最後一塊沉箱穩穩地落在預定位置,湄洲灣港東吳港區羅嶼作業區11號、12號泊位項目沉箱安裝工作全部完成,為大港建設再添助力。

  羅嶼作業區11號、12號泊位工程位於羅嶼港北側岸線,項目建設2個15萬噸級散貨泊位,岸線綿延526米,建成後預計年度吞吐量可達985萬噸。

  與此同時,不遠處的8號泊位建設也在如火如荼推進中。羅嶼作業區8號泊位計劃建設為30萬噸級礦石卸船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995萬噸。“該項目是羅嶼全島一體化開發的關鍵驅動力,將通過強化大型泊位的集群效應,加快區域整體發展步伐。”中交二航局項目副總工程師余清喜説,此外,該項目也是推動福建海洋經濟向高品質邁進的堅實基石,對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具有深遠意義。

  港口引擎釋放澎湃動力。截至目前,羅嶼作業區對台灣地區鐵礦石中轉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今年以來,羅嶼作業區貨物吞吐量約為1350萬噸,卸船同比增長29.43%,裝船同比增長28.43%。(記者 陳漢兒 通訊員 陳琛 陳惠貞)

編輯:鄭艷靈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