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港産並進 崛起閩中
來源:福建日報  |  2025-09-01 09:30:35

莆田:港産並進 崛起閩中

鐵礦石貨輪靠泊羅嶼作業區。(資料圖片)

莆田:港産並進 崛起閩中

莆田自主品牌鞋專賣店 林劍波 攝

莆田:港産並進 崛起閩中

雙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全流程智慧化製鞋産線(資料圖片)

莆田:港産並進 崛起閩中

莆田鞋智慧化生産車間(資料圖片)

莆田:港産並進 崛起閩中

福建荔城經濟開發區黃石片區 郭仲火 攝

莆田:港産並進 崛起閩中

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産業園(資料圖片)

  近日,莆田東吳港區羅嶼作業區13至15號泊位工程的沉箱預製任務較原計劃提前12天完成,工程全面進入加速建設階段,建成後將實現連片開發,提升湄洲灣港大宗散貨運輸綜合競爭力。

  港口建設快馬加鞭,臨港産業新潮涌動。7月中旬,國投湄洲灣第三發電廠2×660兆瓦機組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超50億元,建成後將帶動形成臨港産業鏈。

  “莆田因港設市,必然要以港興市。”莆田市負責人指出,“港口開發是莆田發展的基礎和潛力,也是未來和希望。”

  去年,莆田港口吞吐量突破8000萬噸,同比增長12.33%,增幅居全省首位;出入境船舶數量增長17.07%,創歷史新高。

  今年初以來,莆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聚焦打造“億噸大港”目標,堅持“項目強 産業強 莆田強”理念,開展“你來投、我來辦”招商奮戰年活動,加快建設綠色高品質發展先行市。

  今年1—8月,莆田對接億元以上招商項目178個,計劃投資1792億元。其中,完成簽約141個,計劃投資1227億元。項目建設的強勁動力、招商奮戰的澎湃活力,讓莆田在“挺直脊梁 崛起閩中”的道路上蹄疾步穩,一路高歌。

  “億噸大港”加速度

  建設“通江達海戰略港城”,是莆田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標。

  不久前,在莆田東吳港區羅嶼作業區,記者看到,4台卸船機全負荷運轉,不停地從泊位上的巨輪裏抓取鐵礦石,一個抓鬥抓一次就是滿滿噹噹的75噸,一小時即可卸下3000噸貨物。“智慧化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有助於大港建設。”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奧青説。

  2010年,根據省政府批復的《湄洲灣(南北岸)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在莆田規劃建設5萬至40萬噸大中型幹散貨泊位15個,打造陸域面積4.67平方公里、深水岸線4.2公里、綜合通過能力1.25億噸級的經營規模。

  羅嶼作業區于2018年率先建成9號和10號泊位,並開港試運營。2021年5月,羅嶼作業區9號泊位改擴建為40萬噸級泊位,讓莆田躋身全國可供最大貨輪靠泊接卸的港口之列。目前,13號、14號和15號泊位工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羅嶼從昔日以農漁業為主的偏遠小島,蛻變成我國東南沿海最大的鐵礦石碼頭。

  目前,莆田擁有秀嶼、東吳、興化等3個港區。全市總體規劃佈置泊位93個,吞吐能力1.68億噸。錨定打造“億噸大港”目標,莆田各港區奮勇爭先。

  作為秀嶼港區一部分,石門澳作業區是個“新兵”。今年“五一”期間,該作業區6號、9號泊位碼頭主體工程完工,將分別建設5000噸級液體散貨泊位和10萬噸級液體散貨泊位,投用後將打造我省唯一具有液氨作業資質的化工碼頭,可根據企業需求逐步增加高端石化産品的品種和數量,助力打造配套完善、附加值高的石化産業鏈集群。

  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産業園是莆田國家級新型功能材料千億産業集群核心承載區。落地該産業園的永榮科技己內酰胺一體化項目,是我省百個“重中之重”項目之一,總投資150億元。“我們是臨港産業,貨物大進大出,對港口依賴性大。以後,工廠門前就有港口,物流成本必定下降。”永榮科技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張弦介紹。

  去年,莆田成立港口高品質發展工作專班;今年5月,出臺《莆田市打造“億噸大港”港航生産發展扶持政策》。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讓莆田港口建設邁向新高度。

  今年初,秀嶼港區莆頭作業區進境原木指定監管場地獲批設立,佔地5萬平方米,一次性可存放原木10萬立方米,年可新增木材進口能力30萬立方米以上。

  “這相當於在園區前設立了一家可以隨要隨取的木材原料‘超市’,大幅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莆田秀嶼國家級木材産業園管委會主任林國彬説。該監管場地與全國海港口岸首個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秀嶼港進口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互為補充,進一步優化港口腹地木材供應鏈佈局,推動“前港後園”融合發展。

  據統計,今年1—7月份,莆田完成貨物吞吐量4455.8萬噸,保持穩步增長勢頭,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達95.8%。

  “項目為王”興産業

  産業是一座城市繁榮和發展的基礎。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産業。莆田全市上下“俯下身子抓産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持“項目為王”,全力將項目建設成果轉化為産業發展成效。

  在秀嶼港區福建LNG接收站,6座巨型液化天然氣儲罐面海聳立,蔚為壯觀。今年,第7座儲罐正式開建。工地上,記者看到樁基工程進展已近40%。項目組品質進度經理廖倫豐介紹,中國海油自主設計建設的這個2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全容儲罐,將成為全國單罐凈容量最大的地面全容式液化天然氣儲罐,將進一步保障我省及周邊地區天然氣的穩定供應,為産業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力量。

  中海福建燃氣發電有限公司燃氣電廠與福建LNG接收站僅一街之隔,通過管道互聯互通。電廠設計年發電量52億千瓦時,是目前我省主力調峰電廠之一,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00萬噸。“用天然氣發電,每年消耗天然氣與年度發電情況成正比,可以將能源‘吃幹榨盡’。”燃氣電廠生産經營部副經理王樹慶説。

  海邊蘊氣電,山裏藏水電。8月26日,仙遊木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的下水庫工程順利實現截流,標誌著項目正式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

  該項目位於仙遊縣社硎鄉與菜溪鄉交界處,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的“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裝機容量1400兆瓦,力爭2027年實現首臺機組投産發電目標。據測算,電站建成投用後每年可節省標準煤53.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6萬噸,將在電網中發揮調峰、填谷、儲能等重要功能,為莆田綠色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力。

  綠色動力充沛,助力莆田積極佈局綠色産業,持續優化産業結構,推動鞋服等傳統産業創新升級。

  在仙遊經濟開發區,福建賽隆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機器轟鳴,全自動流水線滿負荷運轉,將廢舊瓶片和紡織品進行再加工。幾道工序過後,這些固體廢物搖身一變成為滌綸長絲、複合絲、功能絲等産品,而後銷往國內外用於鞋服及各類紡織品領域。

  近年來,國際一線運動品牌逐漸減少使用原生石化纖維。賽隆科技把握綠色經濟方向,總投資數十億元,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開發再生綠色纖維項目,從國外引進尖端設備和裝置,打造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生産線,形成從廢舊紡織品回收到再生紡織品製造的閉環式産業鏈條。項目分三期建設,目前年産值達30多億元。

  賽隆科技管理部總監姚毓聰表示,廢舊物資的回收與再利用,不僅是對環境負責的表現,更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

  不遠處,福建鑫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片火熱,緊鑼密鼓趕訂單。該公司聯合山東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製鞋新材料——“弓羽”系列超臨界發泡鞋底,比以往同類産品更加輕質、高回彈、持久耐用,還能生物降解或回收循環利用,深受國內外運動鞋生産商青睞,成為鞋材領域的一顆新星。

  鞋服産業是莆田首個規模産值超千億元的産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為增加産業附加值,莆田政企聯動,謀劃生成新項目,從生産方式、商業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全力推進産業轉型升級。

  作為莆田鞋業龍頭之一,雙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部署工業互聯網技術,成功打造全國首條全流程智慧化製鞋産線,實現從足部3D掃描、鞋款個性化設計到生産數據直連工廠的無縫貫通,最快僅2小時即可完成定製鞋的交付,日産能高達2400雙。

  青春之家(福建)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則依託製鞋産業帶,培育出比較成熟的“玩覓”品牌。該系列産品通過電商、直播等渠道和商業新模式,暢銷海內外。近年,青春之家計劃投資兩三億元,改造現有的舊廠房,建設數條智慧信息化生産線、數字智慧雲倉儲一體化設施等,為産業升級探索數字化新路徑。

  “招商奮戰”見成效

  招商引資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源頭活水”。2025年是莆田“招商奮戰年”,當前,莆田只爭朝夕,全面招商引資,全力“築巢引鳳”,招大商、招好商,培育未來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今年上半年,莆田各地招商工作“火力全開”。莆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外出招商,北京、廣州、深圳以及江浙等重點區域都留下了莆田各級招商團隊的足跡。

  在“走出去”招商的同時,“引進來”的渠道也愈發多元。

  4月,莆田市首個開放式招商展廳——城廂區開放招商中心正式揭牌運行。該中心位於霞林街道九龍小區商務樓A棟一層,全景式展示城廂區招商資源,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招商全生命週期服務,讓企業安心紮根發展。

  5月,莆田市模具行業協會成立,首批吸納164家成員單位,匯聚全國各地從事模具經營的莆籍企業,現場還簽約32個項目。

  6月,莆田市荔城區2025年土地招商推介會舉行,推出39宗優質地塊,誠邀投資者加入新一輪城市建設與産業發展。

  招商工作碩果纍纍的背後,是莆田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近日,在荔城經濟開發區黃石片區的萬存數創城工地上,建設正酣。“項目部和圍擋搭建的土方回填後,就開始打樁了。”工程負責人陳鵬告訴記者,該項目總投資約8.2億元,規劃建設1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

  這是今年莆田市招商的新成果,也是近三年萬存集團在荔城區打造的“第三城”。前兩個是萬存智造城和萬存科技城,分別投資3億元和32億元,建設標準化廠房、AI智算中心、鞋産業研究院等,通過生産智慧化、創新平臺化,為入駐企業提供算力支撐、大模型訓練、研發設計等服務。

  今年初以來,莆田市接連出臺“園區20條”、《莆田市開展“你來投、我來辦”招商奮戰年活動方案》等政策和措施,進一步完善招商調度機制,全力以赴推進招商攻堅工作。為企業繪製清晰的投資路線圖,通過構建可預期的政策環境,讓“政府承諾值得信賴”的口碑深入人心,為後續項目落地築牢互信根基。

  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引進來後,落地建設的過程也是“招商奮戰”的延續。

  莆田市發改委堅持推行一張圖、一專班、一週一協調、一月一推進、一季一通報“五個一”推進機制,實現項目招引、項目準入、項目載體、項目推進、項目産出“五閉環”。在6月召開的全省抓項目促有效投資工作視頻會議上,“五個一”落實“五閉環”助力項目提速建設品牌作為典型經驗納入交流發言。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莆田36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27.3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52.7%。其中,秀嶼區(含湄洲)連續兩個季度在全省縣(市、區)項目季度晾曬考評中排名前三。(記者 林劍波)

編輯:尹小兵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