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小田變大田 千畝稻香慶豐收
來源:泉州晚報  |  2025-07-31 09:50:16

  原標題:小田變大田 千畝稻香慶豐收

小田變大田 千畝稻香慶豐收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50731092653

大型收割機在“千畝方”示範田間來回穿梭

小田變大田 千畝稻香慶豐收_fororder_e016aba1-a616-489a-ae25-f9474d0eeb2b

滿載而歸

  大暑時節,驕陽似火,南安市官橋鎮成竹村沉浸在一片豐收的“鬧熱”喜悅之中。

  北大荒“千畝方”示範田裏,金色的稻浪此起彼伏,微風拂過,新谷的清香撲鼻而來。

  伴隨著夏季的蟲鳴聲,兩台大型收割機在稻田間來回穿梭,鐵臂揮舞,收割、脫粒、碎稈還田一氣呵成。金黃的稻穀源源不斷地通過自動化管道,傾瀉進運輸車輛,轉眼間便完成了“顆粒歸倉”。田間地頭,北大荒相關負責人難掩興奮之情:“我們趁著晴好天氣,一天就能收割250余畝,每畝産量在1000斤左右,裝車後直接運往烘乾廠。”

  誰能想到,這片豐收的千畝良田,曾經竟是零散破碎的小塊田地。長期以來,耕地碎片化一直是官橋鎮農業發展的“攔路虎”,小塊土地不僅讓大型農機難以施展拳腳,耕種效率低下,産量也不盡如人意。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官橋鎮精準發力,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為契機,整合5500畝零散耕地,實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設施建設及機耕路修建等一系列舉措,將昔日的小田改造成了現代化大田,為規模化、機械化種植開闢了道路。

  今年年初,官橋鎮進一步創新合作模式,以政府為紐帶,成功引入北大荒創業農場,開創了“官橋出地、高標建設、北大荒種植”的全新合作模式。通過採用秸稈全量還田、葉齡診斷綠色植保、精量旱直播等先進技術,不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還讓早稻糧食産能增長10%-15%,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以前我們的地又小又散,大型農機根本進不來,耕種全靠人工,不僅辛苦,産量還低。”成竹村黨委書記曾泉成回憶起過去,感慨萬千,“現在土地整合了,不僅耕種方便,還能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産量大幅提高,農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2022年,自然資源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泉州市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工作方案》,泉州全方面吹響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號角,南安市積極參與其中,綜合考量各項資源指標後,官橋鎮入列首批試點名單,“千畝方”耕地是其中重要的工作之一。

  目前,“千畝方”一期超千畝土地已逐步盤活,其他零散耕地的整合工作也在穩步推進。預計到明年,5500畝“千畝方”將全部完成整合。屆時,這裡不僅會産出更多糧食,還將帶動糧食深加工、冷鏈物流轉運、田園研學體驗等一二三産業聯動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産業與發展的多重升級。

  官橋鎮相關負責人滿懷信心地展望未來:“我們要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支撐,以旅遊業為帶動,促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官橋特色的産業發展新格局,讓官橋的山水更美麗,鄉村更宜居,百姓更富裕。”(融媒體記者王宇靜 通訊員黃釗偉 林亞惠 文/圖)

編輯:尹小兵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