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全方位推進金融事業高品質發展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10-30 16:14:38

  10月30日,福建召開“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十三場)。福建省委金融辦室務會議召集人、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薛鶴峰介紹“十四五”以來福建省金融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1030151648_238_57

發佈會現場

  堅持推動金融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以來,全省社會融資規模累計增量超4萬億元並屢創新高,較整個“十三五”期間增量增長34.16%;全省金融業稅收收入連續四年佔全省稅收收入超10%。至2025年9月末,全省銀行業總資産超15萬億元,達到15.33萬億元,“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速6.68%;保險業總資産5709.6億元,年均增速11.22%。至6月末,全省證券公司凈資本達599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45.25%。本外幣各項存款、貸款餘額分別連續突破6萬億、7萬億、8萬億元,預計將於今年內分別突破9萬億元。

  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十四五”以來,全省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貸款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5.7%、35.44%。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總量、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對接成功率位居全國前列;全省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1.9萬億元,累計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60家,其中新增境內上市公司31家,累計實現股權融資1739.54億元;先後推出鄉村振興貸、民營中小微企業提質爭效專項資金貸款、技改貸、科技貸、專精特新貸等政策性優惠貸款,為實體經濟提供低息資金來源。

  堅持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福建以寧德、龍岩兩大國家級試驗區為抓手,探索出一條具有山海特色的福建省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路徑,12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推廣;深化三明、南平的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林票制、“福林貸”等被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打造出“寓義于利、由綠到金”的“福建樣板”;福建自貿區在簡化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業務流程、推進資本項目結匯改革等方面陸續推出金融創新舉措68項;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推動近90%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對臺綜合金融服務,已累計服務台胞臺企客戶超過23萬戶。

  堅持做到金融監管“長牙帶刺”。中央駐閩金融管理部門強化機構監管,抓實行為監管,優化功能監管,堅持穿透式監管,落實持續監管,督促金融機構合規經營,增強市場內生穩定;制定出臺《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及其配套制度,提升地方金融監管法治化水準;加強央地協同,建立健全金融消保協調工作機制,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穩步構建覆蓋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的金融糾紛調解格局。

  堅持把防控金融風險作為永恒主題。福建按照“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要求,穩妥有序開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房地産領域風險防範化解取得成效,通過破産重整、流動性支持、政府性基金紓困等方式,“一企一策”有效處置了部分上市公司風險;全省不良貸款率連續多年保持低位,截至2025年9月末,福建不良貸款率1.1%,“十四五”期間信貸資産品質保持穩定;保持對非法金融活動高壓態勢,覆蓋省、市、縣三級的防非打非工作機制落地,非法集資和“職業揹債人”亂象得到專項整治。(文/圖 鄭艷靈)

編輯:姚鹿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