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四五”奮進足跡 “福道”奔涌 脈動東南 福州構建現代化交通體系,繪寫“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壯美畫卷

市民體驗濱海快線試運行(資料圖片)。記者 陳暖 攝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強勁動脈,也是民生幸福的溫暖紐帶。
“十四五”期間,福州交通運輸系統緊緊圍繞“交通強國”戰略,全面完成主要規劃目標與任務,繪寫“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壯美畫卷。
這是基礎夯實、能級跨越的五年——全市交通固定資産投資(不含港口)預計累計完成795億元,位居全省第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預計累計實現2532億元,年均增速達9%。
這是重點突破、連續攻堅的五年——滾動實施省市重點項目29個,累計完成投資439億元,連續四年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為現代化國際城市挺起堅實的交通脊梁。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一幅暢達、高效、綠色的立體交通宏圖,已在有福之州徐徐展開。
經緯通達
鋪就時代“快車道”
一道道幹線公路穿越群山,一條條跨江通道飛越閩水,一座座交通樞紐拔地而起……“十四五”期間,福州幹線公路骨架加速形成,通車總里程達11689公里,基本建成以福州為中心、輻射全省的“四小時通達網絡”。一項項重大交通項目縱橫經緯,為區域發展打通了奔涌向前的經濟血脈——
跨江連城!道慶洲大橋、城區北二通道等14個重大工程相繼建成,新增里程138公里,顯著增強主城區對外快速通道聯繫能力。
軌道疾馳!福廈高鐵將雙城通行時間壓縮至56分鐘,地鐵4、5、6號線與濱海快線開通運營,超2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網累計承載旅客突破13億人次。
向海圖強!羅源灣、江陰港區一批深水泊位建成投用,全國首條雙股道電氣化移動式裝車線在福州可門港投用,讓“通江達海、貨暢其流”的景象在福州海岸線上生動演繹。
振興鄉村!新建改建農村公路約950公里,改造危橋84座,新增通硬化路自然村532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9493公里。福清市、連江縣分獲“四好農村路”全國和省級示範縣稱號,一條條“最美鄉村路”成為沿線村鎮奔向富裕的康莊大道。
人享其行
勾勒民生“暖”底色
交通通達,通的是幸福生活,達的是民心夢想。“十四五”以來,福州交通將發展的溫度融入民生服務,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溫暖答卷。
出行更便捷了——全市累計新建改造公交站臺556個,新增優化公交線路331條,中心城區地鐵站百米內公交覆蓋率提升至77.8%。如今,每天有上百萬市民享受著“地鐵+公交+共享單車”的無縫銜接服務,換乘“最後一公里”愈發順暢。
服務更貼心了——出行選擇愈發多樣,服務直達民心所向。29條定制客運線路滿足個性化出行;144條客貨郵融合線路與2032個客貨郵融合服務點深入城鄉,實現全市121個鄉鎮全覆蓋;元翔快線入選全國旅客聯程運輸品牌,讓“人享其行”有了更高品質的注腳。
發展更綠色了——全市累計更新新能源公交車1313輛,新能源車輛佔比高達94.76%,公共交通基本實現電動化。14條直達金磚國家的“金磚航線”暢達世界,連接8個成員國23座港口,推動國産汽車及配件、電動汽車等“新三樣”商品加速出海,駛向全球市場。
數字賦能
治理效能大提升
改革創新是驅動行業前行的內生動力。“十四五”期間,福州交通以數字賦能破題,以制度創新開路,讓行業治理的成效切實可感。
審批服務實現質的飛躍。從業資格證照實現“秒發”、車輛年審窗口“搬”進企業成為現實;在建立全國首個“海事、船檢、運政”三部門協同辦證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海運暢行”跨部門政務服務,將審批效率提升80%以上,相關經驗獲全省推廣,打造出福州優化營商環境的“交通樣本”。
安全保障體系更加完善。通過建立健全核查處置與輪訓指導機制,強化安監平臺與動態監控系統應用,“十四五”期間全市交通運輸年均亡人事故起數與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分別降低12.5%和23.8%;率先實現危貨運輸電子運單全覆蓋,使用率超99%,居全省首位;首創的內河渡口“一渡一策”精細化管理機制,作為典型經驗獲交通運輸部全國交流。
智慧監管能力全面提升。科技正為福州交通運輸裝上“智慧大腦”。閩江航道90座航標實現“在線監測”;福州港羅源灣碼頭“遠程操控裝載機清艙”項目入選智慧化賦能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典型案例;建成投用1個市級、8個縣級科技治超監控中心,依託32個路面動態監控點,貨運車輛超限超載率大幅下降85.96%,科技賦能讓交通治理更加精準高效。
江海奔流,大道如虹。從貫通城市的軌道交通到連接世界的遠洋航線,從綠色電動的公交網絡到智慧精準的行業治理,福州逐步構築起功能完備、內聯外通的現代化交通體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福州將全面融入國家區域發展佈局,讓交通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提供新動力。(記者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