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龍華國際鋼琴博物館藝術周圓滿落幕 灣區青年鋼琴家共奏愛國華章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9-15 17:31:02

  9月13日晚,深圳龍華國際鋼琴博物館籌辦中心內琴聲悠揚,由12位來自大灣區各大院校的青年鋼琴家和音樂才俊聯袂獻上的“琴韻心聲 不忘初心”雙鋼琴公益音樂會在此舉行。這場音樂會是龍華區2024第二屆國際鋼琴博物館藝術周的壓軸之作,為歷時35天的藝術周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琴韻迴響,經典樂章共抒愛國情

  查克林鋼琴是美國歷史悠久的鋼琴品牌之一,“鋼琴之王”李斯特曾高度讚賞過它的品質。1850年,亨利·施坦威與喬納斯·查克林在美國波士頓首次邂逅,往後成就了世界兩大著名的鋼琴品牌。在接觸了查克林鋼琴後,亨利·施坦威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及由衷欽佩,隨後施坦威鋼琴于1853年創立,至今在世界範圍享有盛譽。時光輾轉,兩台産于19世紀90年代的施坦威、查克林品牌鋼琴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仍在藝術周的舞臺上煥發生機,在這場雙鋼琴公益音樂會上,再次續寫百年前的奇妙緣分。

深圳龍華國際鋼琴博物館藝術周圓滿落幕 灣區青年鋼琴家共奏愛國華章_fororder_301

活動現場

  活動伊始,鋼琴家劉小波與陳貝以一首溫婉深情的鋼琴曲《我的祖國》開場,獻上對祖國深切的眷戀與祝頌。崔宇與李一豪演奏樂壇經典《梁祝》,以音符訴説超越生死的愛情傳奇,旋律間流淌出東方文化的細膩情感與忠貞之愛。吳曉萍與宋鴿聯袂演奏《我愛你,中國》,明亮、高亢的旋律傾瀉出中華兒女對祖國滿腔炙熱的感情。緊接著,一曲融合了民族音樂精髓的《二泉映月》悠然響起,在陳貝、李嫣的雙鋼琴演奏下,經典重塑,回味無窮。一首耳熟能詳的《大海啊故鄉》在秦力、吳明一的指尖流動,音樂宛若在耳旁輕聲低喃,傾訴對故鄉的思念。李瀚瀚、陳貝彈奏的具有江南韻味的樂曲《無錫景》,也流露出對家鄉的眷戀與讚美。

深圳龍華國際鋼琴博物館藝術周圓滿落幕 灣區青年鋼琴家共奏愛國華章_fororder_302

活動現場

  鋼琴協奏曲《黃河》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巧妙融合了船夫號子、陜北民歌等中國民間傳統音樂元素,以史詩的結構、華麗的技巧、豐富的層次和壯闊的意境,成為世界音樂史上具有影響力的中國作品。鋼琴家何立岩、陳志理的壓軸出場,演繹《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憤》《保衛黃河》樂章,描繪了一幅黃河岸邊船夫們辛勤勞作、與風浪搏鬥的生動畫面。

深圳龍華國際鋼琴博物館藝術周圓滿落幕 灣區青年鋼琴家共奏愛國華章_fororder_303

活動現場

  初心依舊,公益活動傳揚文化夢

  2024第二屆國際鋼琴博物館藝術周自8月10日啟幕以來,匯聚來自法國、英國、以色列、俄羅斯等國家和大灣區的著名鋼琴家、小提琴家、鍵盤樂器演奏家、長笛演奏家以及室內樂團,採用歷史鋼琴獨奏、二重奏、三重奏、五重奏等演奏形式,呈現1場音樂專題講座和8場主題新穎、內容豐富、互動性強的配套公益主題音樂會,搭建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平臺,共吸引千余人次共享音樂盛會,為市民提供了殷實的文化福利和精神滋養。

  一場“邂逅大師歷史鋼琴大觀”鋼琴展,展出70台從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的代表性鋼琴,讓鋼琴藝術愛好者有機會近距離觀賞交響曲之父海頓、古鋼琴之父克萊門蒂、音樂神童莫扎特、樂聖貝多芬、鋼琴詩人肖邦、鋼琴之王李斯特等歷史上偉大音樂家生前使用的鋼琴或同時期相關的鋼琴,既展示鋼琴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優雅品位,也讓龍華區豐富的鋼琴文化資源得以傳播開來。

  另外,古樂器作為歷史上特定時期的音樂載體,其獨特的音色、觸感及共鳴效果,往往能賦予音樂作品以不同時代的韻味和情感。主辦方于每場音樂會上搭配對應主題的古鋼琴,體現對音樂歷史的傳承、尊重和對極致體驗的追求,以最大誠意還原歷史,讓觀眾聆聽到曲目作品的本真,感受音樂背後的文化積澱和歷史背景。

  第二屆國際鋼琴博物館藝術周,不僅充分展示了深圳龍華鋼琴文化發展碩果,也推動了大灣區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未來,龍華將繼續以音樂為媒,以文化為橋,推動文化的開放包容和創新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文/圖 朱芳瑩)

編輯:李藤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