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新創造活力迸發 發展動能持續釋放——寧德新能源新材料産業核心區建設提速
坐落于福安灣塢半島的青拓集團 記者 鄭霄 攝
炎炎夏日,閩東大地上,比天氣更加火熱的是創新——
採用寧德時代船用動力解決方案的全國首艘氫電拖輪投入使用,成為全國馬力最大、鋰電池容量最大的港作拖輪;
青拓集團首張全流程不銹鋼中厚板正式下線,標誌著該企業全球首創的“三熱一體”工藝實現工業化應用;
中銅東南銅業分佈式光伏項目正式並網發電,總利用面積達4.8萬平方米,直流側裝機容量5.04兆瓦,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
伴隨著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一場以“新”提“質”的産業變革正在悄然重塑寧德經濟發展格局。
創新引領
一個龍頭帶動一個産業集群
鋰離子動力電池是寧德時代的王牌産品。在新一輪行業技術競賽中,這家世界級企業提出“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全都要”,爭當“電池全科生”。
電池的底層結構是正負極極片、隔膜、電解液,通過對這些材料的定向設計,可定制不同性能。例如,高能量電池的續航里程更長,倍率型電池的充電速度更快。
如何打破電池“偏科”現象,實現“既要又要”?寧德時代深入電池微觀層面,創新材料體系、結構、工藝,打造出神行PLUS電池等兼顧長續航和超快充的産品,有效解決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
憑藉在電池安全性、電池性能、極限製造等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寧德時代持續領跑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車量128.6吉瓦時,市場佔有率達到43.05%。
從無到有、從大到強,坐落于福安灣塢半島的青拓集團與寧德時代一樣自帶創新“基因”。
前不久,我國西部地區最大高鐵樞紐站重慶東站投入運營。這座“超級工程”的外觀設計獨具匠心,其外立面樹形柱幕墻採用青拓高強度經濟型雙相不銹鋼QD2001,總用鋼量多達1200噸,成為不銹鋼新材料在建築幕墻領域應用的典範。
重慶的高濕氣候和處於地震帶邊緣的地理位置對建築材料的耐腐蝕性和抗震能力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對此,青拓研究院等單位歷時一年半的艱苦攻關,終於突破超大尺寸異形曲面雙相不銹鋼構件在成形、焊接及表面處理等方面的技術瓶頸,鑄就“鋼鐵脊梁”。
不銹鋼材料具有高耐腐蝕性、耐熱性、高強度,從“國之重器”“超級工程”到百姓生活,都離不開它的身影。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不銹鋼企業,青拓集團在研發製造上創新不怠,全球獨創鉻鎳係不銹鋼RKEF-AOD雙聯法冶煉工藝,自主研發環境友好型筆尖鋼材料、薄至0.012毫米的“手撕鋼”、換電式純電動礦卡……
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是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迫切需要。十多年來,寧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的殷切囑託,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培育壯大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産業,吸引200多家産業鏈企業聚鏈成勢,成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産基地和不銹鋼生産及深加工基地。
戰略導向
“核心區”建設促進工業經濟提質
鋰離子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分別是製造鋰電池正極材料、銅箔的重要原料,銅箔是鋰電池負極材料的重要載體……寧德四大主導産業的關聯度高、協同性強,契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方向,與全省新能源新材料産業佈局合拍,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好風憑藉力,揚帆向遠航。2023年底,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寧德市開發三都澳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産業核心區的意見》,圍繞産業、科技、應用場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標誌著寧德新能源新材料産業核心區建設上升為全省戰略。
市委、市政府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支持寧德發展的利好政策,實施主導産業集群壯大工程,持續放大龍頭企業總部效應,加強山海統籌協作,打造“寧德服務”升級版,推動更多産業項目集聚、更多要素資源匯聚,加快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産業核心區。
鋰電新能源産業形成涵蓋“材料—工藝—設備—電芯—模組—電池包—電池管理系統—電池材料循環再生”全産業鏈技術佈局,消費類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市場佔有率連續13年、8年、4年位居全球第一,躋身中國百強産業集群第16位。
不銹鋼新材料構建起涵蓋“原料—冶煉—熱軋—冷軋深加工—不銹鋼製品”的不銹鋼全産業鏈,青拓新材料90萬噸高性能不銹鋼、青拓實業1780毫米熱連軋等一批重大項目全面達産,不銹鋼産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車産業實現百萬台整車下線目標,産業鏈集聚汽車內外飾、電池包、座椅、底盤、衝壓件、空調系統等上下游企業40多家;銅材料産業保持穩産高産態勢,今年上半年主要生産數據指標均創歷史最優。
“四大主導産業撐起寧德高品質發展的‘四梁八柱’,也為電機電器等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帶來重大機遇。”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當前,寧德電機電器企業正朝著新能源車用電機、智慧按摩器械、智慧發電機等産品方向發展,冶金特鋼企業加強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合成革企業積極開發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汽車革等産品。
在四大主導産業的強勢拉動下,寧德經濟總量連續進位,經濟結構持續優化。2024年,四大主導産業産值接近5500億元大關,企業和企業家信心保持“雙景氣”。今年1月至5月,鋰電新能源、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3.6%、14.9%、17.0%,共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3個百分點。
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寧德四大主導産業集群“總盤穩”“主體強”“韌性強”,船舶修造、生物醫藥、電動康養、低空經濟等傳統産業、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優勢多”“潛能大”,隨著創新鏈、産業鏈的深度融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有效供給,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培育壯大,寧德工業經濟發展質效將繼續穩步提升。
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産業核心區是寧德打造全省高品質發展重要增長極的有力抓手。圍繞發展目標,全市上下將持續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幹爭效”行動,堅定自覺把“牢記囑託、譜寫篇章”作為貫穿所有工作的主題主線,用好“學、融、行、效、先”五字訣,努力創造更加優異的成績。(記者 龔鍵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