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福建召開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四場),福建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孔繁軍介紹有關情況。
發佈會現場
“十四五”時期,福建全省人社系統認真落實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實施《福建省“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專項規劃》,全面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以促進就業、健全社保、提升技能、集聚人才、增加收入、促進和諧為主要抓手,全方位推進福建省人社事業高品質發展。
這五年,福建千方百計穩就業,推動就業大局總體穩定。堅持理念重塑、系統重構、數字賦能,將就業工作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就業優先為導向,以供需匹配為關鍵,以基層服務為基礎,以數字賦能為支撐,推動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服務精準、管理科學的“一盤棋”聯動體系;立足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協調聯動,出臺應對疫情援企穩崗促就業、擴崗留工穩就業、穩工穩産促就業等一攬子政策,打出降、緩、返、補、擴組合拳;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構建求職有信息、培訓有選擇、就業有渠道、創業有支持、困難有援助、權益有保障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此外,福建線上依託全省就業“一庫一平臺”和“九市一區”10個零工平臺,線下整合1077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就業服務矩陣,年均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超3000場,提供就業崗位超375萬個次;推動出臺《福建省人力資源市場條例》,激勵規範人力資源市場健康發展,全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2252家,總營收規模近千億元。
這五年,福建堅持以改革力度彰顯民生溫度,推進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可持續發展。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紮實推進,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組建全國首個“社保規劃師”隊伍,首創“AI社保規劃師”服務,把“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大原則”轉化為群眾看得懂、算得清的“明白賬”;5次同步同辦法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5次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準,失業保險月人均待遇和工傷保險生活護理費、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人均待遇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約39%、21%、18%、24%;打造社保服務標準化社銀合作新模式和15分鐘社保便民服務圈,“就近辦”網點達953家、“全程網辦”量超4000萬筆,80%的高頻事項實現“全省通辦”;不斷健全完善社保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風險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欺詐騙保違法行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養老錢”“保命錢”。
這五年,福建引育留用聚英才,推動兩支隊伍不斷壯大,全省專技人才達326萬人,其中高級專技人才32.3萬人;技能人才達761.8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62.6萬人。接續實施技能福建行動和職業技能提升工程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打造“匠心技能”品牌,全面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圍繞中心育才,推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139人,遴選“雛鷹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47人,設立博士後“兩站一基地”478家,累計招收博士後5294人,認定省級高層次人才11422人、工科青年人才8589人;優化服務留才,建成“人才驛站”880家,率先建立兩岸(平潭)職業資格一體化服務中心、海峽兩岸高校台灣畢業生檔案服務中心,創新“一窗通辦、一網覆蓋、一碼通行”人才服務體系,會同有關部門落實24項人才優待政策。
這五年,福建堅持企業長遠發展與員工勞動權益“同頻”,政府、工會、企業等“共振”,推進共治共享。健全黨委領導的政府、工會、企業三方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深入實施勞動關係“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出臺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十五條措施,開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推動各地成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推廣使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指引指南;提升調解仲裁工作質效,深化“仲裁+X”協作機制建設,成立調解組織4659個、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54個;建成勞動監測預警大數據平臺,累計對接省內工程項目4.5萬多個,高峰期每日考勤超百萬人次,監測200多萬工人工資發放情況,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達100%。
“十五五”時期,福建全省人社系統將繼續扭住新福建建設目標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落實“四個更大”重要要求,謀劃好、落實好“十五五”時期福建省人社工作,奮勇爭先、再上臺階,增進民生福祉,服務發展大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貢獻人社力量。(文/圖 吳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