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長樂區和平街:千年府第街 新生煥光彩
來源:福建日報  |  2025-07-15 10:00:51

  原標題:長樂區和平街:千年府第街 新生煥光彩

福州長樂區和平街:千年府第街 新生煥光彩

長樂區和平街歷史文化街區航拍圖(資料圖片)

福州長樂區和平街:千年府第街 新生煥光彩

和平街內的陳氏民居陳歡歡 攝

  千年吳航城,明清府第街。在省政府近期公佈的第六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裏,福州長樂區和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位列其中。

  “枕山襟水,交通便利。”自古通達的水陸交通造就了長樂的繁華。而今,古街悠悠,古建新生,和平街成為展示長樂海絲文化、僑鄉文化的空間,為老城守住了鄉愁記憶。

  自2018年和平街啟動修復保護工作以來,當地按照傳統建築材料、工藝和規制的肌理,修舊如舊,還原千餘年老街區業態和生活場景。目前已完成首期129畝範圍內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及主要街巷的修繕工作。修繕後的街區內保存著170多座明清古府第、古民居,形成“五街十巷”的魚骨狀佈局,較為完整地展示了明清街區肌理和建築風貌。

  千年街區 古韻悠悠

  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是城市精神的源頭。

  長樂古城的和平、十洋、河下街區,分別興起于唐代、明代、清代。據考證,和平街地處城關東部,是通往南北鄉的必由之路,亦是古時閩南至福州的水陸必經之地,南朝時就初具集市,迄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是長樂最古的街市。

  和平街東起鎮海門,西至下櫓橋,佔地380畝,歷史上長期作為長樂的政治、軍事、文化、商業中心。唐末隨王審知兄弟入閩的王、郭、劉等姓氏在此定居生息。街區內先後有唐五代閩王國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之銜攝新寧(今長樂)縣政王想的府邸“王厝園”,北宋莆田籍狀元徐鐸的府邸“錦陽居”,南宋魏王七世孫、尚書郎少保趙彥括及其子南宋著名詞人趙以夫的府邸“芝山苑”,明朝兵部侍郎陳省的府邸“司馬第”等。

  明清兩代,海耕、農耕、筆耕文化凝聚於此。600多年前,鄭和在長樂吳航太平港伺風開洋,下南洋的海商、海員在和平街購置房産。“敢拼、敢贏、敢闖”的海洋性文化與“聚族而居、耕讀傳家”的農耕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同時,達官顯貴崇文重教,造就了和平街書齋、書院、書樓林立。汾陽溪東西兩岸先後建有“角山書屋”、“茍有山房”(俗稱“甲峰書齋”)、“天地四方宇”(後改稱“東溪精舍”)、“枕潄山房”、“翰林院”等。這些書齋久負盛名,共走出兩位狀元、66位進士。

  行走在青石板鋪成的和平街上,兩旁白墻黛瓦、高門宅第,時空的薄紗被輕輕掀開,讓人仿佛回到了“七條金帶司馬裡,玉帶環腰太平橋”的舊時和平街盛景。

  文化賡續 生生不息

  “和平街保護修繕的價值在於文化傳承,要留住能讓後人記憶的鄉土文化、愛國情懷的場景、空間和情感寄託。”福建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長樂區和平街歷史文化街區高級文史顧問劉傳標認為,老建築是人們對鄉土眷戀、文化賡續的重要載體。

  在和平街保護利用過程中,長樂注重古城文化傳承的同時為之注入新內涵。

  和平街180號原為陳氏民居,前後共三進,建築面積1780平方米,為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古樸莊重,是目前長樂城區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古厝。古厝見證了陳氏一族富足百年、德澤鄉梓的傳奇家史,如今辟為文化館,集中展示長樂海岸相伴、甲第傳承的千年守望。

  司馬巷9號,是明萬曆年間兵部侍郎陳省的府第“司馬第”的一部分,前後共兩進,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現打造為吳航老城博物館。以“海絲淵源”“吳航文化”和“無限未來”為創作立意,展館在保持建築原有風韻的基礎上,運用模型沙盤、泥塑、影像圖文、文物展品等方式,展現了吳航老城千年來的歷史演變過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改造建設的過程紀實和街區規劃設計等。

  長樂記憶·蒙學館、閩劇文化館、鄭正鐸紀念館……目前,和平街歷史文化街區內的部分歷史建築已活化利用為文化展示空間,通過一件件老物件、一張張老照片、一段段老記憶,構建起古今對話的通道。

  古今融合 活力不竭

  古時的和平街因集市而興,如今主街兩旁依然保留著曾經商業繁華的痕跡。和平街152號米自量米店,為清道光、咸豐年間鄭守駒的鄭記米店,因讓顧客自己量米、自己理錢,有“天下第一家無人售貨店”之美譽;195號寶宜樓,是清末民國時期陳定定、陳珠官父子在此開設的寶宜樓金銀店,過去一直是長樂百姓選購金銀飾品的首選之地……

  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老字號、老商鋪,正逐漸重現往日繁華。據了解,妙如軒照相館將在和平街重生為時光照相館,寶宜樓金銀店的往日輝煌也將在和平街珠寶類業態建築內重現。

  長樂在古街煥新過程中,一方面保留遺存,古為今用;另一方面注入現代元素,創新發展。目前,街區內設置了吳航特色商業區、海絲文化體驗區、溪山月夜娛樂區、汾陽藝術商務區四大特色商業區,通過節假日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主題活動,融合長樂狀元、海絲、杏林文化特質,向市民遊客全面展示和平街的文化底蘊,讓街區煥發活力,聚攏更多人氣。

  同時,引入專業運營團隊,開展特色招商,當前租賃面積已達7450平方米,入駐商家業態多元,涵蓋特色餐飲、非遺美食、傳統中醫、瑜伽館、茶館、文創等。自2021年開街以來,遊客量達101萬人次,獲評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

  千載歲月流過,古街早已成為長樂人生活中難以割捨的一部分。

  仲夏傍晚,落日余暉給和平街鍍上一層金輝。太平橋的涼亭裏,三五成群的附近居民正閒聊著;放學經過的中小學生絡繹不絕,或行色匆匆,或閒庭信步;古街老樹下,剛登山歸來的市民遊客在此歇腳。

  古街的熱鬧才剛剛開始。記者採訪結束經過噴泉廣場時看到,忙碌了一天的人們聚集在此,納涼、遛娃、跳舞……仿佛擁進老街區的懷抱,能褪去一天的疲憊。(記者 陳歡歡 通訊員 林錦華 陳超)

編輯:尹小兵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