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快字提速 優字破題 實字惠民——探尋福州新區與長樂區兩區融合的“動能密碼”
長樂區行政服務中心。(受訪者供圖)
以融合煥發活力,以作風彰顯擔當。自福州新區與長樂區兩區融合推進以來,福州新區(長樂區)持續傳承弘揚、深入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優良作風,以“快”提效、以“優”解難、以“實”惠民,推動黨員幹部在“學榜樣、促實幹、勇爭先”中展現新作為,為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快”提效
深化改革優環境
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走進福州新區臨空經濟區,福建恒冠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化紡織新材料生産線項目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工程車輛穿梭不息。這個總投資超6000萬元的“大塊頭”,從拿地到開工僅用了3個工作日,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新區速度”。
這樣的“神速”並非偶然,而是福州新區(長樂區)刀刃向內、深化改革的結果。長樂區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助力營商環境優化,管委會聯合資源規劃、招商等部門探索推進“拿地即開工”服務模式——前移服務關口,在企業土地報批階段提前介入指導,推行“預審查+並聯審批”機制,將原本需要6至8個月的開工週期壓縮至“零等待”。
“我們要打破‘坐等審批’的舊思維,像陪跑員一樣全程護航項目落地。”從被動審批到主動服務,從碎片化辦理到全鏈條集成……改革紅利正加速釋放。聚泉冷庫、東來茉莉花茶等重點項目同樣受益於此,成為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動注腳。
數字是最有力的證明:2024年,長樂區獲福州市認定落地招商項目50項,總投資520.18億元,項目數和投資額較前一年同期增長15項、295億元,綜合排名位列全市前三。其中,項目謀劃攻堅、落地攻堅、對接攻堅招商單項排名均位列全市第一。
以“優”解難
信用修復暖企心
監管服務彰顯新溫度
“太感謝區市場監管局了,多虧了他們的專業指導和幫助,我們才能順利完成行政處罰後的信用修復,重新獲得參與項目招投標的資格。”不久前,一家完成信用修復的企業負責人感慨連連。此前,該企業因違規受罰導致信用受損,發展陷入困境。
在企業舉步維艱之際,區市場監管局主動伸出援手,工作人員不僅上門指導信用修復,還專門開設“修復課堂”,教企業準備材料、登錄填報系統,助其重獲生機。
“我們既要當好‘監督員’,也要做好‘服務員’。”區市場監管局負責人介紹,局裏突破傳統監管思維,創新建立“主動服務+精準指導+便捷辦理”的信用修復機制,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同步附上信用修復告知書,並通過定期開辦“修復課堂”、推行線上“一件事”辦理等舉措,構建放管結合、進退有序的信用監管新格局,既體現執法剛性,又彰顯服務溫度。
據統計,2025年以來,全區已有103家企業移出異常名錄,4156家解除異常標注,1家完成行政處罰修復。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個重獲新生的市場主體,是一張張重現笑容的企業家面孔,更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生動寫照。
以“實”惠民
老村改造惠民生
城鄉融合繪就新圖景
“以前許多房屋主筋外露、墻體開裂,雨季積水能淹到膝蓋,住得提心吊膽。”首佔鎮上洋村村民的一句話,道出城中村的窘境。這個老舊房屋佔比超57%的村莊,地面標高低於新區路面,汛期內澇頻發,改造迫在眉睫。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為切實改善群眾居住條件,2022年4月,長樂區啟動首佔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一期工程僅用160天就完成9.35萬平方米房屋徵收拆除工作;2024年8月啟動的二期項目更是跑出加速度,80天內完成937戶簽約,簽約率達99.26%,房屋拆除面積達6.5萬平方米。目前,一期安置房已完成選房工作,二期徵遷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如今的上洋村,灰矮的民房被拆除,逼仄的通道被拓寬,積水頑疾被根治。更令人期待的是,按商品房標準建設的洋廈嘉園、洋廈馨居安置小區,配套鄰裡中心、養老設施和幼兒園,既延續村民議事傳統,又植入現代社區功能。“我們堅持‘安置房即品質房’理念,讓群眾不僅住得上,更要住得好。”項目負責人説。
在這場“憂居”變“優居”的蛻變中,基層治理同步升級。村黨總支書記黃冰最近忙著兩件事:一邊推進徵遷掃尾,一邊帶隊學習社區管理經驗。“從村莊到社區,我們要幫村民適應物業保潔、電梯使用等新變化。”他特別提到,改造過程中保留了古街風貌,讓新城活力與老街煙火氣交融,這才是“記得住鄉愁、觸得到繁華”的真諦。
現在的首佔片區,正以破繭重生的姿態,演繹著城鄉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隨著近日村民即將搬入新居,這片土地又將翻開新篇章。
從“新區速度”到“新區溫度”,從“新區效率”到“新區畫卷”,福州新區(長樂區)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著“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深刻內涵。在這裡,速度與溫度並存,力度與厚度共生,匯聚成“兩區融合”的澎湃動能,向著更美好的未來闊步前行。(記者 吳樺真 通訊員 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