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 讓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來源:福建日報  |  2024-10-18 10:39:43

  原標題:我省堅定沿著總書記三進下黨的足跡,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奮力建設新福建 讓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福建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 讓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壽寧縣下黨鄉,村民在長廊散步休閒。 記者 王毅 攝

  潮起東南,向海而歌。

  10月1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漳州市東山縣考察。

  在陳城鎮澳角村,這裡三面臨海,近年來走出一條以海興村、以海強村的新路子。得知不少海産品購銷兩旺,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習近平很高興。他對紛紛圍攏過來的村民和漁民們説,新時代新征程農村一定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農民會有更加火熱的生活。

  在谷文昌紀念館,習近平指出,衡量幹部業績好不好,關鍵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級領導幹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學習,樹牢正確政績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實幹、久久為功,把豐碑立在人民群眾心中。

  歲月流轉,時空更迭。人民至上,初心如磐。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懷抱對人民群眾的深情厚意,走遍閩山閩水,在許多偏遠貧困地區留下閃光的足跡。在寧德工作期間,他跋山涉水,三進下黨,訪貧問苦,現場辦公解決當地群眾迫切吁求的問題,推動了鄉村發展。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擘畫了福建發展的新藍圖,“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機遇,著力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省堅定沿著總書記三進下黨的足跡,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上下齊心、愛拼會贏,扭住目標不放鬆,在八閩大地繪出一幅大美的民生畫卷。

  “一定要去”的諾言

  生活在“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貧困山村,苦澀曾是下黨鄉親記憶中的味道。

  對於他們來説,感念至今的是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去”的踐諾之行。

  時間倒回到1989年6月,壽寧縣下黨鄉剛成立不久,發展條件非常落後。時任鄉黨委書記楊奕周在參加寧德地委貧困鄉黨委書記座談會時,講出了當地群眾的艱難,要求上級關心。習近平同志當場跟他約定:一定要去下黨一趟。不出一個月,諾言就兌現了。

  “一定要去”,體現了人民在中國共産黨人心中的最高位置。中國共産黨人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

  金秋時節,鸞峰橋靜靜矗立,修竹溪日夜奔流,山鄉一派靜謐富足的景象。

  下黨鄉下屏峰村村民楊尚標至今都忘不了當年習近平同志來到家中慰問,給全家人帶來的溫暖。1989年,下黨鄉發生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在那場天災中,楊尚標的親人因為抗洪搶險犧牲了。

  “習近平同志跟我父親説,老楊,你培養的兩個兒子,他們是好樣的,他們是為了搶救村民的生命財産安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楊尚標回憶。洪水將芹洋鄉溪源村到下屏峰村的路基全部沖毀,基本看不到路坯,習近平堅持要進村,帶著幹部沿著坑坑洼洼的河道岸邊,深一腳、淺一腳向上游跋涉,冒雨步行了3公里才進到村裏,慰問受災戶,鼓勵他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用自己的雙手讓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災後,進村的公路、防洪堤壩和學校,都修復、修繕了起來。

  “一定要去”,是把人民群眾的安危時刻放在心上。

  在發展的路上,福建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放在第一位。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在福建頻發,新福建建設十年來,省委省政府緊盯薄弱環節,開展基層防汛能力標準化建設,著力解決鄉村防汛應急短板,構築起守護家園的堅固防線——

  加強防汛安全防護,督促各地為基層防汛幹部配備“五小件”,切實加強基層防汛幹部和搶險救援人員安全防護;以配備、用好天通衛星電話為重點,解決基層應急通信救援措施保障不足等問題;以有值班場所、有工作制度、有應急預案、有隱患臺賬、有預警叫應、有應急隊伍、有宣傳演練、有通信保障、有物資儲備、有避災設施“十個有”為切入口,打通基層防汛救災“最後一公里”……

  此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基層防災能力建設和公共安全意識培養,連續兩年將“五個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2023年投入的資金為1.4億元,建設項目涵蓋100個應急保障類項目、100個救援力量建設類項目、100個安全技能提升項目、100個安全宣教聯播項目和100個安全文化示範園項目。

  “一定要去”,是對人民群眾的疾苦感同身受。

  2015年10月16日,在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深情回憶:“25年前,我在中國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我記住了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

  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終視脫貧攻堅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打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戰爭。成立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設區市黨政主要負責人立下軍令狀;省級財政每年按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籌集專項資金;在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基礎上,按致貧原因靶向施策……作為全國率先開展有組織的開髮式扶貧的省份,逐一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扶貧開發對象分佈點多面廣,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因病因災返貧致貧現象突出等難題。

  2020年,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退出。去年,福建發揮“一鍵報貧”等平臺作用,全覆蓋入戶走訪脫貧戶、監測對象,加大行業部門專項篩查力度,全省沒有發現新增致貧返貧現象。

  “一定要去”,人民群眾的幸福笑容是最深情的告白。

  每天中午,下黨鄉下黨村感恩食堂裏飄出誘人的飯菜香。前來就餐的老人圍桌而坐,其樂融融,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五保戶王乃進是老食客,以前常為買菜做飯犯難。有了感恩食堂後,他每天的午飯和晚飯都在這裡吃。“葷素搭配的套餐個人出3元,剩餘11元由村委會補助。”

  在感恩食堂,老人們不僅吃得好,而且精神頭足。這裡配套建設了閱覽室、活動室,還有志願者提供服務,現已成為大夥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60歲以上老人每年獲得村集體發放的過年紅包、享受免費的年夜飯大餐、村民每人可獲得醫保費補助300元……2022年以來,下黨村集體收入230萬元,其中一大半收入用於村民各項福利補助。

  走進如今的下黨,與新時代鄉村活力同頻共振的,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味道。

  一張張“民生清單”

  “7年來,我一直牽掛著下黨。”1996年8月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帶領省交通、財政、民政、老區、扶貧等部門負責人再次來到下黨鄉。這一回,習近平查看了下屏峰村災後重建的新村面貌和村尾的公路橋建設,並協調有關部門給予下黨鄉發展資金100多萬元,幫助當地修建機耕路和發展生産。在他的協調下,下黨經楊溪頭村與浙江慶元縣對接公路由省交通廳立項,1998年建成通車。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

  9月,許多家長髮現閩政通App新增“教育入學一件事”模組,省去了他們辦理就學手續的諸多麻煩。今年以來,我省多地持續提升教育服務效率和品質,積極推動“教育入學一件事”,實現入學報名“一趟不用跑”。

  不僅是教育入學,圍繞個人生命週期中出生、上學、就業、住房等關鍵節點,以及企業生命週期中開辦、生産經營、清算登出等重要階段,福建從企業和群眾視角中的“一件事”出發,將涉及多個部門的“單項事”整合併聯,整體性再造政務服務流程,實現一體化辦理,為人民群眾帶來“指尖上的便利”,切實提升群眾辦事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改善民生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回望過去十年,福建交出了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連跨3個萬億元臺階、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連跨3個千億元臺階、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跨3個萬元臺階的“三個三”跨越硬核成績單。其中,全省七成以上財政收入用於民生支出。

  不久前,向社會開放一個月的“2025年省委和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議”徵集入口剛關閉。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我省每年面向社會公開徵集確定為民辦實事項目,著重解決群眾關注度高、社會覆蓋面廣、民生關聯度大的問題,至今已連續開展33年,實施了716件直接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

  2024年,省委、省政府共確定3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總投資436.89億元。截至9月底,省級已下達為民辦實事項目補助資金128.22億元,其中40個項目資金下達進度達到或超過100%。

  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從幼有所教到幼有善育……八閩大地上,一張張“民生清單”落細落實,一份份“幸福帳單”得到兌現。

  人民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礎。三明以改革破局,從治混亂、堵浪費,到醫藥、醫保、醫療“三醫聯動”及“兩票制”“年薪制”,再到近年來醫保打包支付、組建縣級總醫院,十年改革步伐堅定、脈絡清晰,成為全國唯一深化醫改經驗推廣基地。

  聚焦能力提升和服務優化,福建加大力度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先後8家醫院列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13個項目列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全省目前7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紮實推進、運行良好,轉外就醫患者數同比減少33%。全省醫共體建設實現了縣域全覆蓋;互聯網醫院、家庭病床、護士上門等服務相繼上線,越來越多“家門口”的醫院能留住基層患者。

  就業是民生之本。福建持續健全完善就業政策體系,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保就業並舉,密集出臺一系列援企穩崗、就業創業政策,打好穩就業“組合拳”,“1234”穩就業工作法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省級“人策匹配機器人”智慧平臺亮相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現場會向全國推介。

  “孩子校外培訓班少了、作業負擔輕了,睡眠、運動、實踐的時間增多了。”“學校課堂教學更高效,作業設計更科學,課後服務水準品質更高。”……學生和家長的切身感受,體現出“雙減”政策的成效。用好評價指揮棒,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省制定加快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發展行動計劃,撬動教育高品質發展。

  爸媽去上班,幼兒送托班。2020年起,我省連續兩年把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探索普惠性托育,為千家萬戶提供了帶娃新選擇。

  養老改革步伐走在全國前列。全省各類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數1.7萬個,全省養老床位總數27.9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超95%。開展“食堂+學堂”、“互聯網+養老”、“黨建+養老”、互助養老等養老服務新模式,滿足多種養老需求。

  “有難必幫、凡困必救。”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成。

  凝聚基層治理的廣泛力量。去年,福建推動出臺全國首部規範村規民約的地方性法規,近鄰黨建模式全面推廣,福州、廈門、漳州、龍岩獲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促進硬體提檔、軟體升級,持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品質。去年,我省開工建設福建美術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活動,101家公共文化場館試點錯時延時開放。“歡樂常相逢”、百姓大舞臺、鄉村音樂會等文化惠民活動群眾喜聞樂見,內容多姿多彩。

  走在共富路上

  “過去的下黨,僅靠峭壁岩石上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與外界相連,進村出村都要爬山。習近平同志三次來到下黨都是跋涉而來,對下黨艱難的發展環境深有感觸。”時任下黨鄉黨委副書記劉明華説。

  “山高路遠,是老下黨人記憶中無法磨滅的痛。沒有路,也就沒有希望。”劉明華回憶,習近平同志三次來到下黨,最關心的事情就是下黨的交通,“第一次來到下黨就給我們72萬元建設資金,其中40多萬元用於解決用電和公路建設問題”。

  越來越多的路建了起來,下黨與外界的聯繫開始緊密,這裡的經濟得以逐漸發展。

  8月4日,壽寧縣下黨鄉,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舉行分紅大會。

  “今年的分紅總額經詳細計算為100.5534萬元!”滴水緣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王菊弟大聲地宣佈,來自全鄉10個村的茶葉合作社代表領到了今年茶青收購的溢價分紅物資及錢款。

  這是滴水緣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第4次分紅大會,分紅的日子與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給鄉親們回信是同一天。

  “希望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殷殷囑託,言猶在耳。

  從擺脫貧困到走向鄉村振興,下黨鄉幹部群眾心裏有數:産業興旺是重點。

  當前,茶葉是下黨鄉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為了促進農戶穩定增收,2020年1月,下黨鄉以“下鄉的味道”品牌為依託,引導全鄉10個村的茶葉合作社組建滴水緣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國有企業壽寧縣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將聯合社納入公司旗下進行科學管理,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持續做優做強特色茶産業。

  推廣“定制農業”,新植改植高優茶樹品種,發展林下經濟、新型農旅……下黨鄉的産業發展如火如荼。

  下黨還有著豐富的紅色歷史。‌近年來,這裡致力打造紅色旅遊新地標,以講好“下黨故事”為主線,打造黨性教育學習小鎮。

  前來考察、研學、遊覽的各方人士絡繹不絕,去年,遊客有50多萬人次。隨著旅遊蓬勃發展,30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做生意,還吸引了200多名返鄉和外來年輕人紮根。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區,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是老區蘇區縣,99.3%的貧困村分佈在老區蘇區縣。發展産業,老區不能落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

  和下黨相似,我省的革命老區都地處山區,曾經基礎條件差、資源稟賦弱。老區人民最期盼的是加快補齊短板,加快發展。

  “要想富,先修路。”十年來,在福建,許多革命老區天塹變通途,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南三龍鐵路建成通車,全省快速鐵路實現環線貫通;連城冠豸山機場、三明沙縣機場相繼開通運營,航班可以直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所有的老區縣都實現了15分鐘上高速公路,老區發展的基礎條件大為改善。

  緊緊抓住産業發展這個“牛鼻子”,福建在財政轉移支付、用地保障、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等方面持續加大支持力度,推動老區蘇區跑出了産業發展“加速度”。古田銀耳、浦城大米、平和蜜柚、武平百香果……因地制宜發展起來的“一縣一品”正在成為老區蘇區的鄉村振興引擎。

  實現共同富裕,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手推動培育發展茶葉、水産、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七大特色優勢産業;2014年來閩考察時又強調,福建農業多樣性資源豐富,多樣性農業特點突出,要切實加快特色現代農業建設。

  認準特色現代農業之路,福建篤定前行。

  安溪鐵觀音、古田食用菌、平和蜜柚、福鼎白茶……福建農業版圖上,一批産值超百億元的特色産業聲名在外。農村電商、休閒農業、生態旅遊各領風騷,三産融合深入推進。十年來,十大鄉村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總産值實現新突破,去年底超過2.3萬億元。

  産業興,換得百姓富。十年來,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6%,增幅連續9年高於城鎮居民。福建研究制定《健全完善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實施細則》,優先保障到人到戶産業發展項目需求,2021年以來累計安排省級以上銜接資金超6.91億元,支持帶動10.3萬戶脫貧戶發展“種養加”項目。

  國之大者,人民福祉。

  “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新征程上,福建挺起擔當脊梁、邁穩實幹步伐,奮力實現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宏偉藍圖,讓人民群眾在發展中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月15日,東山澳角村。臨別時,習近平總書記對依依不捨的村民和漁民説:“祝願你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此時的澳角灣,海風徐徐,濤聲陣陣,溫暖的霞光映紅了遼闊的天際。(記者 劉見聞 蔣豐蔓 李閩)

編輯:鄭艷靈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