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鼎管陽 小田並大田 荒地變良田

管陽鎮稻田(圖片由福鼎市管陽鎮政府提供)
金秋時節,福鼎市管陽鎮縉陽村稻田裏,收割機來回穿梭,轉眼間,大片稻穀收穫歸倉。“以往,收穀子需要幾十人收割幾天,現在,農田連片開發,農機作業效率大幅提升,收割期縮短一半。”福鼎市管陽凜雲家庭農場負責人張麗雲説。
稻穗滿倉背後藏著管陽鎮對農業發展模式的持續探索。面對耕地零散、土地撂荒等問題,該鎮以“黨建+産業”融合為路徑,建立“黨委統籌、支部引領、大戶帶動”機制,大力推進土地集中流轉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鎮、村黨員幹部深入農戶家中講政策,引導群眾通過轉包、出租等方式盤活閒置耕地,推動“小田並大田”,為機械化耕作與規模化種植創造條件,提升農業現代化水準。
在鎮黨委協調下,自2023年起,張麗雲的農場陸續流轉承包了縉陽、七蒲等村土地310畝。“過去,這些田地分散在各家各戶,利用率低,如今,通過規模化種植辣椒、甘薯和水稻,統一選用優質品種,全程機械化作業,效益顯著提升。”張麗雲説,“今年我們種植170多畝水稻,水稻收好後打算接著種大薊。這種輪作,每年還能帶動十多名農戶,通過務工增收。”
七蒲村種糧大戶張景峰也感受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好處。“政府不僅整合零散土地,還修建排洪溝和田間道路,種糧條件大為改善。”張景峰表示。
據統計,去年以來,管陽鎮成功復墾撂荒地770余畝,累計流轉土地超1000畝,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餘元。
為鼓勵農戶多種糧、種好糧,管陽鎮通過“糧十條”扶持政策,對種糧大戶、撂荒復墾、新技術示範等種植戶給予補助。2024年,全鎮發放相關補助153萬餘元,惠及農戶數百戶。“鎮黨委幫忙流轉土地、落實政策,我們種糧的信心更足了。”張景峰説。
除了資金支持,當地組織農技人員和“土專家”上門服務,推廣青草優19香、中浙優8號等優質稻種,幫助農戶解決生産技術難題。
在夯實“種植端”的同時,管陽鎮積極發力“銷售端”,保障農業産業全鏈條發展。2023年,在鎮黨委牽頭下,秀貝、鈺陽、茶陽、七蒲四村聯合成立福鼎市雲中管陽農業專業合作社,借助“我在寧德有畝田”活動,每月為認購人提供特色農産品,實現供需兩旺。
當地還引進專業直播團隊,打造“村官”直播間,鎮、村幹部化身“帶貨主播”,將優質農産品推向全國。截至目前,直播間已銷售紅米超50000公斤,幫助百餘名村民增收。
荒田變良田,稻穀成“金谷”。在黨建引領下,福鼎市管陽鎮農業不僅實現規模化生産,在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上也邁出堅實步伐,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産品走出大山。據統計,2024年,當地糧食播種面積達21313畝、總産量7041噸,油料播種面積達534畝。“黨建+産業”融合發展模式,正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記者 黃楚妍 通訊員 夏岩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