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和鳴天地寬 福州都市圈産業創新協同發展
來源:福州日報  |  2025-08-18 10:13:03

  原標題:山海和鳴天地寬——福州都市圈産業創新協同發展透視

福州:山海和鳴天地寬_fororder_wechat_2025-08-18_092928_153

寶鋼二期黑卷軋製退火酸洗生産線。記者 池遠攝

  20世紀90年代,伴隨福州吹響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號角,一部山海和鳴的交響曲也在閩東北奏響。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提出堅定不移走山海協作之路,高瞻遠矚地把閩東北地區納入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腹地,倡導並組織山海協作,推動形成“山海聯合、優勢互補、相互輻射、共同騰飛”的發展格局。

  在這部盪氣迴腸的交響曲中,産業協作無疑是最振奮人心的樂章。30年過去了,閩東北山海協作進入“同城化 同家園”的福州都市圈新階段,産業協作的樂章依舊回蕩在山海之間,旋律更加和諧,氣勢更加恢弘。

  透過展會,看福州都市圈市場與機遇的交匯

  福州搭臺,兄弟城市一同唱戲。1994年,福州創立“國際招商月”,首屆就邀請其他設區市參加。30多年來,在各大盛會設立閩東北專區,與兄弟城市共享資源,已成為福州辦會的“固定動作”。

  今年6月,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在榕舉辦,閩東北21家企業組團參展,黃金般的寧德大黃魚、琥珀般的莆田海蜇……各家王牌産品逐一亮相,備受青睞。

  “我們的大黃魚養得特別講究,30米深遠海慢養,36個月自然野化,吃天然餌料,別提多鮮嫩了!”漁博會現場,來自寧德的福建夏威海洋牧場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述秋一邊烹飪一邊介紹,漁博會為企業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對接平臺,與消費者、採購商面對面不僅有助於提升品牌知名度,更可以直接對接優質客戶。

  回望過去30年,從招商月到漁博會,閩東北兄弟城市總是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在海創會上挖掘“寶藏企業”。“這次參會是想多了解企業情況,收集更多招商線索。”第二十一屆海創會上,莆田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工作人員陳先生胳膊下夾著一大沓企業産品介紹手冊,興致盎然地在各大企業展區尋找合適的企業。

  在數字峰會上抱得“金娃娃”。今年4月底,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辦,南平簽下順昌縣六氟丙烯及電子氟化液系列産品建設項目、大武夷數字文旅信息化綜合平臺項目等4個大項目,總投資超11億元。

  在海交會上深化閩臺合作。今年5月海交會,來自平潭臺創園的臺農蘇文幀帶著他的得意之作“閩臺1號”黃金百香果亮相現場,新品種不僅品相出眾、甜度極佳,還具備耐高溫、抗大風等優點。此行,他希望更多臺青臺農投身兩岸農業合作,讓兩岸資源互補結出的“黃金果”走向更寬闊陸地。

  透過基地,看福州都市圈産業與集群的佈局

  立秋剛過,但暑氣未消,羅源灣畔的羅源時代新能源電池産業基地項目(一期)工地上吊臂揮舞、機器爭鳴,將福州和寧德之間合奏30年的山海協奏曲推向新的高潮。

  福寧兩地山連著山、海連著海,産業協作一向快人一步。1994年11月,兩地就簽訂進一步開展橫向經濟聯合協議,確定39個協作項目,總投資3.07億元。

  隨著寧德三都澳崛起新能源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福州羅源近水樓臺先得月,定下配套寧德時代、打造新能源産業鏈的目標,2021年以來陸續落地福蓉科技、東恒新能源等配套項目,總投産超百億元。

  30多年前,羅源縣産業支柱是食用菌和烤煙。作為羅源首個新能源“鏈主”項目,羅源時代新能源電池産業基地項目落地,將與寶鋼德盛一起打造新時代“綠色冶金+新能源”産業格局,徹底重新定義“雙龍抱珠”。

  30年來,像這樣龍頭引領,帶動産業串珠成鏈、聚鏈成群的精彩故事在閩東北大地不斷上演——榕企永榮錦江在莆田投資建設年産6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推動形成“CPL—尼龍6—錦綸絲”的産業鏈上下游佈局;榕企天馬科技在南平建設智慧生態養殖基地,讓鮮活矯健的鰻魚“遊”上世界人民的餐桌。

  隨著福州都市圈建設推進,閩東北産業協作領域更寬廣,産業興旺的圖景更生動——

  “四市一區”聯合發佈“文化尋福”“紅色研學”“山海共享”等五大主題15條旅遊新線路,共同提高閩東北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南平打造綠色産業創新服務平臺匯聚綠色産業相關的企業、專利、人才等數據5億多條,供“四市一區”共享使用。

  透過機制,看福州都市圈創新與人才的支撐

  如果説同臺唱戲、産業互補是歷史經驗的傳承和弘揚,那麼新時代山海協作則更注重“新”意。

  福州匯聚大量科創人才,兄弟城市如何“借梯登高”,為産業注入新動能?莆田市在全省率先實施“科技副總”制度,從高校和科研院所選拔科研人員,到民營企業挂任“科技副總”,搶先導入省會科創資源。

  自去年7月開始,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林向陽往莆田出差的頻率明顯增多。作為紅太陽精品有限公司的“科技副總”,他不僅帶領團隊深入系統研究福建優質海帶資源,開發常溫下儲藏的海帶軟糖、海帶脆片和海帶醬系列産品,還帶領多個福州大學科研團隊入駐企業,推進産品標準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等各項工作,將小小海帶的産業鏈不斷拉長。

  眼下,福建省紅太陽精品有限公司建成全國最大的即食海帶生産基地,産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累計取得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等自主知識産權50余項,填補了即食海帶生産行業國家標準的空白。

  近年來,閩東北“四市一區”簽訂《閩東北協同發展區與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戰略合作協議書》《福州市與南平市、寧德市協同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合作協議》《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福州都市圈科技創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多項重要科技合作協議,為區域科技合作作好頂層設計,推動科創人才跨區域流動、科創成果跨區域轉化。

  老品牌“科特派”煥發新活力——“四市一區”借助科技特派員力量,成功開展大曲醬香酒入窖發酵功能菌組合的優化構成與應用示範、松溪百年蔗日化功效成分提取與活性測試、建陽桔柚品種選育及其生態果園建設與關鍵技術集成應用等多個項目,助力農業産業升級與鄉村振興。

  新方法“科創飛地”孕育新格局——南平在福州軟體園設立首個“科創飛地”——南平(福州)産業創新孵化中心,致力構建“研發設計在福州、轉化落地在南平,孵化在福州、落地在南平,育才在福州、用智在南平”的一體化、梯度型發展格局。

  山海和鳴天地寬。當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衝鋒號在閩江口吹響,山海協奏曲的澎湃樂章也將響徹閩東北。(記者 馮雪珠)

編輯:尹小兵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