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周寧打造“24℃康養空間”文旅品牌
來源:福建日報  |  2025-05-23 09:58:17

  原標題:周寧打造“24℃康養空間”文旅品牌,推出“24景”“24式”“24味”“24菜”等系列産品矩陣 “24”與一座城的故事

寧德周寧打造“24℃康養空間”文旅品牌_fororder_fb9559c8-37c7-478a-b7f8-d3a85e86f7b2

遊客沿著九龍漈景區步道漫步,感受“24℃康養空間”的魅力。 魏孫亮 攝

  在仙風山巔靜候日出雲海,呼吸富含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于九龍漈側聆聽飛瀑轟鳴,感受水霧拂面的清涼;駐足麻嶺眺望層疊梯田,體驗田園生活的閒適……當東南沿海盛夏熱浪席捲,平均海拔800米的山城周寧仍保持著日均24℃的清涼。

  依託自身優越的生態環境,周寧縣聚焦康養旅遊産業發展,加大投入完善設施,全鏈條優化服務,積極培育“康養+”新業態,推動文旅、農業、康養等多元業態深度融合。今年5月,周寧正式發佈“24℃康養空間”文旅品牌,以一組精心設計的“24”系列産品矩陣,探索出一條生態資源向文旅品牌轉化的創新路徑。

  樹品牌:從單一避暑到康養旅居

  周寧“24℃康養空間”文旅品牌的提出絕非一時興起。回溯發展歷程,這個擁有“中國天然氧吧”“避暑旅遊目的地”等9項國字號生態名片的山區縣,一度曾面臨“捧著金飯碗找飯吃”的困境。

  雖然坐擁72.96%的森林覆蓋率、3466個/立方釐米的負氧離子濃度和盛夏日均24℃氣溫的優勢,但早期的周寧旅遊産品較為單一,缺乏系統性規劃,難以形成強大的市場吸引力,遊客僅停留在“景點觀光”的初級階段,旅遊消費以門票、餐飲為主,綜合收益有限。

  “過去我們主打‘涼資源’,但除了溫度適宜,缺乏深度體驗載體,難以對遊客形成持久吸引力。”周寧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旅局局長黃川銘坦言。與此同時,周邊縣市同質化競爭加劇,這讓周寧必須在差異化優勢中尋求突破。

  在深挖盛夏日均24℃這一優勢的基礎上,周寧縣對旅遊資源進行系統梳理,將“24”這個具象數字提煉為文旅品牌核心,打造“24℃康養空間”文旅品牌,推出“24”系列産品。例如,“24景”涵蓋九龍漈瀑布群、鯉魚溪等24個避暑勝地;“24式”聚焦旅遊體驗,打造24個網紅打卡點;“24味”佈局輕膳、輕補、輕茶、輕享4大産品係;“24菜”深挖周寧傳統美食;“24鯉”則融合銀飾、霧凇意向,打造出兼具文化內涵與時尚感的文創飾品。

  在黃川銘看來,“‘24’不再只是溫度計上的數字,而成為連接生態價值與消費場景的文化符號”。這種資源整合方式,既保留了周寧“天然空調城”的核心競爭力,又通過系統化産品設計解決了體驗碎片化問題,實現從單一避暑到康養旅居的蛻變。

  創産品:從資源整合到文化敘事

  青磚黛瓦間,潺潺溪水穿村而過。來自漳州的遊客莊婷婷蹲在周寧縣鯉魚溪景區溪邊,手機鏡頭裏鯉魚悠然遊弋,與古石橋相映成趣。“古村落韻味十足,文創店也很有特色,我買了好幾件紀念品。”莊婷婷笑著説。

  這條被譽為“中華奇觀”的鯉魚溪,承載著800多年“人魚和諧”的獨特文化,是周寧“24景”的精華之一。如今,通過政府平臺統一流轉,25處閒置老屋修繕一新,民俗館、文創店、特色民宿等次第開張。

  溪畔的“鯉禮”文創咖啡館裏,醇厚的咖啡香與古樸的庭院相得益彰。“周寧文化底蘊深厚,我們希望以文創的形式,挖掘更多屬於周寧的好故事。”“鯉禮”文創咖啡館品牌主理人黃雪琦説。

  在周寧,這樣的融合故事比比皆是。

  走進“周寧有鯉”南街店面,周寧土豆面、銀耳露、金線蓮、高山馬鈴薯、高山雲霧茶等“24味”産品琳琅滿目。

  自2021年打造“周寧有鯉”縣域公共品牌以來,周寧有鯉投資有限公司大力推進特色農業資源整合,嚴格把控食材溯源,圍繞綠色無公害、有機、産品可溯源等標準,精準對接現代遊客對健康飲食的新需求,開發周寧特色茶點、周寧高山雲霧茶、高山馬鈴薯及深加工産品等。

  “周寧的農特産品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但傳統烹飪方式難以充分釋放植物細胞壁內的活性成分。我們聯合科研團隊,採用細胞工程技術,將這些‘土貨’升級為‘康養珍品’。遊客在周寧品嘗後,還能通過電商平臺回購,形成‘旅遊體驗+健康消費’的閉環。”周寧有鯉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曉敏説。從輕膳係的高纖維餐食到輕補係的藥膳湯品,去年相關農産品銷售額突破500萬元。

  從“單一避暑遊”到“全域康養”,從“生態資源整合”到“文化價值敘事”,周寧全域旅遊實現質的躍升。數據顯示,2024年,周寧縣接待旅遊人數達64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6.58億元,兩項指標增幅分別達17.5%和22.4%。(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魏知秋)

編輯:尹小兵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