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15分鐘健身圈”城市社區100%覆蓋
來源:福州日報  |  2025-08-26 09:54:31

  原標題:“15分鐘健身圈”城市社區100%覆蓋,人均體育場地超3平方米……有福之州,全民動起來!

福州:“15分鐘健身圈”城市社區100%覆蓋

眾多市民在福建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夜跑。記者 包華 攝

  8月的福州,暑氣蒸騰卻擋不住市民的運動熱情。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鼓山登山古道,晨練者的身影已在石階上躍動;暮色降臨閩江公園,健身步道上人流如織。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但市民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卻不局限于這一天,這一股健身熱潮正詮釋著現代都市的活力。從白髮老者的太極推手到少年兒童的輪滑追逐,從社區廣場的集體舞到專業場館的競技比拼,健身已成為福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民參與 挑戰自我

  8月23日下午,緒興健身大榕樹店內熱浪與歡呼聲交織,“緒動100”健身挑戰賽完美收官。這場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的創新聯動,將全民健身的浪潮推向新高度。

  比賽現場,有體格健碩的54歲“老將”,也有18歲的青春力量,年齡的跨度並未阻礙他們挑戰自我的腳步。“我們將全球性功能性健身賽事HYROX的核心理念引入這次比賽,設置了多個組別和項目,不管你是運動小白,還是有運動基礎的人,只要你熱愛運動,都可以參與進來。”緒興運動負責人王純文介紹道。

  社交媒體上的運動熱潮更是一浪接著一浪,健身愛好者們不吝“曬”出健身精彩瞬間,展現出運動時的矯健身姿和飽滿狀態:年輕奶爸背著孩子完成負重訓練,詮釋“家庭健身”的溫情;兩位閨蜜以拳擊對練展現友誼的碰撞;更有“從娃娃抓起”的“瑜伽小達人”以柔韌身姿驚艷眾人……這些畫面不僅收穫超萬次點讚,更是點燃了更多人心裏的“運動火”。

  夜幕降臨,福建省體育館內多了許多揮灑汗水的夜跑跑友,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以接近的速度,生動詮釋著“全民健身 你我同行”的理念。

  “最初我接觸夜跑,是為了減肥。”跑友詹淑琴告訴記者,她的夜跑習慣自2021年養成,已經堅持了4年,體重也減了10公斤。加入光明港跑團後,她經常與跑友們相約開跑,夜跑的好習慣也讓她的身體素質不斷增強。“我從短距離慢慢轉向競技跑,也參加了多場馬拉松賽,曾獲得過第五屆中國·永泰大青雲越野賽20公里女子組冠軍,運動讓我變得更健康,也讓我保持心情愉悅。”詹淑琴説。

  設施升級 活動豐富

  支撐這場全民健身熱潮的,是福州日益完善的體育設施網絡。智慧體育公園如同鑲嵌在城市肌理中的明珠,為市民提供著便捷高效的運動空間。

  在福清市智慧體育公園內,記者看到了3540平方米預製型橡膠跑道、兒童戶外體育器材、室外乒乓球桌等多種運動設施,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鍛鍊需求。

  “我每天下班都會經過這個公園,走在跑道上呼吸著新鮮空氣,每天的疲憊都一掃而空了。”市民王海興笑著説,飯後他還會帶著妻子和孩子在這裡散步消食,“這裡還有智慧互動大屏、智慧工作站等設施,提供健康風險評估、運動意外處置等功能,為我們的運動提供更加系統的保障,很多朋友都會選擇來這裡鍛鍊身體”。

  在福州,像這樣的智慧體育公園共有14個。今年,福州市深入推進“體育惠民工程”,市級更新更換健身路徑166條、智慧健身房10個、提升改造各類球場42片。積極申請省級全民健身工程項目,新建1個永泰縣智慧體育公園、5個多功能運動場、2個全民健身共享中心。

  目前,全市各類體育場地3.08萬個,體育場地面積2496.6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07平方米。福州市“15分鐘健身圈”在城市社區的覆蓋率達到100%。

  同時,福州市還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新年登高健身大會、萬人健步行、半程馬拉松及冰壺、馬術、定向運動、電子射箭等傳統與新興項目次第開展,“村BA”、門球、武術、釣魚等鄉村品牌賽事也同步“開花”,輻射老中青少各類群體。自2025年1月以來,福州市共計舉辦全民健身活動250場次,參與人數達70余萬人次。

  健康引領 科學護航

  在全民健身熱潮的引領下,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場運動的狂歡中,而運動的科學性與安全性也得到運動愛好者們的廣泛關注。

  8月25日,記者在超鹿運動左海光年PARK店內看見,不少“擼鐵達人”的手腕上佩戴著智慧手環。“手環可以檢測運動時的心率、血氧,還能看到自己消耗了多少熱量,記錄運動時間。”健身愛好者溫森告訴記者,這些數據都會被保存在平臺上,他可以通過對應的手機APP來查看每次的運動報告,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若是心率出現異常,手環就會啟動異常警報,發出健康提醒。”溫森説。

  夏季的高溫給戶外運動帶來了更加特殊的挑戰。多個公園內的電子屏上都滾動播放著當日溫度,提醒市民避開正午時段運動,注意補水防曬。公園內還貼心地設置了多個飲水點和飲料售賣機,並配備基礎急救設備。“現在鍛鍊前都會看天氣預報,隨身帶著淡鹽水。”堅持晨跑5年的李女士分享防暑經驗。

  “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運動的隊伍,但一定要科學健身、合理運動。”王純文提醒道,無論是健身房的力量訓練還是戶外有氧運動,動作規範比負荷重量更重要,在接觸任何一項運動前,都要充分了解該項目的特點,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建議初學者在專業教練指導下建立正確動作模式,再循序漸進,逐步提升。(記者 陳君沂)

編輯:尹小兵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