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鄉共美寫文明 海絲名城綻新輝
來源:泉州晚報  |  2025-06-06 10:22:46

  原標題:泉州再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城鄉共美寫文明 海絲名城綻新輝

  日前,泉州市再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一榮譽的背後,是泉州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深耕細作與創新實踐。

  如今的泉州,正以世遺之城的獨特魅力,讓文明新風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勾勒出一幅城鄉共美、人文和諧的新時代畫卷。

  惠民為本

  守望幸福可感可及

  漫步泉州街巷,承古煥新的城市肌理、井然有序的交通脈動、溫暖升騰的市井煙火,恰似一幅古韻今風交融的文明長卷,生動詮釋著世遺之城的精神品格。作為21世紀“海絲名城”,泉州始終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核心理念,將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深入。

  創建為民,踐行初心。泉州創新開發文明城市創建問卷調查小程式,實現市民訴求“掌上直達”,98%的滿意率印證著“創建惠民”的紮實成效。持續推進交通秩序、佔道經營、公共環境3項整治和文明村鎮、公益廣告、設施建設、農貿市場、校園周邊環境管理5項提升行動,解決“關鍵小事”6500余個。

泉州:城鄉共美寫文明 海絲名城綻新輝_fororder_31a041be-d601-449e-8b83-e0d32e2b5d2c

我市持續推動道德典型引領文明新風,用榜樣作用激發奮進力量。(林勁鋒 攝)

  聚焦“家門口的煩惱”,將民生問題轉化為“文明提升點”。泉州創新提出《落實“四個納入”文明創建 助推社區(小區)物業管理提升工作方案》,將物業管理與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及城市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全市2200余個小區實現居民文明公約全覆蓋,“文潤萬家”“文化集市進小區”等文化品牌利民惠民,電動車停放充電、環境衛生、消防安全等10類群眾關切問題得到推動解決。鯉城區金山小區居民陳女士感慨:“小區成立物業公司並推行居民公約後,環境更整潔,秩序更規範,大家參與文明創建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環灣同心

  繪就全域文明圖景

  泉州聚焦“環灣、向灣、同城化”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環泉州灣”文明城市群創建。

  在文明城市梯隊建設中,泉州成績斐然。2025年,泉州市本級及石獅市、晉江市、德化縣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惠安縣、永春縣新認定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環泉州灣”文明城市群建設實現新突破。此外,新認定命名的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15個、文明單位20個,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2戶、文明校園4所;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村鎮30個、文明單位37個、文明家庭2戶、文明校園5所。截至目前,泉州全國文明城市(含縣級)、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明校園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在城鄉融合發展領域,泉州探索出“五力”並舉策略:增強“城鄉一體”合力、強化“以城帶鄉”引力、挖掘“以鄉促城”潛力、匯聚“城鄉服務”動力、提升“城鄉治理”能力。“跨鎮聯建”破解城鄉文明密碼,“八好村鎮”與“一鎮一園”共繪文明發展藍圖。以3個城鄉融合創建試點縣(市)為重點,培育4個省級城鄉融合發展建設項目,推選6個省級“星級文明集市”,繪就了村美、業興、民富、人和的文明宜居新圖景。

  道德鑄魂

  傳播向善向上力量

  “道德模範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與使命。”第九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史玉陽的話語,道出了泉州公民道德建設的深刻內涵。

  道德典型引領文明新風,榜樣作用激發奮進力量。截至目前,泉州市8人次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30人次獲福建省道德模範,213人獲泉州市道德模範,96人入選“中國好人”,204人入選“福建好人”,2人獲“感動福建”十大人物,2人獲全國新時代好少年,15人獲省級新時代好少年,各項數量均居全省前列。

  為讓榜樣力量觸手可及,泉州推選22名“時代新風傳播人”,開展“凝聚榜樣力量・踐行核心價值觀”基層宣講活動27場次。同時,落實道德模範幫扶禮遇措施,節日期間走訪慰問生活困難的先進典型,讓“德者有得”的價值導向深入人心。

  聚焦立德樹人,泉州深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圍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開展“百園千校清明祭英烈”“童聲裏的中國”等道德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厚植家國情懷;通過心理健康進社區、“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打造“城鄉學校少年宮”品牌,為未成年人搭建夢想舞臺。

  以文化人

  構築精神共富高地

  泉州把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和建設城市文明深度交融,精心呵護世遺文化,接續傳承文化基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22處世界遺産點,開展“文明刺桐城·有禮泉州人”“有禮講堂”等活動,依託27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同時,以“文明實踐+”模式,開展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餐桌、文明養犬等主題活動,培育公共生活好習慣。以65個省市家風家訓館為示範,活化祠堂載體,舉辦家風家訓展示活動,深化殯葬移風易俗宣傳,引導民俗活動文明有序開展。

  泉州聚焦群眾多樣化需求,持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建成實踐中心13個、實踐所163個、實踐站2539個,整合六大場所建成實踐點1129個。創新提出“五共”結對共建機制,在全省率先實現共建“全覆蓋”。以“五個一”推進“循跡再奮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培優工程,6個單位入選省級首批提質培優工程文明實踐單位,培育市級14個、縣級100個提質培優工程文明實踐單位,推動文明實踐在基層“活”起來、“火”起來。

  志願服務成為泉州文明實踐的亮麗名片。組建文明實踐志願隊伍7845支,累計開展活動25萬餘場次,服務群眾上億人次。圍繞傳統節日和重要時點,開展“文明實踐我行動”“關愛健康傳遞文明”“愛心午餐”“99公益日”募捐等活動,12萬人次志願者參與文旅經濟主題志願服務,服務遊客500萬人次,為泉州文旅發展注入文明動力。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泉州將以再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為新起點,持續凝聚全民共建合力,厚植文明土壤,讓世遺之城在文明新風的吹拂下,綻放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芒。未來,這座千年古城將繼續以奮進之姿,為奮勇爭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泉州實踐貢獻精神文明力量。(融媒體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羅超鵬 林傑)

編輯:尹小兵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